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研究

2023-05-30 09:08盛佩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新教材社群

摘      要        基于《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分析人教社2019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发现:在呈现内容方面,中华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并重,并兼顧国际文化和共有文化;类型丰富,以文化产品为主,但分布不均,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比重较低;重视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人物的呈现,对文化实现、但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关注不够。在呈现方式方面,以显性为主,隐性占比较低。据此建议,教材应增加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比重,通过隐性呈现丰富文化内化途径;教师应确立英语教学文化立场,拓展课程资源,重视文化共现,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高中英语  英语教材  教材文化  文化呈现内容  文化呈现方式

引用格式        盛佩.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13):54-58.

早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邓炎昌、胡文仲、刘润清等学者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专著论述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英语广泛适用于不同母语者之间的交际,文化成为英语教育以及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对此人们已广为认同[1]。随着英语教材(本研究指狭义的教科书)的文化使命愈发受到关注,学者们纷纷呼吁将世界优秀多元文化融入英语教材,以满足国家育人目标和外语教材建设的客观需求[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文化意识确立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指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3]。为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进行了修订,并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投入使用。据教材主编郑旺全介绍,新教材增加了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在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理解基础上形成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4]。但是,新教材究竟增加了哪些文化内容?比例如何?不同文化内容又是如何呈现的?一线教师该如何利用新教材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并促进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由于新教材投入使用时间较短,鲜有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材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一、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的分析框架

张虹团队总结国内外有关教材文化呈现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外语文化教学理论,从文化呈现内容和呈现方式两维度构建出《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1.文化呈现内容的分析框架

基于文化地域属性,《框架》将教材中文化呈现内容分为学习者母语文化、目标语国家文化(即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国家文化,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国际文化(所有外圈、拓展圈国家以及其他不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文化)和共有文化(国家和民族背景不显著、地域差异不明显的文化)四种[5]。其中,外圈国家文化指的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文化,如印度、南非、新加坡。拓展圈国家文化指的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文化,如中国、日本、韩国[6]。

基于文化类型视角,《框架》将文化呈现内容分为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人物五个类型。文化产品指的是用于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所创造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建筑和艺术形态;文化实践指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文化观念包括感知、信仰、价值和态度,决定着文化产品和文化实践;文化社群指的是根据不同民族、性别、种族、宗教等不同群体划分的文化;文化人物指的是某一文化群体的知名人物。综上,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内容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7]。

2.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

《框架》依据文化出现位置的不同,将文化呈现方式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方式指在语言输入材料部分出现,包括明显以文化为主题的阅读语篇、听力语篇和视频语篇以及专门呈现文化知识的版块等。隐性方式指文化在练习和任务中呈现。同时,考虑到现有研究简单按照频次计算文化呈现方式而忽视语篇长度和设计意图的弊端,创新性地对每种方式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权重与频次相乘的分值来表示文化呈现强度。最终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8]。

二、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的分析结果

本文依据《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从内容和方式两维度对人教社高中英语新教材包括三册必修和四册选择性必修的文化呈现进行研究,统计范围包括学生用书和Workbook中所有涉及文化元素的语篇、图片、练习题等,并利用频次和权重相乘的分数计算文化强度,分析结果如下。

1.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内容的分析结果

(1)地域视角:中华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并重,并兼顾国际文化和共有文化

基于地域视角对必修部分的文化呈现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中华文化占比最高,为34.13%,其余依次为英语国家文化28.6%、国际文化21.4%和共有文化15.95%。选择性必修英语国家文化占比最高,为33.88%;母语文化紧随其后,为32.59%;其次为国际文化19.96%,共有文化14.74%。将七册教科书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发现中华文化占比最高,达到了32.59%,其余依次为英语国家文化30.96%、国际文化19.52%和共有文化16.92%。罗递敏对旧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到五共25个单元Reading部分国别文化占比进行分析发现,中华文化12%,仅为英语国家文化的1/3[9]。由此可见,新教材大幅增加中华元素,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符合《新课标》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等国家战略要求。

强调中华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非排斥异域文化,相反,英语教材应相对均衡地呈现中外文化,让学生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汲取世界文明精华。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外”包括了英语国家文化在内的所有异域文化[10]。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11]。外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这一观点已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在新教材中得到验证。必修二Unit 3、Unit 4、选择性必修二Unit 4和选择性必修四Unit 4分别以单元的形式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介绍。除此之外,在其他单元主题下也穿插介绍了上述国家的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宗教、节日等文化元素。其次,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了解非英语国家文化变得愈发重要。教材修订者意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在保证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比重的基础上,增加了非英语国家文化占比。如新教材介绍了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墨西哥的亡灵节、古希腊沉船、印度泰姬陵、巴西狂欢节、日本成人节等。

(2)文化类型视角:类别丰富,以文化产品为主,但分布不均衡,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比重较低

基于文化类型角度依次对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文化呈现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两部分教材均涉及到表1所述的五种文化类型,体现出文化类型的多样性。但不同类型文化占比有较大差异,必修部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文化产品45.93%,文化实践25.38%,文化观念14.03%,文化人物9.43%,文化社群5.21%。选修部分占比最高的依然为文化产品45.86%,与必修部分几乎持平;其次为文化人物23.02%,文化实践19.85%(和必修相比,选择性必修加大了文化人物的介绍,而文化实践比重有所降低);再次为文化观念7.46%,文化社群依然最低,为3.82%。将两部分教材分析数据进行汇总,各文化类型比重从高到底依次为文化产品45.73%,文化实践22.20%,文化人物17.06%,文化观念10.60%,文化社群4.41%。由此可知,新教材兼顾了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尤为重视文化产品、文化实践和文化人物三类较为显性的文化,对于相对小众的文化社群和较为隐性、抽象的文化观念重视不够,呈现出类型丰富却又分布失衡的特点。

(3)双重视角:重视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人物的呈现,对文化实践、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关注不够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学生的根,新教材尤为注重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2]。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新教材中華文化呈现现状,本研究基于地域和文化类型双重视角,将七册教科书的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发现新教材最重视介绍中华文化的文化产品,达到了47.1%;其次为文化人物,22.5%。相比之下,其余三种文化类型占比偏低,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实践13%、文化观念10.7%、文化社群7.7%。与英语国家文化实践22.84%、国际文化实践20.23%和共有文化实践38.34%相比,中华文化实践比重仅占13%,明显偏低。文化观念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并决定着文化产品和文化实践,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新教材对此涉及较少。此外,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多民族国家,教材对于文化社群的介绍仅限于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壮族民歌节、苗族芦笙和服饰以及侗族的侗寨和侗族大歌等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且篇幅较短。

2.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方式的分析结果

新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异域文化,其文化呈现方式皆以显性为主,占比远高于隐性。其中必修部分显性方式比重为88.96%,选择性必修为84.86%;地域视角下显性呈现占比依次为:中华文化85.60%,英语国家文化88.42%,国际文化83.58%,共有文化91.52%。

以显性方式呈现的文化元素多出现在文本、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语篇中,且以每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Reading for Writing、Readingand Writing和Expanding your world四部分的文本类语篇为主。值得关注的是,《新课标》首次将“看”和“听、说、读、写”一道作为学生必备的五种语言能力,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解读非文字信息的能力[13]。与此相呼应,新教材在以文本形式呈现文化的同时,注重穿插相关的图片、表格、符号和视频等。如必修三Unit 1的开篇页摘录了我国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作《青玉案·元夕》中描写民间庆祝元宵节场景的诗句,并配了一幅广东浦寨镇元宵节特有的舞火龙表演图片,同时在本单元的Video Time部分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元宵节的节日传统,从而让学生对元宵节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隐性方式在练习中呈现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具体的文化语境操练语言知识。以隐性方式呈现的文化内容出现位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单句或段落形式呈现的词汇、语法练习和句子翻译,如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Using Structures部分提供了宋庆龄、白求恩、阿姆斯特朗等国内外著名人物的简介,要求学生将其改写为定语从句;另一类是每一单元后面Project部分布置的单一或者多元文化表达任务,如必修三Unit 1的Project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美食的食谱,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海报。

三、对高中英语教材修订和使用的建议

1.对教材修订的建议

针对新教材文化类型失衡、隐性呈现方式比重过低的问题,提出以下修订建议。

(1)适度加大文化社群和文化观念比重,以使文化类型大体均衡

首先,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等非主流文化,皆是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克拉姆契指出,一个国家文化并非是同一的,学习同一国家中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民族等社群文化应成为文化学习的重要目标[15]。英语教材对文化内容的选择不应厚此(主流文化)薄彼(非主流文化),而应积极汲取全人类不同社群的文化精华,博采众长,促进文化互赏、互通、共鉴。例如要包括体现我国56个民族大团结的内容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反映残疾人生活的内容、体现学习者所处地方文化等,以利于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形成本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14]。

其次,文化观念集中反映了特定文化群体的信仰、价值和态度,学习文化观念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群体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机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16]。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异域文化中的文化观念,新教材都鲜有涉及。教材编订者应重视融入不同国别以及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包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对待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对待人与自我关系的价值观以及对待人与文化关系的价值观[17]。如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这些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借助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语篇载体,通过独立语篇介绍、文化知识板块、课后练习、口头表达等方式融入学生的文化学习。

最后,就中华文化的呈现而言,新教材中华文化实践占比相对偏低,且多是集中于传统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新课标》对于文化知识的内容要求不仅限于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还包括交通、服饰、建筑、教育以及相关的发明创造等方面[18]。教材编制者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从节日习俗、饮食习惯、服饰、交通、建筑等多领域择取文化素材,并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中国人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其变化,并提供相关的英文表达,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创设文化语境,通过隐性呈现丰富文化内化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僅仅等同于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储备量的增加,还要与文化意识的形成保持同步。《新课标》要求把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有机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活动中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19]。为此,教材编写者应充分意识到课后练习题对于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增加练习题的文化含量,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的有机融合。新教材在文化融入练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Assessing Your Progress语篇介绍了孙中山及其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增加了教材中的中国元素,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关系代词,旨在考察单元目标语法结构中定语从句在语篇中的运用。学生基于真实的文化语境,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既提升了语言能力,又内化了文化知识。但是就整体而言,新教材练习部分文化元素较少,限制了学生与文化相遇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增加文化比重,以隐性呈现充实文化内化途径。

2.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确立英语教学的文化立场,发挥教材文化育人功能

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虽然使用了人教版2019年版新教材,但是大多数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依然限于单词和语法的讲解,极少渗透文化知识,语言与文化处于脱离状态。王改霞[20]、张丽莹[21]等学者的研究均对此有所论述。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西方媒体利用对于世界主流媒体的垄断优势,大肆抹黑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因此,引导新一代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成为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尽管新教材尤为重视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但必须重视教师在教育实施和变革中的能动力量,英语教材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演绎,才能有效实现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22]。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更新文化教育理念,深挖教材文化内涵,钻研文化渗透策略,力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拓展课程资源,弥补新教材文化呈现的不足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并非唯一资源。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23]。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教”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大拓展了学习渠道。针对新教材存在的文化类型不均衡、隐性呈现方式比重偏低的问题,教师应利用多种媒介、模态和信息技术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补充。例如:可根据单元主题录制文化微课或在视频网站下载相关视频供学生观看和讨论,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化对于主题意义的理解;也可在外文网站选取相关地道文章,尤其是涉及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实践类的语篇,将其改写为符合高中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并引导学生关注、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元素,实现阅读能力和文化意识双重提升。

(3)重视文化共现,实施文化对比教学

新教材几乎在每一单元都力求平衡呈现中外文化。例如,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既有埃及阿斯旺大坝,也有中国长城;既有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也有中国紫禁城;既有印度泰姬陵,也有中国明清皇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西对照的体例设计,采用文化共现策略,引导学生在文化交融中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美国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共现策略[24]:其一,直陈中外文化差异。在学习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历史文化时,可以利用课件或视频的形式和中国故宫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对于各自国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其二,呈现中外文化相互影响并被彼此接受的部分。在学习必修一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看医生”(see a doctor)等汉语中原本并不存在,而后来英语传入中国加以直译才产生的特有表达方式;也可给学生介绍xiucai(秀才)、ginseng(人参)、vegetable basket project(菜篮子工程)等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其三,借助中华文化解释异域文化。在讲解国外人经常使用的INS时,可以说它类似中国的新浪微博,而MSN和中国的QQ比较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26]。《新课标》将文化意识确定为核心素养关键要素之一,从国家政策和战略层面确立了英语教学的文化立场。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27],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人教社新教材改变了以往英语国家文化占主导、中华文化被边缘化的问题,首次将中华文化提升至和英语国家文化同等的地位,并兼顾了非英语国家文化,但仍存在类型不均、隐性呈现占比偏低的问题。本研究在提出针对性建议的同时,对于文化呈现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各自之间究竟保持怎样的比例才算合适仍不明确,亟待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28]。

参考文献

[1][14][22] 郭宝仙.新时代英语教材的文化使命及其实现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9):102-107.

[2] 刘艳红, Lawrence Jun Zhang, Stephen May.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06):86-93.

[3][13][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8,35-36,32,34.

[4][12] 刘道义,郑旺全,张献臣.立足国情,继往开来,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谈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内容创新[J].英语学习,2019(05):10-15.

[5][7][8] 张虹,李晓楠.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研制[J].中国外语,2022(09):78-84.

[6] Yamanaka,N.An Evaluation of English Textbooks in Japan from the Viewpoint ofNations in the Inner,Outer,and Expanding Circles[J].JALT Journal,2006(01):57-76.

[9] 罗递敏.我国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NSEFC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1(02):92-95.

[10] 文秋芳.从英语国际教育到汉语国际教育:反思与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19(03):291-299.

[11] Lado,R.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New York:Mcgraw Hill,1964:12.

[15] 吴晓威,陈旭远.日本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内容[J].外国问题研究,2014(02):87-92.

[16] 牛新生.外語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6):80-83.

[17] 余娟,郭元祥.论外语课程的文化回应性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03):76-81.

[20] 王改霞.人教社2019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华文化融合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01):91-95.

[21] 张丽莹.英语教师“文化回应教学”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9(11):57-60.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5-09)[2022-09-30].https://www.cque.edu.cn/info/1306/13119.htm.

[24] 欧阳芳晖,周小兵.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汉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1):78-84.

[25] 崔允漷,郭华,吕立杰,等.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标准与实践向度(笔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现代教育管理,2022(09):6-19.

[26]人民网.立足中国大地 讲好中国故事[EB/OL].(2022-01-07)[2022-9-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107/c1001-32326317.html.

[27] 申继亮.新时代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问题和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7-9.

[28] 张虹,于睿.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08):42-48.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新教材社群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社群短命七宗罪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