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钧、杨肆:淮安走出的抗日战争“密电码双杰”

2023-05-30 12:26全钰平
唯实 2023年4期
关键词:密电军统王维

全钰平

淮安是一座历史古城,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重镇,中共华中分局机关、华中军区、新四军分部、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扎淮安,并留下了许多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不仅走出了周恩来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走出了活跃在秘密战线上的“红色电讯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中就有两位淮安籍杰出密电码专家。其中,王维钧曾任国民党中统少将,杨肆曾任国民党军统少将。两人通过破译日本密电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两人都和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并向中共地下党提供过重要情报。由于他们从事的是秘密工作,长期处于保密状态而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其身份才被逐步公开。

一、在密电检译所从事日本密电码破译工作

王维钧早年离开淮安去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读书,1932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国际电信局工作。时任电信局局长温毓庆对王维钧十分欣赏,并培养其作为秘书。主张抗日的亲美英派宋子文、温毓庆等人认为,要密切关注日本动向。宋子文建议蒋介石要重视研究日本外交密电,温毓庆则写了几千字的英文建议书,建议收集日本使领馆人员在我国拍发的往来密码电报并物色专人研究破译这些密码。温毓庆的英文建议书由王维钧译成中文,并交宋子文转呈蒋介石。

1934年底,在宋子文的筹划下,国民政府交通部设立密码检译所,主要任务是负责密电码破译,破译后的电文报送给国民政府军委会机要室转呈蒋介石。密码检译所地点设在南京宁海路西桥7号,由温毓庆兼任所长,主要工作由王维钧负责。王维钧白天在电政司工作,晚间去密码检译所研究日本外交密码。西桥7号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洋楼,对外保密且有军警站岗,距日本使领馆较近。在物色人选时,王维钧向温毓庆推荐了自己的表弟杨肆。杨肆低于王维钧一届,对数字排列组合颇有研究。1935年秋,杨肆正式进入密码检译所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密码检译所使用的是几部从美国进口的大功率电台,主要负责监听与破译日本驻华大使馆对外电讯信号。杨肆凭着对数字的敏感,很快就掌握了日本大使馆与国内往来的密码。為进一步开展工作,他还建议培训报务人员、设立专门电台等,温毓庆采纳了杨肆的建议。在杨肆可以独当一面后,王维钧不再做密码研究工作而专任温毓庆的秘书。由于表现突出,杨肆几次受到温毓庆的表彰和奖励,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对他也很满意。中统和军特处(后来的军统)都想将他挖过去,但均被杨肆拒绝。

二、与中共地下党建立联系并提供密电情报

全面抗战爆发后,密码检译所撤至汉口,租赁靠近郊区飞机场附近的两幢小洋楼办公兼住宿,对外改称“军委会特训班交通队”。此时,军统再次盯上密码检译所并要求合作,但仍就遭到温毓庆的拒绝。在破译密电码过程中,杨肆屡次截获国民政府要员与日本侵略者暗中往来的消息。一次,杨肆获得国民政府内部与日本侵略者往来的人员名单,这让杨肆非常惊讶。他上报给温毓庆,温态度暧昧,要他将此事通报军统由军统处置,但并未见军统作出反应。通过此事,王维钧、杨肆对国民党当局感到悲观失望。

王维钧表弟杨德基(即杨述,杨肆的堂兄弟)是中共地下党成员,领导过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底,杨述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南下投奔王维钧和杨肆,并在密码检译所宿舍里住了一段时间。在杨述的影响下,王维钧、杨肆两人决心投奔共产党。通过杨述引见,王维钧、杨肆会见了当时在武汉的中共长江局负责人王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处长李克农,二人将当时日本密码组织的情况和破译报告均送交给李克农。这些绝密材料含有“日本外务省国际无线电台通讯联络网与在华日军前线军用电台联络网,并有电台呼号、波长和通报时间及文字说明”,是一份极有价值的绝密情报。李克农看完后认为情报很有价值,当即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由此,两人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秘密联系。

1938年10月,密码检译所西迁至广西桂阳。1939年下半年,密码检译所几经辗转,迁至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为将更多破译日本密电送给中共地下党,王维钧和杨述商量出一个办法,即将每天翻译的密电存档本提供给地下党,改日再返还归档。此后,他们用这个办法向中共地下党提供了很多密档文件。在此期间,杨述还介绍王维钧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周怡定期会面,密电译件仍每隔一至二日由专人来取。王维钧曾将军统要吞并密码检译所的情况告诉周怡,并请示该如何应对。周怡明确指示:“别的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和军统合作。”

1940年初,杨述在重庆的身份暴露,他告诉王维钧自己将去延安而不能在重庆多留,以后和周怡的联系由王维钧直接处理。临行前,杨述送给王维钧《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籍。王维钧和中共地下党的联系一直没有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而且从来没出过问题。1940年夏,杨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周怡单线领导。只要有重要抗战情报,杨肆都会及时给中共地下党组织复制一份。戴笠一直想吞并密码检译所,但受到温毓庆的抵制。戴转而要求派出两名骨干去军统指导工作,杨肆就是其中之一。在军统工作期间,杨肆获得了大量日军重要情报,他同样将其中重要情报送给地下党一份。1943年,因成绩突出,他被国民政府破格任命为少将。

三、国民政府内部密电情报战的势力纷争

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政府内部,有多个部门在研究破译日本密电码。为集中力量破译日军电讯密码,1940年4月,蒋介石决定合并各破译单位成立“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任命温毓庆为中将主任,军统四处处长魏大铭为少将副主任。同时,蒋任命其内弟毛庆祥为少将副主任兼主任秘书,具体负责人事和日常工作。这种安排表面上既尊重温毓庆也不排斥军统,但实权落在了毛庆祥手里,温毓庆徒有中将主任虚名却无实权。温毓庆决定拉戴打毛,戴笠也想趁机打压毛庆祥,两人不谋而合,共同谋划改变蒋介石的人事安排。经过权衡,蒋介石取消了毛庆祥主任秘书兼职,改任王维钧为少将主任秘书,温毓庆取得了支配“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事务的实权。

1940年4月,原“密电检译所、军统局密电组、交通部研究组、军委会办公厅机要室研究组”等机构人员、电台和其他设备,全部归并到“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合并后虽然仍由温毓庆任中将主任,但温毓庆为回避权力之争迟迟不来上任,并于1940年6月称病离开重庆去了香港。王维钧、戴笠先后去香港劝说温毓庆返回重庆,但都被温毓庆拒绝。温毓庆被挤走后,军统魏大铭担任代主任,夺取了研究室的实权,对不服从领导的人员进行迫害,甚至诬称他们通敌。这一诬告被王维钧偶然发现并报告毛庆祥,在毛的支持下集体向蒋介石“告御状”。蒋为此撤掉魏大铭的职务,任命毛庆祥为代主任,王维钧仍为主任秘书但不久就离开重庆去了新疆。

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密电,是“军委会技术研究室”的一项重大成果。此密电情报经毛庆祥送到蒋介石手里,蒋立刻把密电内容通知驻渝美方。但美方低估了当时中国破译日本密码电报的技术能力,对中国这份日本拟偷袭珍珠港的重要情报未予理会,以致美太平液洋舰队遭受惨重损失。此次成功破译密码,使“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名声大振。

1944年10月,杨肆因被人诬告“通共”而受到戴笠的跟踪,但随即戴笠查明无此事就没有继续监视。

四、抗战胜利及新中国建立后王维钧和杨肆的去向

抗战胜利后,王维钧先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交通部工作并在交通部担任要职。在此期间,他仍与中共地下党保持联系,并经常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国统区购置药品和物资。新中国建立后,王维钧先后去了东北的锦州化工厂、大连化工厂、吉林化工厂从事化学专业工作,后被调至河南开封担任化工部第11化建公司总工程师,期间加入九三学社。20世纪50年代,王维钧曾向组织上提出调到北京工作,当时上级建议他不要进京,之后他一直定居在河南开封。在“文革”前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王维钧都未被波及。“文革”期间,王维钧受“造反派”冲击并被关押,罪名是“漏网的国民党中统少将特务”。王维钧一再陈述,他1949年以前虽是国民党高官但一直和中共地下党有联系,并向中共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国统区购买药品和物资。虽然共产党方面联系人李克农等人在“文革”时均已去世,但周恩来总理百忙之中给专案组回函答复证明确有其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王维钧恢复了工作。

抗战胜利后,杨肆也脱离军统转到银行工作。新中国建立后,杨述将相关情况向中央调查部部长李克农汇报,李克农了解杨肆情况并将其安排到军委技术部工作,而且交代“可重新入党”。但在不久后的“肃反”运动中,杨肆因曾任国民党军统少将而以“反革命罪”被捕,被当作战犯关入徐州战犯管理所多年,释放后居住在上海并曾在副食品商店当售货员。1985年春,杨肆得到平反。

王维钧和杨肆作为国民政府密电码专家,在抗日战争时期破译日本侵略军密电码是其最为精彩和重要的一段经历。因为涉及情报工作和隐蔽战线,长期处于保密状态,世人及家乡人多不知晓。2007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紫色密码》,就是以收集、研究、破译日本政府和军方密电码这段史实为题材,小说作者袁道之在介绍此书时说明,主要人物包括王维钧、杨肆两人的原型。

五、龙窝巷22号——新四军和红色政权活动旧址

王维钧与中国共产党的交集,不止报送密电码这一项。王家的淮安旧宅,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均为红色政权活动的地点。旧宅位于现淮安市淮安区龙窝巷22号,是巷子北面入口不远處的一个院子,当地俗称“高门台”院子。院子建于清末民初,原系王蔚华和全少芗(王蔚华是王维钧的父亲、全少芗的岳父)的老宅。进门后有二进院子,前一进院子是全少芗宅,共有13间房;后一进院子是王蔚华宅,共有12间房。后一进院子是带有走马廊结构的二层楼,这种结构建筑保存至今,在淮安城已十分罕见。

抗日战争时期,王蔚华和全少芗为躲避日本侵略者战火,举家逃至乡下避难,院子托给亲戚照管。其间,新四军及地方政府征用此院子,作为办公和人员居住之用。新四军和苏皖边区政府高层领导如张云逸、黄克诚、张爱萍、谭震林、邓子恢、李一珉、张鼎丞等人,都曾在此院子办公或居住过。

20世纪50年代,此院子仍作为县政府下属部门的机关办公和住宿地点,60年代逐步改为政府工作人员宿舍,许多离休老干部都曾在此院子工作和居住过。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曾经在此院子住过,80年代他来淮安视察曾专程探访过此院子。

参考文献:

[1]叶介甫.卧底敌营的破译专家[N].北京晚报,2021-12-21.

[2]吴越.蒋介石的王牌特工——密电破译奇才池步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3]霍实子,李直峰.国民党军委会密电研究组与技术研究室[M].河北文史资料,第39期,1991(4).

[4]韦君宜.思痛录:增订纪念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5]池步洲.一片丹心破日密——池步洲回忆录[M].2008.

[6]抗战:日本间谍无孔不入[M].文史春秋,2009(6).

[7]王炳毅.打入军统高层的“红色电讯专家”[J].党史纵览,2005(4).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密电军统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张国焘“密电”问题探析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外交密电如何传送?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浅蓝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