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梅
2023年的阳春三月,甲型流行性感冒(甲流)进入了高发期。今年的甲流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成为近期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以冬春季节为高峰期。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儿童流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都高于成年人,全球每年儿童流感罹患率约为20%~30%,在流感流行季节感染率甚至高达50%左右。近期很多孩子不幸“中招”甲流,不少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因发热就诊的孩子,排起了长队。
孩子得了甲流后,经常会将流感病毒传给家庭成员,或作为传染源带入学校和社区。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这是因为甲流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甲流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平均5天),低龄儿童排毒时间更长,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
孩子得了甲流的主要症状是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可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大多数没有并发症的孩子,相关症状会在3~7天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儿童流感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肝功能损害、肾脏损害、中枢神经损害、心肌损害和肌肉损害等。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在39度以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可快速进展为呼吸窘迫、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停搏、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1.流感样症状: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和(或)咽痛。
2.在流感流行季节,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3.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也可确诊: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甲型流感抗原检测阳性;甲型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是感冒还是流感,应由医生通过检查做出诊断。家长也可以通过下表(表1)进行初步判断。
新冠病毒感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热、乏力、干咳;②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③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轻症肺炎、重症肺炎等;④容易出现味觉、嗅觉的减退或丧失;⑤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可鉴别。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小心为重症病例。①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增快:5岁以上儿童> 30次/分,1~5岁>40次/分,2~12月龄>50次/分,新生儿~2月龄> 60次/分;②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烦躁、惊厥等;③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④少尿或肾衰;⑤合并肺炎;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等。
如果孩子罹患甲流后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到有条件的医院就医。
轻症甲流儿童可回家口服药物观察,居家护理;重症者需及时住院治疗。
可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症退热,注意散热,适当减少衣物,可用温毛巾擦拭、洗温水澡等进行物理降温。
治疗儿童甲流的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奥司他韦可阻止病毒颗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与释放。口服奥司他韦仍然是目前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全年龄阶段儿童的治疗和3月以上儿童的预防。最佳给药时间是流感症状出现48小时之内,症状出现96小时后给药也有疗效,儿童使用奥司他韦是安全的。疗程5天,重症者可适当延长。
奥司他韦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如孩子口服药物后30分钟内呕吐,需要补充原剂量。
家长可以参考表2所列的用药剂量。但要注意,在治疗中不得因为孩子反复发热着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对奥司他韦治疗无反应、无法接受口服或者曾使用奥司他韦预防流感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扎那米韦或帕拉米韦替代治疗。
孩子得了甲流反复发热,有些家长会问医生要不要加上“消炎药”?一些家长认为只有加上“消炎药”孩子才能好的更快,心里才会踏实。实际上孩子如只是单纯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是不需要用抗菌药物的(如头孢类、阿奇霉素等)。
一般只有以下几种情况,医生才会考虑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抗菌药物:①经过进一步检查明确合并细菌感染;②出现重症流感的早期征象;③早期抗病毒治疗临床好转后病情再次恶化;④应用抗病毒治疗3~5天仍无好转。
需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患甲流的孩子要做好居家护理,应该注意以下幾点。①尽早隔离;适当开窗通风。②监测孩子体温,及时退热。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给孩子“捂汗”。③多补充水分,饮食易消化,有营养。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嗜睡、烦躁、惊厥、脱水等表现,立即带孩子医院再次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