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康福祥 严明辉 周迎春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给高校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模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借助“互联网+”外在创新深化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理解,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好做法的同时,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统体育教学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立足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路径,以达到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实效,为新时期的体育事业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互联网+”新科技在我国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其他行业进行了很好的融合,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如何对传统行业进行改进和革新,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在大学体育教学进程中,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环境,所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领域进行革新已经成为各个阶段的重点关注的内容。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先进的体育教学设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基础。基于当前新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大学校园美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现自身能力水平的飞跃。
1 传统体育教学与“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对比分析
1.1 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弊端
首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多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即以学校开课,学生自主选课为主,根据课表由体育老师统一组织实施,上课时间、地点较为固定,上课内容较为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且只能依托于实体化的训练场地,可能出现人员较多,场地安排不过来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本来一节课40-45分钟,可能就要耗费5-10分钟的等待时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在室外场地上课,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天气状况不良时,就可能推迟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实体课堂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场所,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班40-50名学生,只有一位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学习体验感较低,逐渐丧失了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修完学分,不能真正體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所在,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意义。有的有点天赋的同学,成绩提升较为明显,逐步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而后进的同学只能成为“局外人”,得过且过。
再次,虽然学校近年来已经开通的教务处官网的体育网上选课,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地通过网上平台进行选课,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很多学生为了“抢”自己心仪地课程,都“守”在凌晨0点开抢,导致系统停滞,又要重新耗费时间维修,带来了麻烦。另外,大多数课程还是传统的课程,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但是对于不同学校而言,男女比例都不尽相同,以宿迁学院为例,男女比例接近3:7,而可以选的课程大多集中于身体对抗性课程,在女生占比较多的学校,即使女同学选了这些课程,上课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为此,必须结合每个学校地具体情况,开设适合学生上课的课程,须知,大学体育教学毕竟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即使每年都有新开设的课程,可是对于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很了解具体的内容,比如越野行走、太极拳等,为此,可以在每学期开始体育选课之前,专门组织体育教师,对于本学期开设的各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下一步的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径赛类科目很少,比如没有专项的100米、200米、1500米课程,不能因为喜欢径赛类科目的学生少就不开设此类课程,难道必须得凑够几十号人才能开一个班吗?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虽然对于某些项目的热爱,却得不到专业教练的指导,只能闭门造车,成绩提升不明显,对此,必须打破原有思想的桎梏,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可以经受专业的指导,也可以达到专业选手的水平。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显著地教学效果,且教学效率也不高。[1]
1.2 “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互联网+”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使得原有固定局限的学习场所变得无限放大,室内或室外,体育馆或家庭社区,都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演兵场、学生锻炼的训练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活场。只有网络能覆盖,海量学习课堂随便看,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取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来源更为广阔。
通过线上微课的形式,教师将短视频上传至相关学习平台,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视频,比如排队时、在公园散步时,很好地将闲散时间利用起来。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热爱的课程,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逐步建立起对某项运动的兴趣,实现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充分贯彻教学过程中日常性、启发性、连续性的要求。
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促使体育教学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对视频反复观看,并设立答疑专区,有不明白的专业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体育教师,大大提升了教学的质量,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只是讲过一遍就行,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将教师与学生的示范视频上传至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紧贴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热点话题,比如通过抖音、微博平台,让学校的体育教学走出去,便于各大高校之间建立联系,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将学生的体育精神风貌展示在所有人的视野中。
2 应用“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所处的困境
“互联网+”教学模式这一热点话题不断深入人心,体育自信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目前新模式落实的困境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1 高校硬件、软件存在弊端
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实施需要完备的硬件与软件支持,然而,目前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使得“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难以有效的应用,这是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宿迁学院而言,目前仅有“一键通”云平台开设了“阳光晨跑”打卡板块,形式比较单一,而且系统不稳定现象明显,很多学生出现了打卡打不上、上传数据与实际数据有误差、定位系统不准确等问题,这是硬件的一大问题。另外,将学生的打卡时间设定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须知,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所差异,清晨的锻炼效果未必比下午、晚上好,而且学生只能查看到自己打卡成绩,不便于与周围的同学比较,看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向榜样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高校硬件与软件设施并不能与时俱进地与“互联网+”技术很好的结合,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新模式实施的困难增加。硬件和软件方面,学校更多是将其应用在校园信息信息的发布、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技术使用的片面性使得工作人员以及很多师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教学方面这一重要内容。
2.2 高校师生的认知度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地体育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复杂全面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其附属的相关理念很多,高校师生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很多教师都不是很了解“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新颖性,更别说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新模式,这也就必然地导致了高校“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规定实施会遇到困境。对“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概念不了解,教师不知道如何组织实施,学生只能盲目从众,使得新模式实施效果不明显、新理念难以深入人心。许多学生目前只停留在上课人来了,老师在旁边就“动一动”,老师不在旁边就“歇一歇”,同时,高校教师也是见怪不该、习以为常,总认为毕竟都是大学生了,学习主要靠自觉,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认知度不足体现出的是宣传方式与宣传工作的不到位,对于“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低下并且充满形式主义的认知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逐渐成为新模式规定实施的主观上的障碍。
2.3 高校“互联网+”相关机制落实不到位
“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是一体化的,而非分阶段的;是环环相扣的,而非杂乱无章的;是共同理想,而非个人理想。从本校实际探究发现,高校目前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运动学院,未招收体育专业学生,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相关的管理体制、监督体制等是不完善的,落实也不够到位。管理体制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专业的管理研究。监督体制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监督体制和管理体制都是基础性的体制,只有监督体制完善并落实到位后才能全面细致地发现“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从而制定处解决方法,促进新模式规定的更好实施。然而当前高校的相关体制处于滞后性、缺失性、表面性阶段,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处于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之一。
3 “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改善学校硬件与软件设施
以“互联网+”为总线,分支运用“一键通”云平台交互、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从源头创新校内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应用“互联网+”技术,研究制造校园“运动小E”人工智能机器人,其主要功能有数据查询功能,即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搜索海量的数据信息,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搜索培养不同方面的体育运动兴趣[2],实现随时随地的线上学习;后勤保障功能,在机器人内部存放能量饮料、体育器材如弹力带、跳绳等,为学生的锻炼提供高度便利,实现随时随地的运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紧急救助功能,通过在机器人内部预先设定程序,预防在学生运动时出现训练伤不能及时处理,在机器人内部存放医用酒精、绷带等药品,让学生能够随取随用;智能陪练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蓝牙连接机器人,设定程序,比如选定乒乓球陪练,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发球、智能捡球、数据分析,便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技术;或者选定长跑陪练,通过数据分析,实时监控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心率、配速、风速、天气,做到精准测速,还可以设定语音鼓励,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小E”机器人的研制不再遥远,学校应当每年将一部分资金用于研制新型运动机器人、软件、硬件等资源,利用“互联网+”,打造出贴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一流软硬件资源系统。
3.2 利用“互联网+”增强师生的认知能力
“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迫切需要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认知程度。概念模糊、认知浅显、盲目实施,便无法促进正确落实新模式。传统的讲座、实体课堂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提不起兴趣,效果一般。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信息量巨大的现代社会,如何吸引教师和学生的眼球,以一种最具有可接受性的方式,讲解“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知识,成为一大难题。目前,结合学校实际,可以完善“一键通”智能云平台上的“阳光晨跑”板块,将每名学生的晨跑成绩进行排名评比,促进“你追我赶”良好竞争氛围的形成。其次,应用晨跑跑量兑换积分,积分兑换一定金额、礼品和奖章等方式,吸引师生的注意力,对积极完成训练的学生基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促进“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良好校园运动文化的形成,并实现高校宣传的效果。最后,很多师生由于平时工作、家庭、学习、生活的压力较大,早已被社会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顾及体育运动,很多教师患上职业病,很多学生年纪轻轻,却萎靡不振、毫无活力,为此,必须抓好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每逢节假日,在“一键通”云平台开设“线上马拉松”板块,鼓励师生参赛,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不断增强师生的认知能力。另外,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培训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素养[3],抓住体育教师这一“关键少数”。
3.3 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的实施体育教学新模式,必须有一套完整全面的管理机制。对此,结合学校实际,虽然每个班级班委班子成员设立体育委员一职,但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在每个二级学院设立体育委员会,统一隶属于学校体育部管理,每个班级设立体育委员,对班级内的同学划分若干运动小组,每个小组3-5人,通过建立QQ群,每日打卡,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运动会,项目设置力求贴合国际竞赛标准,向正规化、专业化、国际化道路迈进。只有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4 结语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着国家教育制度和制度执行力。”[4]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主题是创新、群智、互动、共享、开放、异动。[5]“互联网+”体育教学新模式,就是要求学校部门、体育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密切联系,既要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好的方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营造校园体育氛围、传承校园体育文化、注重学生发展需求,智能调控、人机协同、开放共享,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大数据”的体育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7):249.
[2] 左茜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讨——评《高校体育教学新论》[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6):1810.
[3] 黄书琴.基于目标驱动下契约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0.
[4] 周海涛.加强教育治理理论建设的目标和责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3-4.
[5] 江濤.互联网思维3.0[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1.
指导教师:周迎春
(作者单位:1.宿迁学院管理学院;2.宿迁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