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蓉
课程审议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课程审议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对待课程审议过于随意,出现审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未能从儿童视角理解课程的多样性。课程审议中渗透着教师的价值观,回归儿童视角的课程审议才能让幼儿在课程中自主生长。基于此,以小班课程故事“兔兔历险记”为例,福建省厦门市莲云幼儿园立足不同阶段的课程审议,阐述其在儿童视角下的意义与价值。
活动前:追随儿童兴趣,关注儿童经验。小班幼儿对幼儿园充满了好奇,比如,树屋上住着花仙子吗?花菜地的毛毛虫会吃掉菜吗?通过幼儿一次次的发问,我们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天马行空,需要教师通过课程审议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组织课程。
教师在审议过程中发现,每周的“幸福漫漫聊”活动,幼儿喜欢分享喂小兔子的故事。他们好奇“小兔子喜欢下雨天吗”“小兔子趴着是想睡觉吗”……小班幼儿对幼儿园还比较陌生,从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入手,营造宽松的氛围和温暖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安全感,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基于教师对幼儿兴趣的了解以及经验的回顾,课程方向已逐渐清晰,然而,围绕兔子探究的课程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吗?课程能给幼儿带来哪些价值?教师要连接教育理论,进一步审议课程的适宜性。幼儿园饲养活动蕴藏着丰富价值,有助于幼儿萌发尊重生命的意识、形成朴素的生态观。在连接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实践的方向、意义能做出专业的判断。
活动中:发现儿童需要,挖掘课程资源。幼儿与小兔子的奇妙旅程就此开始,他们给小兔子取名字、布置新家,对小兔子的生活习性了解日渐加深。可是,在日常的照顾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清洗兔笼、打扫兔粑粑等工作多半由教师完成,幼儿很少主动参与。如何将照顾小兔子变成幼儿主动、上心的事情呢?教师又开展了一次课程审议。审议之初,三位教师将一天中自己与幼儿清理工作的时间进行对比,并罗列出几点原因,比如过度包办代替、未对幼儿的清理行为作出正向反馈等。当问题背后的原因清晰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在课程审议中提出更具实效性、操作性的策略。
一是完善值日生制度,提高值日仪式感。幼儿可自主设计值日生卡牌,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回顾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小兔子的清理工作可以如何分工。二是展开周末认领计划,搭建家园共育桥梁。幼儿可自主竞选,说出让小兔子与自己回家过周末的理由。通过和父母一起照顾小兔子,积累动物饲养经验。三是了解兔粑粑的用途,构建一体生态圈。兔粑粑可以作为优质肥料,而这正是自然角需要的,于是教师通过构建小小生态圈,拓展幼儿认知,丰富幼儿探究兴趣。四是颁发“最佳铲屎官”奖状,形成积极正向反馈。教师利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铲屎官”的日常,投票选出“最佳铲屎官”,在班级形成正向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教师发现幼儿已经将照顾小兔子这件事融于心、融于情,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日常料理工作。幼儿还提出了清理公约以及更为细致的“小兔百科”,将注意事項记录成册。活动开展中的课程审议需要做到心中有幼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反思,更多地聚焦幼儿发展的关键性经验,尽可能地挖掘家长、社区等课程资源,为幼儿的经验生长提供更多支架。
活动后:重审儿童经验,赋能课程生长。活动开展后,可通过多方课程审议,赋能课程生长。教师通过班级、园级的课程审议进一步梳理课程中的亮点、课程资源的利用、课程实施的策略等。家长也是课程审议的重要部分。在课程审议中,达到幼儿、教师、家长三方一体,才能让教师更为全面地看待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更好地价值判断。
纵观课程审议的前、中、后阶段,每一步都需要教师基于儿童的生活情境,做出忠实的课程审议。这对教师是一次专业历练、思维升级的考验,不仅需要教师始终追随儿童,还需要教师将自我悬置,理性地思考课程的价值、幼儿的生长经验及发展需要,以此在师幼互动中推动幼儿更高阶地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20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珍视幼儿生活中‘真问题的课程框架建构与支持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JYKT2020-137)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