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师从著名油画家何多苓教授,取得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高校艺术专业教学工作,现就职于成都文理学院,油画、水彩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私人收藏。
艺术从来都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艺术是美学范畴内的一种对话,它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概念的。在当代人的生活中,艺术可以成为商品,体现物质属性,但本质上艺术体现的是精神属性,是心灵的再现与情感的表达。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带有目的性,甚至功利主义,迎合商业市场,忘掉自我、忘掉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递商品属性,而在于传递情感,在我看来,已然成为了一种附庸,一种以生存为目的的附庸。但情感是需要体验才能感受得到的,这是一件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却是太难的事情。当一件好的作品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惊,而是有喜,更是有思,这也许是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界。
苏珊朗格的《符号学》中曾说过:艺术是表达情感的符号。这句话在我的艺术观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回顾自己的一些作品,从没有放弃对情感的表达,反反复复,一直在找寻想要的那种状态,也正因为此,在如何表达情感上曾经几度陷入了迷茫。也许有人会尝试个人情感的表达,在风格、题材、色彩美学上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觉经验和创作技法,可以不去迎合任何人的感受。有人则会以情感共性为出发点,表达人性当中的美好、悲伤,离别等。在我的艺术观中,艺术创作的目的至少应该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而愉悦本身就是一种朴素的审美情感。回頭一看,对自己满意的作品不是很多,一直在摸索中前进,没有追求所谓固定的风格,更没有追求所谓的当代,在绘画过程中也没有坚守一定的形式,甚至还在一直摸索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坚守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许只有从这个围城里真正跳出来,遵循内心的感受,坚持于此、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乐趣,悟出创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