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姗姗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辉煌历史进程中实践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西方民主理念中的合理因素作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序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拓创新,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认同体系。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基础;制度保障;话语认同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03-0017-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3.003.002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民主政治理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民主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做出的新概括、新论断、新要求。回望党的奋斗历程,党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追求民主、建设民主、完善民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政治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总结出了一整套人民民主理论体系,并为其制定了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民主正在有条不紊地前进。
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集聚社会历史上所有先进思想文化的完美结晶,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1],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将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选择性吸收西方民主理念中的合理因素三个方面相结合,并实践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进程中。
(一)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已经体现出其民主思想,并进行了明确阐述,马克思认为,国家和政治的基础是人民,“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2]。按照马克思的解释,民主的一般意义是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权力,对国家制度的确定具有决定权,对国家全部政治生活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就如何建立人类民主社会这一理论构想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详细描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3],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中的每个人要全面自由的发展,享受真正的民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理解,只有处于能够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条件下,人类自由发展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理论的诸多文本研究发现,其观点主要集中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真专制和假民主,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民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民主权利永远停留在形式上。马克思有关怎样实现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思考体现在其对巴黎公社的评论中,即工人阶级要打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必须先建立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以达到全面民主的目的,然后逐步实现阶级消亡,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列宁总结学习、借鉴和运用巴黎公社的光辉经验,把苏维埃政权的民主革命定义为巴黎公社道路的继承和延续。列宁依据苏维埃民主的实践,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特别是关于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思想做出较为全面且系统的表达,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中指出,党“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4]。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后,列宁基于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多种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内容,这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探寻和应用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参考和可能。可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理论借鉴便在于此。
(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毛泽东同志曾强调要积极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祖先留下的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议题一直以来备受历代执政者关注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加以借鉴与运用。“民本思想中内蕴着丰富的民主因素,这份传统的政治智慧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文化滋养和智力支撑,使党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5]《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是盛名的民本政治思想,认为德政就是最好的政治,养民之本在于让老百姓生活富足,这是统治者在国家治理层面对民本思想的实践操作。中国共产党沿袭并创新了“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思想主张,汲取“德政”理念中的养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推进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儒家民本思想中的“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爱民、重民、富民理念哲理深邃,是世之经典。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观是对儒家“惠民利民”思想的全方位革故鼎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践行该思想的当代阐释。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天下为公”“立法为民”“听政于民”“监于民意”等观念也非常宝贵。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传承了“听政于民”等古代优秀民本思想中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而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表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可见,传统民本思想作为优秀的思想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民主观念的形成,为实现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的美好愿景提供了基础和积淀。
(三)选择性吸收西方民主理念中的合理因素
纵观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民主缘起于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民主被思想家们定义为一种制度安排,被称之为民主制度的起因是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即公民具有管理国家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国家所有的政治活动。雅典美名为古代民主的灯塔,在雅典民主制度的规定中,参与政治活动是所有公民的重要职责,公民可以选择以抽签和轮流执政的方式实践民主。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全体公民都可以成为统治者‘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所有公民‘法律至上”[6]363。雅典的这种民主是直接民主,也是真实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全过程参与民主议事的权利,给予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民主一定的启发和借鉴。罗马共和国时期,民主制度在形式上表现为每个公民均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实际上政权被牢牢地掌控在少数王公贵戚和达官显宦的手中,故而形成了只在专制贵族内部讲“民主”的局面[6]366-367。罗马的这种贵族共和制其实是一种精英民主或者少数民主,容易使平民与贵族之间产生直接的矛盾和斗争,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公民自由意识的觉醒和真正民主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在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中,资产阶级民主依托于资产阶级的诞生而出现,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革命逐渐走向成熟。资产阶级的民主理念表现为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反对君权神授等级特权、以选举制否定世袭制,这种民主形式带有鲜明的反对封建专制的特性,打破了封建制度下压制人们民主自由思想的局面,站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看,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有选择地吸纳西方民主理念中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最终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民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一部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历史。党在领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性,将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贯穿于全过程,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的孕育和发展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劫难,有志之士选择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用于救国救民,却以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掀起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一种全新的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的肥沃土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民主的阶级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创造出契合革命发展需要和不断满足人民合理利益诉求的社会主义民主形态,实现了从工农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的转变。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7]83的纲领,旨在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颠覆资产阶级政权,从而达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翌年,党的二大把“民主”纳入纲领中,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7]95。这是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得民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并在局部地区成功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土地革命阶段初见星光。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民族危难,为了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增加各阶级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193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后转为“民主共和国”。这是从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产生出来的统一战线的口号,也是面向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193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并于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构想。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民民主理论在全面抗战这一阶段得到充分实践。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他强调:“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8]1053并再次说明:“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8]1060194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阐述了民主与专政之间的相互关系、各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等重要问题,并且对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做了完整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人民民主理论展开了积极探索和充分实践,为党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政策基础、指明了道路方向,从此人民民主发展进入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的曲折探索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历史进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运行的手段和方式需要从大规模的群众革命运动转换为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共同纲领》从政治制度层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使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工作趋于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条件日渐成熟。为充分发扬民主精神,首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选,各县、市、省等积极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旨在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问世,它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民主共和的政体进行了法律规定,多年的民主诉求终于通过民主制度体系得以准确表达,人民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具体落实。人民民主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把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工业化相联系,将其作为主要任务规划和战略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接下来开展国民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具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指引。最终“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大功毕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也为人民民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起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其有关民主建设的论述所涉内容甚广,包含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民主法制、加强民主监督等多个方面,为指导我国民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迫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的阻碍,党的八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探索之路呈现曲折的态势。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人民民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方法遵循,从此人民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的有序前行
历经十年劫难,中国共产党对加强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对人民民主的道路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奔赴在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文革”结束后,党内主要围绕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国家民主法制、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等方面展开具体工作,重新审视和思考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9]146这说明民主与法制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不实行法制就不能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没有制度和法律保护的民主,只能是脆弱的、形式上的民主。1979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9]168这一科学命题明确阐释了是否重视民主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和国家的兴亡成败。该命题还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规划与民主相关联,强调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民主建设的正常发展。这些表述,表明了邓小平同志对发展民主和健全法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开拓了新的视野,引导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大和党的十五大也都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点描绘和规划,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目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走西方民主道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特别是群众监督制度;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国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利益代表问题。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重申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大理论,指出了不断扩大党执政基础的具体化表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多样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回答了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问题,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与民主之间息息相关,民生是在更高水平上塑造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10]。这有助于各级政府科学、民主制定决策,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和实践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开拓创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向,精准概括出关乎人民民主的诸多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民主作为其基本内容之一,在国家层面阐明人民群众对社会民主政治的诉求;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概念,在实践、理论、制度层面对人民民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由此展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阐述了我国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其进行定性定位,并统筹规划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具体安排,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人民民主的航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道独特且亮丽的风景,凭借着其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深深嵌入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并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而不断发展。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是谱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新篇章的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系统开展协商民主的战略举措,为各协商渠道贯彻落实协商民主提供了基本遵循。随之,党中央在一年内针对人民政协协商、城乡社区协商和政党协商相继颁布印发了专项实施意见,这些意见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协商民主的方针和策略进一步具体化,有力推动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1]292,并对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做出战略部署,实时回应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呼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在制度体系上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实践过程,明晰了协商民主是嵌入在各个环节和程序之中的,要“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12],为接下来全过程民主的提出奠定基础。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2021年,“全过程民主”被写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两部法律草案中。习近平总書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3],将“人民”二字纳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后续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做出全面且深入的阐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写入《决议》中,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作出进一步安排和部署。2021年,《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对中国民主的本质内涵、制度安排、民主实践、历史贡献做出全方位的概括和描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得到体系化建构。如上所述,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话语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值得珍视的经验资源为党矢志不渝地开展人民民主实践提供了不竭动力,对新时代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政治保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14]285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本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探索和实践得以发展形成的政治文明新形态,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走在社会民主进程的前列。从历史进程看,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被党的辉煌成就所证明了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民生大事,推动人民民主建设更上一层楼。从政党性质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任何政党、阶级和群体,没有自己的私利,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全力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督促民主落到实处,必然能够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保证实现人民民主的主心骨,它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并满足全社会意愿和要求[15]。从领导主体看,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能够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会受到西方政党“假民主”观念的渗透和侵蚀,避免人民民主理念遭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潮的冲击,保证其朝着正确方向有序展开。
(二)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主緣起于人民,归属于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历史实践中,人民能够逐步创造出满足自身平等、自由、发展和进步的政治形态,即民主。人民是民主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实践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人民是主权的拥护者,理应成为民主的主体,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体现人民意志;人民是权益的获得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落实[16]。习近平总书记关乎民主的嘱托有声有情,“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14]296,就是要不断回应新时代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只有个体的需求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并真正享受到民主发展的成果,人民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善于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主体意识和推动历史前进的自觉意识,使人民群众主动意识到自身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自身持续保持政治参与热情提供不竭动力。同时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认同感,并使其内化为自觉行动,进一步激发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最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着独特的优势,从思想引领方面看,能够顺应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期盼,满足人民表达政治诉求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17],这是中国共产党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平等、崇尚公正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问题时,将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理念诉诸其中,推动建设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百花园。在组织结构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从集中国家权力一元化、推动协商民主多层化到保障基层民主广泛化,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使每个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益达到均衡。中国共产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夯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发展。此外,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多种协商方式,保证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确保其民主权利得以实现。
(四)法治保障: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发展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纵观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人民民主权利的落实、到民主运行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法治这一正义原则和刚性约束的坚强保障。“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9]146,这是邓小平同志基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深刻教训做出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逐渐规范化、法治化,并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可以为民主政治建设塑造理想的外部生长环境,通过“整合社会利益、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保持国家制度稳定、政治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18]等途径,保障公民自始至终地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广泛民主权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依法治国,大力推崇和维护宪法与法律的至高权威,并建立具体的法律实施与监督机构,切实贯彻、弘扬宪法中的民主精神,更好发挥宪法在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大作用。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和程序,民主的实现不应侵害他人的权益,不应占有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会制裁任何打着民主幌子实施的违宪行为,保证人民群众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民主活动,规避激进、悖逆不轨的民主行为的滋生。只有做到民主法治环环相扣,才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呈现的问题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和处置,进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效、可持续的实现。
(五)舆论宣传: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认同体系
民主话语体系是以一定的社会共识和民主认同为基础的[19]。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认同,是指其所包含的民主价值观念首先在人民群众的心理上得到认同与接受,进而外化为实践的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话语表达,我们不仅对内要实现中国人民对民主话语的自觉认同,还要对外“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20],抢占人类政治文明的制高点。其一,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全面认知人民民主的话语内容,明确话语的政治方向,提高其政治觉悟。依托文化建设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社会环境、休闲娱乐中,通过教育培训、知识讲座、访问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民众的思想认识水平,促进民众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知行统一和知行转化;善于运用网络媒体,宣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主内容,寻找可以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共同话题,增进交流与感情沟通;注重民众的情绪疏导,当公民面对网络中“假民主”舆论而产生不良社会情绪和负面消极社会心态时,要安排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通和教育,引导和启发人民学会判断是非,从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证公民幸福和谐。其二,做好中国的民主话语宣传。加快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中国国情、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继承友好理念与做法、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内容丰富完整的民主话语体系”[21]。我们要把这种民主话语体系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贯通中西且利于国外大众理解的概念和范畴,旗帜鲜明地演绎中国的民主精神和中国力量,以此与西方民主话语模式形成强烈的对比,解构与批判西方民主话语的霸权化逻辑,打破其对我们强势输出和渗透的状态,使中国民主话语在全世界展现出更为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建立起相对于西方真正具有优势的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张君.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J].政治学研究,2021(4):11-1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4] 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5.
[5] 刘九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思想渊源[J].政治学研究,2021(4):18-26.
[6] 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4.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38.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96.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9.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 王红艳.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J].探索,2022(3):61-72.
[16] 张明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特征及实现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1(9):31-37.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N].人民日报,2005-10-20(010).
[18] 李婧.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3):45-56+160.
[19] 董树彬,何建春.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的价值、维度与策略[J].求实,2022(5):13-25+109.
[20] 赵春丽.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5):35-45.
[21] 李海青.论中国民主话语对西方民主话语的批判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6):101-114+164.
The theoretical basis, historical process and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of the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ng Shanshan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
Abstract: 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practiced and develop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glorious historical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Marxist concept of democracy,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n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ational factors in the Western democratic concept a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It has gone through four historical stages: the ges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he tortuous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orderly progress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pioneering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intheprocess. In the new era, the CPC must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ensure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with a sound system,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law. Implement and build a discourse identity system for people's democracy throughout the process.
Key Words: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oretical basis; Insititutiongal guarantee; Discourse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