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正式写入课表成为独立课程,在信息科技课程实施中,要防止出现枯燥讲解原理概念的教学现象。
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让学生运用信息科技原理与工具解决真实问题,进而培养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时能够学有所用的“计算行动”,就应该也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育人取向。
教师在使用讲授式的方法去教授信息科技的概念与原理时,常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如变量、条件、循环、并行、运算符等。这种以概念与原理为起点,将信息科技应用延后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学无所用。而计算行动强调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的同时,要学有所用,要学会如何定义问题、设计应用程序,要能够与团队合作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世界。从“学了有什么用”的质疑到“产生真实社会影响”的转变,计算行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找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了解用户真实需求,为用户设计负责任的解决方案,与团队一起合作创造项目,迭代设计产生持久影响。
计算行动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育人的一种取向。唯有真正认识到信息科技学科育人的初心,才能够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
正如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所言:“编程教育并不是培养码农,而是要着眼于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鼓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在科学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使用信息科技解决真实世界问题,进而提升数字化胜任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本刊特约撰稿人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刘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