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瑞 庞莹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河南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已跻身全国第一阵营,其中第三产业在河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论文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对近十年来河南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就业人口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从而得出在2011-202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的结论,这对从整体上了解河南经济发展状况,进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河南省第三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论文对未来河南省第三产业及就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河南省生产总值;影响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140-03
1 引言
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也被称为服务行业。它的发展状况是反映社会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一个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和效率的一个主要手段。2022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发布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6成,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对河南省生产总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第三产业中多数行业具有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等特点,是安排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1]。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南省第三产业为切入点,对随时间发展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对河南省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和给出建议。在这里,我们只考虑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对河南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2 文献综述
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以创新理念创新举措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张亚峰[2]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对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第三产业、产业之间以及第三产业与内部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立足于国民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紧紧依靠其他产业,结合第三产业发展实际的发展战略。王建军等[3]基于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尤其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高于全国同期水平。杨凤娟[4]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对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河南省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落后,但传统服务业竞争力高于全国水平,新興服务业竞争力低于全国水平的结论。
朱晓琼等[5]从地区的角度,利用河南省第三产业各分行业的数据,通过差分法来分析就业弹性,并通过回归模型探究反向的关系,探究第三产业各分行业的增长与就业的互动关系。就整体而言,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与产值增长符合“一致性”原理。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统计年鉴》,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和省内生产总值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018年河南省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此后,第三产业产值保持第一且比例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三大产业比值为9.7∶41.59∶48.7。与之相适应,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较快增加,2020年达到了2 218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5.4%,比2011年增加18个百分点。
3.1 河南省内生产总值
据2022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8 88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8 934.93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1%,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是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三次产业省内生产总值已从2011年的1∶4.2∶2.7调整为1∶4.3∶5.0。
3.2 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情况
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第三产业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与就业人员增减一致,2011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之比为1∶0.7∶0.6,2020为1∶1.2∶1.8。
3.3 数据整合
由图1可知,观测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周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河南省GDP随之增加,二者呈现线性相关关系,以此可以对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 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6],分析第三产业就业对河南省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4.1 相关系数计算
选取表1中的数据计算相关系数r:
|r|→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弱。
4.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模型为:y=β0+β1x+ε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y是x的线性函数β0+β1x加上误差项ε。β0+β1x反映了由于x的变化而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ε是误差项的随机变量,反映了除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是不能由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变异性。式中的β0和β1是模型的参数。
若假设H0:b=0(x、y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成立,MSR/MSE的值应接近1。若原假设不成立,则MSR/MSE的值趋近无穷大。
5 结果与分析
5.1 相关系数
由回归分析结果(表2)可知相关系数为r=0.943 858,说明这两个变量高度相关。
5.2 估计回归方程
由结果(表3)可知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拟合方程:Y=27.46x-10 418,表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每增加1万人,河南省生产总值平均增加约27.46亿元。
5.3 判定系数
由表2可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值R2=0.890 869,在河南省GDP的变差中,有89.09%可以由GDP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可见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回归直线是拟合数据较为理想的拟合直线。
5.4 线性关系的检验
由表4可知,F=57.142 866 07,查表知Fa=5.318。由于F>Fa,拒绝H0,表明省内GDP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综上,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R2检验、F检验等,说明构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即2011-2020年河南省省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呈一元线性正相关关系,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27.46x-10 418,可预测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河南省GDP将继续增加,这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对河南省内GDP的贡献率是正线性相关关系,与专家学者们研究的成果相一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行业全面有序复苏的关键一年。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继续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当前,河南省第三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仍有一些差距(202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为69 147亿元,河南省28 935亿元),省内政策、政府引导、市场布局等各方面都要把促进第三产业高速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河南省政府应该为生产性服务行业创造适合成长的氛围,构建信息传导平台,为其发展构建基础设施和给予财政补贴,为其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二,提升市场化程度,促进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市场机制的引进尤为重要。不断加深第三产业市场化的程度,有利于更新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7]。众所周知,市场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营造适合的外部条件,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展。河南省应该调动构成第三产业的各行各业互相角逐的积极性,并且规范其竞争方式,防止出现垄断现象,使得第三产业不放任,有节制地发展。第三,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的传统范畴包括交通运输业、电子通讯业等,这些产业都融入国民生活逐渐常态化。然而,第三产业更需要迎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借助科技和先进的思想推动第三产业走向领先地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助当今最先进的“大通讯”以及“现代物流”各类领先技術,实现对传统的第三产业的技术革新,整合并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实现传统产业新发展。第四,增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附能力。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服务业有着较高的就业吸纳能力,可以为河南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中普通劳动力数量占比大,缺乏拥有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劳动力。普通劳动力过剩导致失业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所以职业培训对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就业问题的改善至关重要。河南省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行农民专业知识教育和就业培训服务,从技术层面改善劳动力素质,同时农民就业问题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第五,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对于第三产业而言,不仅要依靠经济增长来带动就业增长,同时也应该要从就业规模、配套措施等方面来考虑实现充分就业。有关部门要多角度、多方向开发第三产业就业岗位,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参与第三产业,理顺行业激励机制,调整市场准入资格,降低进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夏会.浅谈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的回归分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2.
【2】张亚峰.基于灰色理论的河南省产业协调及第三产业发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68-70+77.
【3】王建军,陈跃华.河南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3):89-90+99.
【4】杨凤娟.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实证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5):13-18.
【5】朱晓琼,付春光,林冠婷.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河南第三产业产业数据[J].纳税,2018(12):3.
【6】贾俊平.统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7】孟石.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及增长潜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