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梁溪文化资源创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3-05-30 09:44蔡海月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惠山泥人美的

蔡海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需要从周边的环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我园地处无锡市梁溪区,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能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增加美术课程的生活气息,开启幼儿的艺术想象空间。在开发幼儿美术课程时,我园融入梁溪文化资源,创新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实施,让幼儿充分地欣赏、感受与表达,激发幼儿表现和创造的兴趣。

一、走入梁溪实境,获取感性经验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学习与体验也止于园内。我们鼓励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亲身接触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感受梁溪本地文化的美,积累感性经验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触发创造美的意愿。比如,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走进小娄巷”“东林印象”“游览惠山泥人馆”“锡剧馆一观”等体验活动,引导幼儿在真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思考,从色彩、形状、形态等方面感受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与幼儿一同游览梁溪知名景点,积累拓展经验。

二、融入文化资源,创新美术活动

1.运用自然材料,再现本地景观

梁溪的美景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决定在美术区重现这些美景。在幼儿的奇思妙想和动手操作下,出现了缩小版的水弄堂、天下第二泉、小娄巷、阿炳故居……用于制作美术作品的材料以自然材料为主,包括石头、树枝、树皮、开心果壳、沙子等,其中很多都是幼儿从锡惠公园收集来的。在创造这些景观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恰当地摆放材料,构建了富有立体感的形象,积累了美术造型经验,提升了表现美的能力。以作品“天下第二泉”为例,幼儿用树皮和松塔模仿多姿多态的假山,用沙土覆盖绿砖石,将剪碎的纸条粘贴起来制作茅草亭的亭盖,营造实景中清凉舒适的意境。

2.开展创意绘画,表现梁溪文化

绘画是基础性的美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面对梁溪的宜人景致,幼儿不满足于用立体的方式来表现,还想付诸图画。当幼儿开始用绘画表现梁溪文化时,教师便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绘画方式。如,绘画水弄堂时,可以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创作,以笔墨的浓淡呈现江南水乡的清雅,可以用水彩晕染法来创作,营造空灵、清透的美感,也可以用拓印法来创作,提升色彩的明艳度。幼儿还在作画时,尝试选取契合景物特质的绘画方法,如用肌理画表现南长街的石头,使作品呈现出石头的质感。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创作思路逐渐拓展,创意灵感不断涌现,梁溪的美景也一一跃然纸上。

3.传承民间艺术,体验创作乐趣

艺术作品因创作材料、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美感。梁溪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它们反映了本地的文化特色,是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比如,惠山泥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惠山黑泥的材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泥人的品质以及风格。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惠山黑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黑泥捏制形态各异的惠山泥人,然后上色。又如,留青竹刻是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雕刻图案的艺术,利用竹子本身的肌理呈现美感。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创意竹板画的形式体验留青木刻,体会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借助多元评价,助力幼儿发展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具有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可以帮助幼儿内化美术创作的经验。幼儿创作了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的作品,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心得体会,主观上存在与人分享的意愿。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分享活动,适时运用回应、追问等策略,促进幼儿共享美术创作心得。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作品展示在美术活动评价中的作用,教师将幼儿创作的“惠山古镇”“南长街采风”“东林书声”等作品粘贴在廊道上,用幼儿创作的各种梁溪民间艺术作品构建“微型博物馆”,形成幼儿园的迷你景致。多元化的评价贯穿在美术活动中,优化了活动的实施氛围,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学习的动力。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更新了美术活动的实施形态,通过将梁溪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丰富了幼儿的美术活动形式,提升了美术素养,同时也加深了幼儿对地域文化的了解。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惠山泥人美的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我是“泥人罗”
捏泥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泥人刘
扇画惠山古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