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小学生在实际通过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所具有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特征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能够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托,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融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为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任务的布置,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深化,实现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就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储备的逐渐丰富,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逻辑辩证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强化。但是,由于整体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时间相对紧张,很多学生所收到的学习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之后,再具体为学生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地内嵌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渐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渗透,合理地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发展学生的分析以及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学科知识,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水平,为学生数学探究以及应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向
要想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积极价值,教师首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保证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使得所设置的教学任务能够真正发挥驱动学生学习的作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能够始终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保证所设置的教学任务难易适中,教师在实际设计任务驱动内容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把握,尤其需要重点掌握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构建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情况,并且以上述为基础,结合层次化的基本教学设计原则为学生进行存在难易程度差异性的学习驱动任务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保证所设置的教学任务真正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展开,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在实际落实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的突出,任务驱动方案设计要能够保证始终围绕教学重难点来予以落实,使得所设置的驱动任务问题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特征,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把握学习的切入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扇形”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想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能够围绕扇形的概念、扇形的特点、扇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层次化学习任务的设置,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实现对于本节课新知识的自主学习,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究,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在实际为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方案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保证任务设計的针对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扇形的辨认,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扇形的相关计算。教师在实际进行任务驱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品以及其他形状的物品,引导学生辨别哪些物品属于扇形,并且针对扇形这一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总结,构建扇形这一几何图形的概念。之后,依托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于扇形的周长以及扇形的面积进行相应的计算,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培育探究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对于学生探究分析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教师则需要重视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时候,要能够对于所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课堂上学生分析操作的相应目标设置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个人的现实生活,针对生活中相关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够有充足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对角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使学生能够明确角的性质,并且掌握计算角的具体方法。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能够对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行充分的考量,为了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考虑为学生进行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并且促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活动的时候能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发现知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真正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渗透至数学课堂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万事万物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新鲜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在性格上,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进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获得体验感以及真实感,在情境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制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的教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习过的图形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出的不同形状的教具想一想哪些图形含有角?哪些图形不含角?角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角的概念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够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之中去寻找角,将教学内容拓展至课堂之外,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培育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多数情况之下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置,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数学问题的设置,并且借助数学问题持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更加深入地领会数学知识,深度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教师要能够巧妙地通过应用类型的数学问题辅助学生理解所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的概念理解难度,从而使学生借助教师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发展自己的数学思路,让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学习自信以及学习动机的有效强化,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多边形面积”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则需要能够具备较强的平面思维能力,并且要能够在解决这一部分问题的过程中融合应用自身所掌握的代数知识以及几何知识,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解决此类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则需要能够借助多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勤于思考,勇敢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借助割补的方式使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够真正转化成学生所熟悉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对此,教师就可以精心地进行不同的数学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设置的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并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问题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割补法这一重要的数学问题解决思路,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发展。通过数学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结合课堂教学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在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普遍缺乏深入的认知,在实际进行教学任务驱动过程中,课堂互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以及消化,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度,促使学生在和教师进行深度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系统,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也需要通过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培育学生优质的数学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始终维持在思考的状态之中,实现自身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三角形”相关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任务的布置,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十分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事物呈现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之上,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设备上所呈现的事物之中存在哪些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的欲望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激发。有学生明确提出:“多媒体设备上所呈现的所有事物都是三角形的。”在学生深入思考以及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并且沿着对角线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用剪刀沿着折线将其中的一个角剪去,思考所獲得的是什么形状?”学生在操作之后得出结论,所获得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角形”。后续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的底以及三角形的腰。在这一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驱动任务,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在对一个新的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概念的定义,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三角形的角、三角形的底以及三角形的腰三个方面出发,对于三角形所具有的图形特征进行总结,并且在上述基础之上初步给出三角形的定义,最快获得结论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所发出的一份小奖励。”听到教师有奖励措施,很多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调动,并且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通过设置这一互动内容,一方面考虑到了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学生的特点,同时也考虑到了一些虽然数学基础有限,但是思考问题相对全面的学生,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奖励。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热情得到了有效调动,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探究任务,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
五、结合小组活动启发学生数学探索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能够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地位能够得到有效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课堂上融入数学小组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之中与其他成员进行紧密的配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托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以及讨论,使得学生的数学求知欲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探究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相关部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扇形统计图是学生在解决统计领域问题的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段,客观来讲,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教学中为了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真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总结,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而不同类型的统计图之间在应用范围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数学探索,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置的驱动任务的引导之下获得启发,真正做到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统计的相关问题,为后续深度落实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彰显新课程改革之中所要求的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任务,同时也能避免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脱离繁重的教学讲解任务,去落实重要程度更高而且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以及知识学习有更多帮助的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时候也需要能够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成果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