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美术内涵的价值旨归解读

2023-05-30 08:00王珊珊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涵

王珊珊

摘  要:红色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红色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但究其内涵而言,学界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使其不能充分的发挥育人作用,也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准确性。文章通过对大量红色美术的内涵进行整理剖析,得出红色美术的核心并不局限于时间,其价值旨归更重要的是题材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的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描绘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美术形式。

关键词:红色美术;内涵;价值旨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26-04

红色美术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视觉性、鲜活的故事性,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究其内涵,什么是红色美术,其范围和价值旨归包括哪些?学界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因此,进一步对红色美术的内涵作出学理分析,揭示其内涵要素、价值旨归,具有深远意义。

一、红色美术的内涵综述

梳理跟红色美术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学界出现较多的两大概念,一是“红色美术作品”,二是“红色美术”。除此以外,还有“红色美术教育”“红色美术专业”和“红色美术文化”等提法。余晓燕认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泛指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及其成果的美术作品。”[1]赵成清认为,红色美术作品,应该在题材、形式、风格与内容上体现出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红色政权,既应包括对血与火铸就的战争岁月的回忆与歌颂,也应涵盖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红火建设与发展[2]。以上几位论者都对具体的红色美术作品作出了内涵阐释,虽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指出了红色美术作品的领导力量、发展阶段等,形式上有绘画、版画等。

除了“红色美术作品”,学界采用得比较多的还有“红色美术”这个提法。邓向阳认为:“红色美术,是指美术工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绘画形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的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的过程进行的记录与呈现。”[3]尚辉认为,红色美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引导与建设的新型美术形态,以及以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为题材的美术创作[4]。可见,红色美术与红色美术作品的提法相比,红色美术的内涵更加丰富,不单指作品本身,更加注重红色美术的精神实质,以及凝聚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而红色美术作品指向较为具体,重在描述美术作品。

对于“红色美术文化”的概念,主要是由吴继金、周国琴两位学者提出,他们曾在不同年份多次提出红色美术文化的概念,但也不尽相同。他们将红色美术定义为革命美术。主要认为红色美术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美术文化,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左翼美术文化、苏区美术文化等,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的弘扬革命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术文化[5]。中国的美术形式在1921—1949年历经革命美术,在1949—1976历经社会主义美术,再到如今的新时期主流美术。再就文化而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6]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同的革命和改革阶段,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红色文化的研究也比较成熟,主要是指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历经革命年代,为实现民族解放和自由而凝结成的革命文化,包括各种红色革命遗址、书信画作文艺作品等物质文化形式,以及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文化和道德法治等制度文化。红色美术应是属于红色文化的一种物质文化形式,包含于红色文化当中,单独将红色美术列为一种文化未免有失偏颇。

针对以上关于红色美术内涵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学界几种较多的提法以及对于思政课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说,本研究更偏向于采用内涵更为丰富和准确的红色美术这个概念。对于红色美术的内涵,包含以下几大要素:一是红色美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红色美术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红色美术的发展阶段和实践基础,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提出了两个共同的阶段,就是红色美术都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四是红色美术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红色美术之所以称之为红色美术,并不是根据所产生的年代来划分,而是根据红色美术题材的性质,即它背后蕴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所形成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精神内涵。

二、红色美术内涵的价值维度呈现

(一)中国共产党是红色美术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很重视红色文化的发展,从左翼文化运动和左翼美术催生出的新兴版画运动,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再到1931年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国家政体中央苏区,创作了极为丰富的红色美术资源,包括《红星报》《红色中华》等重要的革命宣傳报纸中的漫画和插图等。再到1938年“鲁艺”(鲁迅艺术学院)的创建,标志着红色美术在理论、机制、模式等方面正式形成,它使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美术工作成为抗日和革命斗争中的有力工具和武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7]。《讲话》对党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规律进行了阐述、划定了方向,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红色美术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为人民服务”等开放的政策和方针引导下,积极影响着中国红色美术的方向,产生了诸多的红色美术经典作品,如石鲁1959年创作的《转战陕北》,画作以泛红的色彩主基调描绘了毛主席站在黄土高原上,背着手远眺群山,画面极其开阔,凸显了毛主席傲视苍穹、泰然自若的气魄,体现了当时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的他的运筹帷幄。除此以外,还有蔡亮先生的《三大主力会师》,画面以战士为主、老百姓为辅,用美术画面还原了红军在经历了国民党的围追封锁、长征恶劣的自然条件后,还能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顺利实现三大主力会师,最终两队红军挥舞着红旗相拥而泣的场景。还有董希文创作的布面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以黑蓝的色调描绘出长征途中疲惫饥寒的红军夜宿草地的场景,他们围着篝火,眼神里仍展现出坚韧的斗争精神。这些红色美术作品都以不同的主题展现出党的领导下红色美术的艺术指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美术是中国革命斗争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这一阶段的红色美术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艺复兴而战,描绘了新中国站起来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迎接新时期文艺的春天的第四次文代会以及邓小平的祝词,引领着新时期文艺和红色美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党的文艺政策和创作者们的思维都空前开放,“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工程”等一些重点美术工程在宽松的氛围和利好的政策下相继展开,鼓励创作者们创作出跟国家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和革命性的美术精品,迎来了红色美术创作的高潮。这一时期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红色美术作品不断涌现,描绘中国改革开放后渐渐富起来的过程。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等问题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等,持续鼓舞着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创作者们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创作出以人民为中心,既具有时代价值、又能传承红色文化的优秀文艺佳作。为此,多团体组织也在交叉融合,再现红色记忆中的光辉历程,如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等主办的“铁的新四军 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2015),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缅怀和讴歌新四军的丰功伟绩;还有“喜迎二十大 助力强军梦——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2022)等一系列主题作品展不断开展,使得红色美术在新时代先进文艺思想的指导下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描绘着新时代中国强起来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色美术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借助近现代几次重要的“运动”得到迅速传播,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在中国革命和党的章程中确立。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领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艺术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红色美术应运而生。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8]。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为补充,兼具墨家、法家、名家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够扎根中国沃土、并且得以中国化而成为中国红色美术的指导思想不是偶然,因为其文艺理论在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底蕴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和谐共生、民族立场等相互契合、逻辑一致,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成为中国红色美术指导思想的逻辑基础。

其次,“人民”的概念一直是中国红色美术中独特的思想认知,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中“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都是中国红色美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如西安美术学院的老院长刘文西创作的《在毛主席身边》,画面描绘了毛主席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民群众热情相拥,人们拍着手、唱着歌,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展现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民至上的理念。

(三)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时代时期,是红色美术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红色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革命史、建设史,它始终同历史进程相一致,在不同时代彰显着不同的时代主题。针对革命战争时期,如胡伟创作的《陈独秀与新青年》,以较为虚渺的视觉效果,艺术地再现了李大钊、毛泽东、胡适等19位有志青年的历史会晤,画作记录了当时中国带着自身的初心使命唤醒沉睡的中国的大批新青年。还有经典画作如《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采用写实主义再现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中共一大代表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会议的历史画面。在描写革命战争方面,莫朴的《南昌起义》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色彩和鲜明的层次完美地再现南昌起义的前夜。沈尧伊的《遵义会议》,刻画了中国革命军队能够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及时总结长征初期革命失败的原因,得以在生死攸关的节点上及时扭转方向从而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些红色美术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刻画和记录了中国革命战争阶段的历史画卷。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家王少伦创作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画面中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30多位不同党派、不同团体的代表庄严肃穆地出现在画面中,在鲜花、党旗和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映衬下,他们饱满的精神风貌在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还有刘海粟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以油画的形式描绘了当时在上海的南京路上,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画面,记录了我国历史上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妇女用红布将选民证包裹起来,侧面烘托了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能够自己当家做主的场景。张国琳等的《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是一部描绘改革开放起始的经典画作,描绘了1978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村民,頂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帽子的压力,于灰暗的灯光下,在包产到户的承诺书上按下了18个鲜红的指印,开启了农村改革的起点。

进入新时代时期,描绘祖国强起来的经典红色美术仍在不断涌现,王海力的油画作品《庄严昭告》,画面以红色为主基调,内容丰富,左上方以毛主席的画像、邓小平的照片为背景,墙上悬挂着党徽、党旗和国旗,画面左右两侧摆放着革命烈士的雕塑,习近平总书记和十八大中央政治局委员齐聚画面中央,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画面象征着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的,在新时代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红色美术包含的精神内涵

美育同德育、体育一样,有着不同于科学文化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通常会借助红色美术作品獨特的视角、具象写实的视觉形象记录现实生活的事件和场景,还原存在于形象中的历史事件,了解创作背景,图史互证。但作为美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看到红色美术作品中的故事,更要从多方面深层次地去挖掘红色美术的精神内涵。如通过红色美术作品看到画家背后的故事,不光看到红色美术作品,还有画家本身是如何以特殊的经历,弘扬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的美育信息,以传递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爱国、团结、奉献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内的精神内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广大美术工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激情投身到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战争和民族情怀也唤醒了热血昂扬的爱国画家,他们认识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他们不再是特殊的社会阶层,陆续拿起手中的画笔、刻刀,成为战争记录者和精神食粮的创造者。如,在抗战时期,由胡一川带领严涵、罗工柳等人组成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带着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奔赴战火前线,使木刻也成为了抗日的刀枪。这些都是亟待教育者去挖掘的红色美术创作背后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纵观红色美术在百年发展史上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时期各具特色。红色美术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不断描绘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复兴史。

参考文献:

[1] 余晓燕. 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价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64-66.

[2] 赵成清. 新时期中国红色美术作品的历史书写与审美建构[J]. 文艺争鸣,2018(03):178-184.

[3] 邓向阳. 中国红色美术史[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4] 尚辉. 红色美术经典(1921—2011)[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5] 吴继金,周国琴.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美术文化[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02):33-39.

[6] 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24.

[7]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荐稿人:韩晶磊,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内涵
丰收节,读懂“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争鸣与思辨:“一般应当”内涵的理性认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由“文化内涵”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