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课堂,与孩子一起飞翔

2023-05-30 10:48黄文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长评价语文

记者:黄校长您好!我了解到您作为一位优秀的校长,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教育,提出了“生长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等观点。您能说说语文教学中“生长课堂”的主张吗?

黄文业:生长的核心要义是向阳、向好、向上、向美发展。生长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宗旨,用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具体的任务中实现真实学习、深度学习、主动学习,既有看得见的学习过程,更有看得见的学习结果。具体地讲,生长的语文课堂不把语文知识教学作为课堂的归属,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推动学生在任务的就近场域产生强大的磁场力,实现“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转化”的进阶和价值的提升。

记者:生长的语文课堂的样态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呢?

黄文业:生长的语文课堂,是站在儿童立场设计教学,其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路径都以有利于儿童乐于接受为根本。它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问题导向为学习基点,以任务群为学习载体,以多样评价推动发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整个课堂基于学情,随着学情的变化而调整学习内容。生长的课堂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质疑的地方(疑点)打开突破口,链接学生生活实际,用真实有效的学习支架去推动具体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实现真实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审视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情感向价值的升华。

记者:践行生长的课堂,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做好哪些方面的转变?

黄文业:生长课堂呼唤教师做策划者、引导者、点评者、合作者。教师要顺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要不断学习提升,突破“教师权威”,打破“惯性思维”,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角色定位的转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命令者,而是引导学生、推动学生前行的服务者,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关注的不应该是“我教什么,怎么教,教到哪里”,而应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里”。把“教”變成“学”,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经验主义、想当然和填鸭式、灌输式、一言堂的课堂,让学生在失去主动性的同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随之弱化。生长的课堂,呼唤教师不是“教”,不是“灌”,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引”,是“导”,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其内动力,打开思维的闸门,一步一步推动学生去获得新知,实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三是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是点燃学生内动力的关键因素,教师怎么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的评价应从关注结果转变为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兴趣点,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让及时评价、伴随评价在课堂中随时发生。同时,还要把“唯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主导评、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正确审视、判断自己与他人。用多样的评价,推动学生全程主动学、真实学、深度学。

记者:生长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在生长,教师也在生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实现课堂上师生同生长?

黄文业: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达到“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境界,需要全方位提升自己。

一是在解读文本上下功夫。应从“作者、学者、教者、编者”四个角度去剖析文本。

站在作者思维、作者情感、作者背景的具体“场域”中裸读文本,读出疑问: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价值?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引导学生学到什么?不断地质疑,不断地以作者身份走进当时的生活,与作者同频共振,产生情感的共鸣,擦出灵感与火花,从深处读出文本的价值与意义。

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思维、眼光、方式去读文本。寻找学生在读文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感兴趣的地方,链接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方法,会是什么效果。预想学生对问题可能做哪些探究,对兴趣点可能做哪些拓展,用问题导向,摸清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站在教者的角度读文本,首先要考虑拟订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是否精准。其次要思考怎么把学习活动设计好、策划好,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中有方法地学习。再次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推动学生主动有效学,学习支架怎么搭建,用这样的学习支架哪些学生存在困难,又该怎么解决。最后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怎么解决,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该怎么化解。随着层层追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站在编者的角度读文本,探寻从一篇到一组,从一组到一类的“异同点”。思考从这课到那课怎么衔接运用,怎么“横向关联,纵向进阶”。让学生在“跨、连、拓、集”中整合、创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实现能力的再提升。

二是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生长课堂要求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怎么破除学生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的障碍,这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利用任务清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比如,在预习课文时,给学生布置“质疑作业”,先不管提问的质量,只管数量,让学生敢于提问并养成习惯。其次,借助任务清单,教会学生质疑的策略。比如教学《开国大典》,让学生从课后习题质疑,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发。有的学生问:“‘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表现出怎样的场景和群众什么样的心情?”有的学生问:“写阅兵仪式,点面结合的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马上质疑:“开国大典在哪里举办?有多少人?场面有多壮观?”有的问:“开国大典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有的问:“毛泽东主席讲了什么?”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我创设情境并提问:“假如你就是现场参加的观众,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说:“我在现场体会到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学校的孩子是怎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场面呢?”还有学生说:“在群众游行中,我看到了群众的自豪、激动,看到了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光明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整合分析提出的问题。把个人的问题清单、小组的问题清单、全班的问题清单进行展示、归类,找到共性的问题,找出指向学习目标的问题,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在整理归纳中探寻怎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长期坚持让学生提问,学生的思维就会在困顿中、反思中、探索中得到纵深发展,学生学习的爆发力、创生力、生长力就会得到长足提升。

三是在学习反馈上下功夫。首先,要优化作业设计,学生会做的作业不重复做,过难的作业不布置。作业设计要有度,数量要适度,质量要有梯度,设计的作业要使学生能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其次,利用课前三分钟测试学生阅读积累的情况,推动学生阅读有量、有质。再次,要有多样的测试,诸如课堂小练笔测试学生的习作方法是否学以致用,单元知识梳理图测试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举办诗歌朗诵会、口语交际、汉字趣味活动等各种各样的专题活动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要进行阶段性的书面测试,分析学生在这个阶段中的学习动态,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一生一策”,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化的生长。

记者:您在对生长的课堂研究中,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和经验?

黄文业:生长的课堂是实用的课堂,是开放性课堂。课堂上,学生是轻松愉快的,既有学习过程任务,更有学习收获。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上是伙伴,既要推动学生学习,又要实现自己生长。课堂是否生长,关键看教师。从实践中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是生长的航标。学习目标是生长课堂的方向和航标。课堂学什么,要基于三点来确定。一是基于学情。班级学生的起点、兴趣点、关键点、反思点、发射点、差异点在哪里,要通过课前预习、质疑、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诊断学情,从而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目标。二是基于文本与学段。从单元主题、阅读要素、写作要素再到本课的课后习题、课与课之间的连接过渡、交流平台、语文园地等,连在一起看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设计单元目标下的学习目标。再通过比较本课的语文要素在不同的单元、不同的学段是如何进阶的,从而确定学习目标的“适度性”。三是基于学科特点。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是统一的,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学习目标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2.设计一以贯之的任务群是生长的沃土。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利于学生将碎片化知识进行统整,进行有序、有效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做好三点。一是内容整合,主题统领。主题任务可以是一个单元,也可以缩小到该篇课文。围绕主题任务设计N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之间形成“一根线”链接起来,指向主题任务,成为一个闭合圈。二是实践为主,情景再现。积极的实践活动就是学生生长的状态,更是对学生塑造与唤醒的“精神糧食”。把语文要素与生活中的关联点融合,将学习知识与内容嵌入具体的情境中,激活学生活力,产生情感共鸣,在有意义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生长。三是任务真实,具有操作性。任务要切合学生实际,层层推进,由点及面,使学生通过努力能顺利完成任务。

3.搭建多样的学习支架是生长的渠道。搭建支架的目的是化难为易,让学生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直击学习目标。巧用学习支架,会为学生课堂生长加速。除了用好“范例、问题、图标、导向”等常用支架外,在专项训练中还可以用预习单让课前预习有目标,用小练笔让习作表达有梯度,用思维导图让阅读理解有方法,用统计表让单元复习有条理,用错题卡让作业反思有重点。学生在不同支架的牵引下,形成从不同视角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方法。

4.运用立体的学习评价是生长的动力。评价的目的不是存在,而是推动,是点燃,是提升。课堂评价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评价要指向学习目标,既看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还看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面的大小等学习力的真实生长状况。二是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主评,还有学生自评、互评,并指导为什么这样评。三是评价的形式要及时全面,如语言评价、掌声评价、笑脸评价、伴随卡评价、等级评价等。从不同视角,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要学、会学、乐学的兴趣与动力。

记者:您既是一线教师,也是学校的引领者,您是怎样推动教师生长的?

黄文业:教师是课堂生长的核心枢纽,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教师快速生长。

一是用“N”种措施夯实教师基本功。让每位教师做教研组、校本培训的“培训师”,逼着教师“上台亮相”,实现从不敢讲到大胆讲、会讲的转变;举办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把说课、赛课、写论文、试卷命制、“三笔一画一课件”等内容纳入比武项目,并常态化推进;实行新进教师月展示活动,老、中、青、新四个层次的帮、扶、推捆绑考核。从制度层面“逼”着教师学习提升。

二是用“N”种方式物化教研成果。利用教师例会开展不同主题的教研分享会,如“教学反思分享会”“诗歌教学策略分享会”;利用学校公众号推送教师原创的教学设计、微课、下水作文、课件、教学观点、教育故事等,推广点点滴滴的优秀成果;利用校本读物把日常教学杂记、教学评说、生长心得、教育感悟等内容进行分类刊发;利用校园橱窗展示优秀评价案例、图标、评价手册、作业设计等;利用课题研究设立“课改新视角”,把研究过程资料、研究成果编印成书。

三是用“N”种渠道推进培优树模。让教师拟写周期生长计划,根据生长情况,确定培优对象;通过聘请县内外专家对培优对象点对点、面对面培训学习的方式,让培优对象进行系统学习;利用校内公开课、校际间的送课、各种形式的“以赛代训”等方式促进培优对象快速成长;利用学校“名优教师”专栏、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身边的榜样——教师风采”专题展示,设立教师培优树模制度、奖励基金,从制度到物质给予各种平台展示和激励。

记者:在生长课堂前行的路上,您自己、老师、学生、学校获得哪些生长?

黄文业:研究并实践生长课堂,让我自己得到了长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了“教课文、教教材到教语文、教生活”的转变,实现了“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跨越自我”的成长。正因为不断学习探究,我把点点滴滴的感受写成经验,发表论文35篇,编写语文配套读物8套,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教研奖励30多次,获得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学科名师、重庆市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小学语文专家入库成员、重庆市骨干校长等20多项荣誉。实践课堂,研究语文,生长自己,成就他人。

老师们树立了“大语文观”意识,落实了“目标—任务—情景—生活”的链接,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构建与转化,突破了“化—联—跨—展”学科内融合的育人模式,升华了“课堂与课本—学科与学科—语文与生活—生活与人生”的生长融合贯通,运用“诗意人生、五好少年”生长评价体系助推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了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差异,努力推动每一个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向阳、向好、向上、向美生长。

在生长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沉默。活力满满的他们,课堂上为某个问题争论激烈,思维的火花随时可见。为获得“个性化奖章”而认真书写,为走上讲台而反复演练,为让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当着全班同学展示而开始课外阅读积累。为了正确全面评价同伴,认真倾听成了他们的习惯;为了小组擂台赛获胜,他们分工合作恰到好处;为了每一个同学的生长,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寻找他人的优秀,帮助他人需要帮助的地方。在生长的课堂上,灵活多样的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凸显出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新时代风貌。

师生的生长推动了学校的持续发展。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校先后获得“全国名校联盟示范校”“全国五好小公民示范校”“全国科研实践基地”“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使学校又成为师生生长的乐园,滋养他们向阳而开,向光而行。

我们践行生长的课堂,带着梦想的力量,与孩子们一起飞翔!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生长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碗莲生长记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