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金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史料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中适时引入史料,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鉴于此,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究。
一、以史料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史料支撑。如果学生没有利用史料来巩固知识,就很容易对历史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利用史料来丰富历史事件,刻画立体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以一个史料为出发点不断地进行拓展,将多方面历史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将课本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教师可以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幅图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知丝绸之路,了解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用《二十五史详解》中的史料:“张骞通西域时,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永远镌刻在人类的文明史册。”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史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全面了解。
二、以史料为媒介,拓展学生历史思维
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就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要从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学习知识,观察历史的发展,这样才能深入地感知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而
史料的引入就能发挥其媒介作用,将学生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
强有力的学习依据,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强的代入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史料了解历史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史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情境中,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历史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就可以引入《燕翼贻谋录》中的一段描述:“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东京梦华录》中的相关内容:“放眼望去,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由于这两份史料对宋朝的都市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产生一定的代入感,能了解宋朝的文化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鉴赏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情境来引入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元曲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从而加深印象。
三、以史料为依据,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史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可以将史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历史事件重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剖析历史知识。这样,以史料辅助教学,可以形成具体的史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最终构建良性的教学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史料为依据拓展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时,由于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本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课本没有对其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于是,教师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辛亥革命的看法,并且提供相应的史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史料进行中肯的评价,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评价历史事件,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教師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巧妙地运用史料,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