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油画专委会委员,现任教于成都文理学院。2019年,油画《戈壁之泪-小柴旦湖》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美术奖优秀作品
二十多年前开始,我逐渐舍去人物画的创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风景的创作上来。各种缘由,一是对那种主题人物画创作兴趣渐淡;二是画人物得直面人物的灵魂,我觉得这样心里太累,难以纠缠。而画风景,就显得轻松和愉悦多了。
其实,在绘画上我是不太喜欢用风景这个词汇的,风景一词给人的感觉是偏向具体的、物质化的,与画者之间是有相对距离的。我个人更喜欢偏向用山水这个词汇,这是符合“护着+性情”的一种表述;这或许跟我从小学习传统山水画有关,前人的山水画,相对于真山、真水来说,更是一种画者性情的造景呈现。
自九零年代初误进油画以来,自己便试圖在油画中参入国画意趣,然长时间未能遂愿。后有机会阅读到东山魁夷的《与风景的对话》一书,心境豁然开朗,东山魁夷并非是面对着风景作画,而是与风景对话。他说:“从一株野草也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生命,敏感地掌握自然的微妙之处……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是阐明人的心灵……从此以后,在我邂逅的风景中,我仿佛听见同我的心相连的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勃动。”我试图将这些感受再同黄宾虹先生所讲的“登山临水”到“坐望苦不足”,再到“山水我所有”至“三思而后行”参揉起来,冥思苦想,似乎寻找到了自己与风景对话的契机。
《滇北行记》《微雪已成烟》这两幅画皆成于二零一八年,《滇北行记》是自己行游于云南曲靖至东川途中所见。滇北、滇东北一带,多红色土壤,山坡、路边多生长高而细瘦的桉树,横线、竖线的排列,形式感极强;在画面中,我强化了这种关系的表达,辅以点、块的笔触,增强画面的节奏韵律;而色彩处理,尽量以墨色、灰绿来衬托那坚毅、温暖的赤红。而《微雪已成烟》表现的是川西山中的一场初雪映象,以墨分五彩的块面和线条来编织烟岚雪霁之象,墨色无多尽畅然。
与风景的对话,不是物与我的交流,而是如黄宾虹先生所说,当是与山川为师友,亦是自然灵性与心灵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