钱希言《狯园》鬼怪故事的空间叙事

2023-05-30 17:29:57李俊杰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心理空间叙事

李俊杰

内容摘要:《狯园》中的鬼怪故事展现出了极富艺术特色的空间形态,物理性空间为故事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具体的空间意象连接了现实世界与神秘世界,实现了多种空间的转换;心理空间展现了人物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曲折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态度;社会空间的构拟一方面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构建出冥界的社会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的片段展现市井生活的面貌。三种空间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叙事的进程,构建出了一个诡谲奇幻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钱希言 《狯园》 空间叙事 空间类型 文化心理

有明一代的志怪小说并不十分发达,直到明代后期才出现专门的志怪小说,明代作家钱希言的《狯园》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钱希言原先字象先,后来因避祖讳而改字简栖,江南常熟人,年少时家里遇难后在吴县避难,被人们称为“山人”[1]2。《狯园》中涉及神仙方士、佛道名家、奇鬼精怪,更有寺塔古迹、冥府礼制、民间风俗、奇闻异物等等,内容丰富,覆盖范围较广。其中的鬼怪故事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叙事风格,最突出的是对叙事空间的把握与运用,多种空间类型在故事中不仅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也营造出别样的艺术境界。

古人很早就产生了时空观念,也认识到了时间与空间的共存与统一。本文中所说的“空间”并不完全等于“环境”或“场景”,它“包括了作品中静态的空间风貌和动态的空间转换,还包含了潜藏在小说中的各种空间现象背后的民众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2]176,更包含了民众在空间中投射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本文将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狯园》鬼怪故事的空间叙事特征,并勾画出民众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观念。

一.《狯园》中鬼怪故事的物理空间

空间和时间被视为小说叙事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叙事必不可少的结构要素和故事的存在形式,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于故事场景的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小说的“空间”,主要是指小说当中包含着人物与故事的地域片段。古代小说空间的地域内容是承载人物活动的处所,它规定了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空间范围,是小说中一切矛盾和事件的地理落脚点。这种地理落脚点是真实可感、实实在在的,是一种物理性的空间意象,《狯园》中鬼怪故事的物理性空间具体表现在三个意象:一是郊外的坟地;二是水边与桥;三是家宅。空间不仅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更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更能够帮助推动整个叙事的进程。

(一)郊外的坟地

古代施行夜禁制度,夜禁制度的施行使得黑夜活动和郊外活动都具有了反常规的性质。夜禁制度是指古代统治者管理臣民作息,对夜间活动实施管控的社會制度。夜禁制度为黑夜活动和郊外活动赋予了反常规的性质,黑夜活动和郊外活动很容易陷入无序的、不受控的状态,民众在这种失控的状态中自然而然产生恐惧,相应地就会将那些难以理解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鬼魅作祟。

古人认为“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形式的转化”[3],人死后将以新的形态存在着,并前往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坟墓是死去的人与现世的人之间唯一可以沟通并产生联系的纽带,是活着的人能够真切接触和感受到的。坟墓的外形特征在朦胧的夜色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的形态,更容易将内心的恐惧外化成鬼魅的出没。以《鬼产收生》一篇为例,讲述的是吴江县八尺镇的接生婆,晚上有人请她去接生,待接生回来时已天亮,回望接生的地方却什么都看不见,“但有双坟拱木”,自己身上沾满青泥,“摸袖皆得纸钱”[1]443。夜间朦胧模糊,对冢墓幻象有遮蔽作用,从而为人鬼交往提供了合适的场景,以房屋形态出现的冢墓在夜色的遮蔽下不容易被识别出原貌,这就使得不明实情的凡人贸然误入,而到天色微明的时候,视野开阔后回望夜间的房屋就会发现只是坟冢。

郊外的坟地属于故事场景中的空间因素,朦胧模糊的黑夜属于故事场景中的时间因素,物理性的空间借助于特殊的时间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效果,古代的社会制度为郊外活动赋予了反常规的效果,坟地因为其特殊的连接纽带的身份被披上了神秘恐怖的外衣,因此,郊外的坟地这一物理性空间就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社会心理,这一物理性空间巧妙融合在鬼怪故事中就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效果。

(二)水与桥

水边遇鬼是《狯园》“奇鬼”一卷中最为常见的例子,与水相关的空间常常与鬼产生联系,可见,水在民众的观念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内涵。“水鬼是民间传说中常见的鬼怪,他们或是意外溺水而死,或是在水中自杀,他们无法投胎转世只能游荡在水底,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引诱活人并将其拉入水中溺死,以此来寻找自己的替死鬼,而后自己才能转世投胎。”[4]144-155水中的鬼和岸上的人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立,人居住的空间是从下至上延伸的,是人们熟悉的能够掌握的领域,而水鬼居住的空间是“从上至下延伸的”[5],对人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未知的且无法掌控的领域。与人无法在水中施展力量相反,鬼的形态变化万千,他们无论是水中还是岸上都能够施展力量,而身处水边于人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以水为界构成两种境界的分隔,《鬼产收生》中渡过河就从人间来到了鬼的生活区域,水将两种领域区隔开来,一边是熟悉的人间,另一边则是陌生而充满危险的冥界。有水流的空间构成了《狯园》中鬼故事的重要叙事场景,这一物理性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与情感。

桥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桥构成的独特空间与水一样有着重要的叙事作用。《百岁骷髅》一文,沈流勋走在路上听见有人呼唤他的姓名,四顾无人只看到沙岸边有一具枯骨,便将枯骨踢下水沟,唾之而去。几天后准备乘船入城,遇见一位白衣老翁,就是那具百岁骷髅所变,沈流勋苦苦哀求以得原谅,老人便相约一起向西行,主人公沈流勋过桥后进入了冥府,看见冥府“大阙广殿,焕然丹碧”,桥的一端有鬼“披枷带锁如死囚状”,而后被已故妇人“推堕于桥下”,“歘然惊寤”,便回到了现实世界。桥在这里不仅仅是实体的用于过河的桥,更是联系阳界与冥界的虚拟的桥梁,桥的一端连接着冥界,一端连接着现实世界。周星在《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一书中指出:“桥及其周围地区即桥场,在空间上具有境界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河是境界,桥也是境界。从平面上说,河构成了境界的分隔,桥构成了境界的联系。桥场境界的基本意义在于它是两个不同世界及其象征或意识间的媒介、通路和中转之所。”[6]174-175桥象征着从一种状态、情境向另一种状态、情境的过渡与转换,桥的两端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而桥下深不可测的水域更是人们恐惧的来源之一,所以,无论是作为分隔阴阳的水还是作为联系阴阳的桥,都成为奇鬼故事中独特的叙事空间。

(三)家宅

《狯园》中有大量精怪故事发生于家宅,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中就指出“家宅”在叙事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在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中,住宅由于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常常成为叙事者用来表征人物形象的‘空间意象……只有‘家才是构成我们个性的物质性的空间框架。”[7]266-267在“家宅现精怪”的故事中,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精怪种类繁多,万物可化为精怪;二是精怪出现的不确定性,事先无法预判。这就为家宅这一空间赋予了神秘性和危险性,人日常居住的空间本应该是安全的、具有保护性的,可精怪的出现使得这一空间变得不再安全,精怪出现的不可预知性更是加深了民众对于家宅的不安与恐惧。此外,原本的家宅是封闭性的,人的生活区域只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而精怪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蚕化为美女》一文中,寡妇王氏以贞洁著称,古代妇人贞洁的代价便是与世俗的情欲隔绝,她的生活是完全封闭在家宅里面的,而她养的蚕化为了样貌端正的美女并凌空而去,这就打破了原先封闭的格局,随后寡妇也消失了。可以理解为蚕其实是寡妇真实的内心写照,长期被孤独而封闭的生活压抑着,她渴望着个性的释放与情感的抒发。民众将精怪的出现放置于“家宅”这一特殊的空间,首先流露出民众万物有灵的自然观,认为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幻化为有生命有意识的精怪,其次是隐晦曲折地表达了民众对于世俗常规的突破,表达了自己想要打破生活桎梏的朴素愿望。

二.《狯园》中鬼怪故事的心理空间

与物理性空间相对的是心理空间,心理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状态的反映和折射,因其内在性而显得神秘和深不可测,具有精神性的特征。这里所说的心理空间指的就是主体心理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想象性空间,想象性空间可能是特定的心理空间情境类型,也可能是隐喻性的心理空间场景。《狯园》中鬼怪故事的心理空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奇幻的梦境;二是奇特的幻想。

(一)奇幻的梦境

梦境是典型的心理空间,相比于现实空间的有限性,梦境是无限延展的空间,对于人的精神和意志来说是自由的。《狯园》的鬼怪故事中也巧妙运用了梦境这一心理空间,如“奇鬼”一卷中的《竹林冤鬼》一篇,故事讲述的是处州的侍御献可年少时在除夕夜那天梦见自己在大石桥附近的竹林遇见两位白衣妇人拿着讼牒跪求洗刷冤屈,十年后,侍御路过一处地方就如十年前的梦境一样,两位白衣妇人从竹林中走出来陈述自己的冤屈并呈递讼牒,讼牒中记录的她们死去的时间恰好是在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后来在侍御的帮助下为她们澄清了当年的案件,也洗刷了冤屈。梦境属于超现实的心理空间,在“替鬼洗冤”的情节模式中穿插进了“冤鬼托梦”的情节单元,叙事空间就得以延伸——从现实世界延伸至心理世界,作者也有了更多自我发挥的余地。梦境是完全虚拟的空间,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冤鬼入梦且用十年的时间等来自己沉冤得雪,这种情节模式安排冤鬼故事也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批判,现实中诉求无门而只能求助于虚幻的梦境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讽刺,民众讲述冤鬼故事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二)奇特的幻想

古人认为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会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存在——鬼,在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的影响下,人生活的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能够幻化为一种有生命的、有意识的精灵存在于世界中,于是出现了各种生物和各种器物幻化而成的精怪。在古人的认知与信仰中,这些都是真切存在的,可事实上这些是想象的、精神的、意念的、心理的产物,是一种非现实性的存在。《狯园》的鬼怪故事大多表现为幻想性空间的发挥,如《讨替鬼五》一篇,水鬼与土神的对话被描写得真切可感:

有某處一土神廟,廟祝夜聞鬼聲。鬼告土神曰:“明日有替代人矣。”廟祝次日候於河濱,將拯溺者。見一少年濯足於河,無恙而返。其夜又聞土神問鬼曰:“何不捉替去?”鬼曰:“其母老,殺之則母必相從以死,某不忍其母子俱亡也。明日有婦人來替代矣。”

又明日,復往候之,果見一婦人過橋,忽暴風起,吹其襆墮水中。婦詣河邊撈取,又不及溺。是夜復聞鬼答土神言曰:“此婦有雙胎在腹,一舉手而戕三命,吾豈忍哉!終當更伺良便耳。”則又明日之半夜,聞有鼓樂騎從之聲,喧填而至。土神告其鬼曰:“上帝憫爾一念之善,敕爾為此地社神,今與某共事地方矣。”[1]414

鬼与神的对话不可能在现实世界发生,或是作者想象性的发挥,或是民众将人的对话想象为鬼神的对话,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表現为一种幻想性的空间。想象性的心理空间具有明显的超越性,它们在本质上是对客观物理空间尺度的突破,将主体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使文艺文本呈现出超现实的审美感受。故事通过对延展性的心理空间的展现,流露的不仅仅是故事主人公的心理世界,更是曲折表达了民众对行善的渴求。

三.《狯园》中鬼怪故事的社会空间

《狯园》鬼怪故事中除了上文中论述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外,还涉及到社会空间的叙事。社会空间更多的是映射现实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狯园》的鬼怪故事中通过若干社会画面的展演构建出了现实生活的容貌,其中的社会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冥界生活的想象,二是市井生活的勾画。

(一)冥界

冥界本就属于人们虚拟的社会空间,与现实的社会空间是截然对立的。可通过现实世界的人从口中讲述冥界的生活就可以发现,两者在社会内容上有相似相通的地方。《狯园》“冥迹”一卷,作者通过凡人的视角讲述冥府的陈设布置,详细介绍冥府的官职设计,其中《陆文裕游地狱》一篇:

隱隱望見城郭宮室,俄而至大城,……兩吏便掖之而行。行如霧中,足不踐地。見兩傍皆市井,居民往來貿易,一同人間。有頃,忽達大王殿前。宮闕左右,侍從威儀,見如王者。凡經數重門,乃是大王所居之處。……王聞文裕至,整簪冕,降階盡禮,傳呼甚嚴。[1]271

简短百余字,通过陆文裕的视角将冥府的景象展露无疑,讲述故事的人及写作故事的人断没有真实地进入过冥府,但是民众将现实的生活投射到冥界,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世界,而在他们心中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着的。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想象的鬼并不断加以丰富,使其不仅具有与人不同的外表,而且在性格、嗜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此外,还有了“各种鬼名、上下隶属关系、活动场所等”[8]3。冥界的居民也能够“往来贸易”,冥府的宫殿也如王室的宫殿一般——“侍从威仪”,无论是冥界的生活还是冥府的场景设置和人员安排都与现实世界没有太多差别,民众将生活经验融入到故事的创作和讲述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故事一经创作出来就深深烙印了民众日常生活的痕迹。冥府大殿的恢弘、冥府侍从的威仪、冥界百姓的日常生活等都属于冥界这一虚拟的社会空间的若干社会生活画面,通过将现实生活投映并对冥界生活展开想象,就将这些社会生活画面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冥界这一独特的叙事空间。这一空间在民众的想象中是危险的、恐怖的,但是融入了现实生活的片段之后就消解了这种危险与恐怖,而使得整个空间变得真实可感。

(二)市井

市井生活空间在《狯园》的鬼怪故事中展现得并不完整,但是能够通过故事中碎片化的社会生活画面勾勒出特殊历史时期的民众的生活面貌与心理状态。《狯园》“妖孽”卷中有《宅魇》三篇,讲述的都是主人公新来到某个地方居住就被妖物缠身,后找来看风水的人一看,或是“发其屋东头第七椽下,凿出以裸形妇人,炽火焚之,出血如缕”,或是“忽见梁上堕下小木偶人,高三寸许,形甚丑狞可憎”[1]476-478,《宅魇》三篇中的主人公都是被巫蛊之术所累,更有《妖术》四篇讲述的都是书生修习妖术,从这些故事的片段中得以窥见当时社会上有妖术的传言,家宅中的房梁上隐藏着巫蛊、文弱的书生却要修习妖术为害人间,家宅与书生本属于安全的、不具有威胁性的存在,可在故事中呈现出来的却是截然相反的,家宅的选址需要靠风水道士的指点,家宅的房梁需要专业人员雕刻,书生没有取得功名就只能寻求他法以谋生,这就造成了家宅与书生的不稳定性与不安全性。从这种对妖术的描述中就能够还原当时市民生活空间中弥漫着的恐慌与不安,故事不是从施行妖术的人的角度讲述,而是从受害者的角度讲述出来,这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恐惧的投射。这里所展现的市井生活空间指的更多的是市民生活的心理状态,而不局限于生活的画面。在社会空间中,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的价值观念得以交流碰撞,也正是在这个社会空间中,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宗教意识、地域风俗、人情世故等得以展现,更是通过这一社会空间构建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鬼怪空间、文化空间,这种文化空间就成为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

四.《狯园》中鬼怪故事的思想内涵

故事中的各种空间类型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民众借助于故事的讲述、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活动传达的是民众集体的心理观念和情感态度。《狯园》的鬼怪故事中隐含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一是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古人相信鬼怪精灵都是真实地在他们生活中存在着的,《狯园》中塑造了众多形态多变、性格迥异的奇鬼形象,也构思出了各种生物和物品幻化出的精灵。人们信奉魂魄是独立的,他们认为魂魄可以通过入梦的方式与人类交流,于是故事中就常常出现托梦的情节,魂魄独立的观念便是万物有灵观的体现。《狯园》中的精灵种类众多,大自然中存在的动植物、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物都可以幻化为精灵,它们都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如《宅魇》和《妖术》中就有人借助于精灵的力量来施行妖术以谋取利益,他们将崇敬转化为信仰。对鬼魂的畏惧、魂魄独立的观念和对精怪的信仰都是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的体现。

二是因果报应的命运观。“宋元明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进入世俗化、民间化发展的重要时期”[9]23,佛教融入到民间,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也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狯园》中故事大都鲜明地表现了佛教的果报思想,表达了民众因果报应的命运观。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民众思想信仰和传统文化中有着扎实的根基,同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佛教与道家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信仰。《狯园》中的鬼故事最能展现因果报应的观念,故事的核心情节一般都是作恶多端的人被鬼魅缠身进而自食恶果得到报应。宗教思想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通过故事的创作或编写传达民间信仰的同时,也意在通过故事的传播起到教化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作者对于社会民风的期待,更是民众自身对于宗教思想的认可。

静态的空间面貌和动态的空间转换都潜藏着民众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作者将各种空间的类型融入进叙事中,同时那些碎片化的社会生活画面又构建出各种真实而又奇幻的空间。如果说静止的空间意象为人物提供了生活的基本物质空间和情感与回忆的支撑点,空间意象的运动则为人物行动的位移提供了可能,有力推动了叙事进程的发展。水域形成了人界与冥界的区隔,同时水与桥也形成了现实世界与神秘世界的联系,人处于这一物理性的空间就可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到神秘世界的移动,进而通过人物视角的变化实现从物理性空间到冥界的转换。民众和作者在讲述故事和构思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奇特的想象与联想将梦境与幻想巧妙地融入進叙事中,同时也将现实生活画面投射到想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一方面,这些空间为故事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这些空间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含义为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提供了背景,也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含义,其表露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民众的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明)钱希言.狯园[M].文物出版社,2014.

[2]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著.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07.

[3]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文彦生选编.中国鬼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03.

[5]杨正兴.新沟村“水猴子”传说象征内涵探析[D].安徽大学,2019.

[6]周星.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0.

[7]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08.

[8]徐华龙等编著.鬼话连篇[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05.

[9]姜良存.三言二拍与佛道关系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11[10]

基金资助: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XYCSR2021024)“广西盘古文化符号的生产与传承”.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心理空间叙事
唐宋时期敦煌消费的社会生态环境探析
山东青年(2016年10期)2017-02-13 16:41:52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中州学刊(2016年11期)2017-01-06 02:30:16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 15:19:04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26:01
身体化倾向文化心理对于独立人格教育的影响和抑制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4:57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22:24
透过方言词语看东安丧葬民俗文化
透过方言词语看东安丧葬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