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如海(四)

2023-05-30 10:48张琳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3年4期
关键词:巴图阿古乌兰

张琳

六、新家

孩子们穿着新做的蒙古袍,围在火塘旁吃着饺子、手把肉,还有烙饼。过完了这个年,28个孩子就像春风里的小苗一样,长出了一番新气象,一个个面色红润,身体也壮实了不少。

按照政府的计划和安排,保育院只是孩子们在内蒙古生活的“中转站”。当他们在保育员的精心护理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气候,健康成长,接下来,在合适的时机,他们就要分别由符合领养条件的牧民家庭接走,那儿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家。

现在,这个合适的时机已经来临。这天清晨,保育院的蒙古包外响起了马蹄声、车轱辘声、说话声。托娅一下子紧张起来,她知道,领养孩子们的牧民来了。

门外站满了牧民,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自家的勒勒车,他们热切地打量着从蒙古包里磨磨蹭蹭出来的孩子们。

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规定,要领养上海娃娃,一个首要的硬条件就是家里必须有一头奶牛,这样才能保证让孩子喝到足够的牛奶。经过这场旱灾,牧民阿古達木家已经没有活下来的奶牛了。为了能领养一个上海娃娃,她卖掉了祖传的结婚头饰,换回了一头奶牛。今天,她和丈夫恩和领养了巴图。

娜仁花则和那个穿着玫红色袍子、名叫乌兰托雅的阿姨之间有了小小的默契,乌兰托雅成了她的新额吉(妈妈)。

托娅一个早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之痛,觉得整个人都虚脱了,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最后被高娃搀扶着,回到了蒙古包。

阿古达木和恩和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名字叫巴特尔,也是男孩,只比巴图大几个月。巴图被接到家里后,他们的注意力就全都集中在巴图身上了。阿古达木最关心的是自己做的饭合不合巴图的口味;恩和时而会去镇上称点牛羊肉回来,把最嫩最香的部分给巴图。晚上,巴图躺在炕上,铺的褥子、床单是新的,身上盖的被子也是新的,全是阿古达木专门为他准备的,它们在暗夜里静静地散发着棉布的味道。

但是,巴图无法适应在新家的生活,孤单让他整天郁郁寡欢。他总是回想起和托娅额吉以及其他小伙伴在一起的日子。

有一天,当巴图又跑出蒙古包,朝去往保育院的路上望着的时候,恩和手里提着一把簇新的马头琴回来了。

“巴图!”恩和的脸上笑意满满,转动着马头琴给巴图看,“怎么样,漂亮不?”

这是一把非常精致的马头琴,马头造型古朴、神态生动,身上闪动的光泽像琥珀一样,在阳光下分外迷人。

“漂亮!”巴图说,“嗯……是新买的吗?”

“是我专门找人制作的,那是在我们这一带非常有名的制作马头琴的人,不容易求到他的。”恩和深深的眼窝里洋溢着快乐和自豪。

“你也会拉马头琴吗?”巴图伸出手羡慕地摸了摸琴身。

“我也会。”恩和说,“这把马头琴是给你的。”

“给我的?”巴图赶紧缩回了手,难以置信。

“嗯,我知道你喜欢拉马头琴。必勒格跟我说过。给,试试看。”恩和把琴递给巴图。

自从有了这把马头琴,巴图觉得快乐了很多,他用很多时间来拉琴。到了晚上,恩和会和巴图一起拉一会儿。巴图从阿古达木口中得知,恩和也很喜欢马头琴,但是嫌贵,一直没舍得给自己买一把。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阿古达木用缎子为巴图做了一件新袍子,让他穿着新衣裳去上学。

上学后,巴图成了全班同学最羡慕的学生——他是班上唯一一个穿皮马靴和缎子做的蒙古袍来上学的小孩。从巴图上学的第一天起,每个早上出门时阿古达木都会在他的袍子兜里装上几块饼干。在那个困难时期,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一般牧民家的孩子谁能奢望吃上饼干这种额外美食呢?

但在学校里,也有孩子故意找巴图的碴儿,甚至踢肿了他的手腕。巴特尔知道后就冲到学校去,找欺负巴图的学生算账,警告他放老实点,不然饶不了他。

周末不上学的时候,巴图会骑着马儿去娜仁花妹妹的新家。他看见娜仁花穿着漂亮的新袍子,长长的头发由乌兰托雅梳成复杂的麻花辫,还戴上了闪闪发亮的银头饰,完全是一个漂亮的蒙古族小女孩了。最让巴图感到稀奇的是,娜仁花有两本《看图识字》,她说这是她的新额吉买给她的,让她先学认字,这样上学以后就不会跟不上了。

有一次,巴图碰到乌兰托雅的好朋友三丹来串门,乌兰托雅忙着做饭招待她,三丹对乌兰托雅说:“你家这个小姑娘长得一点也不像上海人!”

话音刚落,乌兰托雅忙碌的手立刻停住了,她回过身,拉下脸,不客气地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请你离开我的家,我没有你这样的朋友。”

三丹和巴图都愣住了。

乌兰托雅不做饭了,索性走过来坐在凳子上,沉着一张脸。

三丹看到这情形,觉得实在待不下去了,硬着头皮“哼”了一声,讪讪地走了。

“从此以后她不是我朋友了。”乌兰托雅很不痛快地宣称。

尽管巴图觉得乌兰托雅对朋友的这个态度有点不太好,但他因此对娜仁花更放心了。

七、尾声

时光从指缝间、从蓝天白云上、从每个人的心间流走了。

当巴图大学毕业,带着他的行李回到草原上的时候,很多牧民都感到惊讶。

巴图说:“确实有很多可以在外面工作的机会,不过我还是想回来当老师。草原上太缺老师了,草原上的孩子们太需要好老师了。”

巴图就在镇子上的学校里工作了。他的根和他的情都在这儿,而且这儿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和陪伴他的阿古达木额吉和恩和阿布(爸爸)。

娜仁花从医学院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草原医生。

多年以后,巴图的儿子博士毕业,也回到了内蒙古,投身于现代畜牧业生产。巴图已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其间他的工作几经变迁,但他从未想过离开内蒙古草原,他的心早已和内蒙古草原相融在一起。他常常对儿子说:“这片草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

这些年,巴图同当年和他一起从上海来内蒙古的一些伙伴共同办起了“国家的孩子”爱心协会,资助当地的贫困孩子上学。

又是一个春天。巴图带着爱心协会资助的孩子们一起去看望他的托娅额吉。当新式火车稳稳地在他们面前停住时,巴图激动地说:“孩子们,快上车吧!”

“巴图爷爷,现在我们要去看您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额吉,对不对?”一个小女生一边问,一边把她穿着小布靴的脚踏上车门平台,那小布靴的靴帮上绣着精美的图案。

巴图慈祥地笑了,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对啊,我要带你们去看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额吉。”

猜你喜欢
巴图阿古乌兰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无声的马头琴
论如何传承史诗《江格尔》
大哼与巴图
乌兰托娅推出新歌《带一片草原去北京》
乌兰河
草原上的乌兰娜
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