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家庭日常消费的影响

2023-05-30 19:01:51尹思颖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现状对策

尹思颖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农民家庭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及购买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为保证社会生产生活有序运转,减轻疫情对农民家庭日常消费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问卷星采集了153份样本信息,并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利用统计图表,采用描述分析法,了解疫情期间农民家庭消费情况,探索疫情影响下的农民家庭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疫情给农民家庭消费带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部分家庭消费不理性,盲目囤积生活物资。鉴于此,从政府和消费者两个角度给出面对疫情理性消费的对策,以期为农民家庭在疫情突发时期如何进行理性消费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民家庭;日常消费;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1-0036-03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每一次疫情的暴发,都是对人类的一次巨大考验,关系到成千上万的生命,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面对疫情,我们更应该鼓足勇气打赢这场恶战。因此,利用现有资源对疫情期间农民家庭日常消费进行调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星随机抽取了153位农民,对其家庭生活日用品、服装商品、食品各方面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疫情期间农民家庭消费情况及消费方式变化特征。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民家庭生活日用品消费情况

(一)生活日用品购买难易程度分析

生活日用品主要包括用于收纳整理的置物箱收纳袋、居家日用的家用电器、卫生清洁用品、便携烹饪用品用具等。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有87个农民家庭进行过生活日用品的采购,66个农民家庭没有进行过生活日用品采购。在153个农民家庭中,2个家庭认为购买非常困难;39个家庭认为购买比较困难;96个家庭认为购买比较顺利,占比62.745%;7个家庭认为购买非常顺利,占比4.575%。上述结果说明超过一半的家庭在生活日用品購买方面不存在问题,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生活日用品。但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商店关门歇业,导致少数农民家庭购买生活日用品存在困难。

(二)生活日用品囤积情况分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民对生活日用品囤积情况略有不同。大量囤积日用品的农民家庭占1.961%;储存有余、减少购买的农民家庭占11.11%;没有囤积生活日用品的农民家庭占30.065%;少量囤积的家庭占56.863%。囤积生活日用品的农民家庭占比高达69.935%,由此可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部分农民家庭选择囤积生活日用品。

(三)生活日用品价格水平变化分析

生活日用品作为农民家庭生活日常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价格波动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调查发现:46%的农民认为生活日用品价格水平基本不变,54%的农民认为生活日用品价格水平发生了变动。其中70位农民认为疫情期间的生活日用品价格水平基本不变;63位农民认为生活日用品的价格水平小幅上升;12位农民认为生活日用品的价格水平大幅上升;6位农民表示并不了解疫情期间生活日用品的价格变动情况;2位农民表示生活日用品在疫情期间价格水平小幅下降。从整体上看,41%的农民认为疫情期间的生活日用品价格出现小幅上升。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民家庭服装商品消费情况

(一)服装商品购买数量变化情况分析

服装类商品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子、内衣、袜子、包、帽子等。疫情期间购买服装商品的农民家庭有51个,占比33.34%;102个农民家庭没有购买服装商品,占比66.67%。

调查结果显示,20.915%的农民家庭表示疫情期间购买服装商品数量大量减少;58位农民家庭表示疫情期间购买服装商品数量小幅度减少,占比37.908%;33.333%的农民家庭认为服装商品购买数量较之前没有变化;仅有12个农民家庭表示与之前相比服装购买数量少量增加,占比7.483%。整体来看,疫情期间的服装商品市场遭遇滑铁卢,服装商品市场的萎缩与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收入减少密切相关。

(二)服装商品购买途径分析

调查表明,疫情期间选择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服装商品的农民家庭占比34.64%;选择在大型超市和社区配送购买服装商品的农民家庭分别占比22.88%、6.54%;选择小型便利店的农民家庭占比18.30%;选择集贸市场的农民家庭占比11.10%;选择新媒体营销平台的农民家庭占比6.54%。

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防护,催生了“宅”消费,服装的购买渠道主要以淘宝、京东等网上购物为主。网购这种方式减少了人员的聚集,而且由于没有实体服装店面的成本,网购更加便宜实惠,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选择在线下的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集贸市场购买服装的家庭也占有一定比例,零售的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的体验和物流时效性的要求;新媒体营销平台近两年迅猛发展,大众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直播带货,看到朋友或者明星大咖等真实的体验,更容易产生信任度,这也使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农民购买服装商品新的增长渠道。

(三)服装商品价格水平变化分析

疫情期间农民的日常出行受到限制,农民购买服装商品的途径也明显发生变化,服装商品价格也发生了波动。调查结果表明,43位农民表示服装商品较之前相比发生变化;46位农民表示不了解疫情期间服装商品价格水平变化情况;64位农民表示服装商品价格价格水平基本不变,占比41.83%。其中15.686%的农民认为服装商品价格小幅上升,7.843%的农民认为服装商品价格小幅下降,2.614%的农民认为价格大幅下降,1.961%的农民认为价格大幅上升。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农民家庭食品消费情况

(一)食品购买难易程度分析

结果表明,49.673%的农民表示疫情期间购买食物比较顺利,43.137%的农民表示购买食品比较困难,2.614%的农民表示购买食物非常顺利,2.614%的农民表示购买食品非常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农民家庭在疫情期间能够顺利购买食物,以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也有一部分家庭表示在疫情期间购买食物有困难,这是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交通封锁、人们恐慌性购买囤积等因素,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供应紧张,食品购买变得困难。

(二)食品囤积情况分析

通过对疫情期间农民家庭囤积食物种类的调查来看,疫情期间农民家庭囤积较多的食物是米面、挂面等主食,占比高达84%;油盐酱醋占比40%;水果蔬菜占比39%;肉蛋奶占比29%。数据显示,部分农民家庭也会囤积一些存储时间较长的木耳、银耳、腌制食品以及香肠、火腿、方便食品等。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农民家庭购买食物更加注重食物的新鲜程度。

(三)食品购买途径和购买频率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看,疫情期间,农民家庭购买食品的主要途径为在小型便利店购买,占比66.01%;其次是在大型超市购买,占比39.22%。购买频次为两三天1次、一周左右1次的比重较大。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庭消费方式变化特征

(一)线上消费明显增加

通过调查疫情期间农民家庭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消费金额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相比疫情之前,疫情期间接近一半的农民家庭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消费金额有所增加甚至大量增加,28%的农民家庭表示在支付平台的消费金额没有变化,而在支付平台消费金额减少的家庭所占比重较小。分析可知,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农民主要居家防护,聚集消费明显减少,线上消费成为主要消费场景。电商、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迎来一波短期爆发式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消费线上化,因此农民家庭在疫情期间线上消费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二)聚集消费明显减少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疫情期间农民外出消费行为骤减,部分行业应国家要求暂停营业,旅游、餐饮、线下文娱(电影、演出赛事、文化展览等)等线下消费形式,尤其是以聚集性消费形式为主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聚集消费明显减少。

(三)部分消费需求增加

通过对疫情期间邻居或朋友是否有囤积或哄抢物资行为进行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农民家庭身边存在少部分囤积或是哄抢物资的现象。分析可知,一方面由于个别地区受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交通封锁,生活物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这些地区物资供应紧张;另一方面疫情加剧了人们恐慌性消费需求,因此容易出现过度购买与囤积物资的现象。

(四)消费行为明显变化

在生活日用品的购买上,半数以上的农民家庭表示会囤积少量生活日用品,购买上也不存在问题;接近一半的农民家庭则表示生活日用品价格出现小幅上升。究其原因可知,这是由于疫情出现,农民难免存在心理焦虑,对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导致生活日用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使生活日用品价格上升。

在服装商品的购买上,农民家庭对衣服的购买量基本呈现不变或下降的趋势;购买服装商品的主要途径也变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方面,疫情期间大多数农民家庭居家隔离,很少外出,对服装商品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疫情的出现推动了电商平台的发展,网上购物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在食品的购买上,接近一半的家庭表示购买食品比较困难;囤积较多的食品种类是米面、挂面等主食;食品购买途径主要变为小型便利店和大型超市;食品购买频率主要为两三天一次。分析可知:由于疫情封控管理导致人们出行不便,不方便购买食物,农民会倾向于囤积能够饱腹的米面等主食。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及时保障物资供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疫情期间的粮、油、肉、菜等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能否及时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稳定。为确保疫情期间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政府应该整合各方力量,抢前争先,主动作为。例如,在防控初期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统筹应急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政府部门研究并综合协调疫情防控保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掌握保障工作的综合情况,及时了解农村各地区应急生活物资需求动态和生产、流通、库存及资源保障情况,协调防控应急物资供需、生产、储备、运输等方面事宜。

(二)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理性消费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报纸、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积极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文化。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开展公益活动等形式,提倡文明适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醒广大民众尊重市场规律。如部分商品物价出现上涨,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法严格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消费者也要有正确的消费心理准备,合理表达诉求,做一名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三)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囤积物资

疫情期间,消费者可以适当储备一些生活物资,但是不应该出现盲目抢购、大量囤积的行为。这样会导致市场供求失去平衡、商家哄抬物价等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消费者应该对自身消费做出合理规划,适度理性消费,把握适度消费尺度,追求资源约束下的最优化消费,其精髓是量入为出、把握限度。适度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而是要避免“过”犹“不及”,满足生活上的合理需求。

(四)积极监督,依法维权

疫情期间部分商贩会出现故意抬高物价等非法行为,消费者应该积极发挥监督市场的作用,如果出现捏造、散布谣言,哄抬价格、串通价格等现象,消费者均可以监督与举报,依法进行维权。

参考文献:

[1]   刘洪波,邸建亮,王冉.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22,(5):1-11.

[2]   付利芳.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5):90-91.

[3]   尹志超.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消费数字化[J].消费经济,2020,(3):8-9.

[4]   乔榛.疫情推动消费方式和功能转型[N].社会科学报,2020-05-14(004).

[5]   李柳颍,武佳藤.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分析[J].消费经济,2020,(3):19-26.

[6]   欧阳金雨.及早抓住疫情过后的消费机会[N].湖南日报,2020-02-23(003).

[7]   新冠肺炎疫情对杭州居民消费的影响及提振消费的对策建议[J].杭州,2020,(18):38-41.

[8]   李柳颍,武佳藤.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分析[J].消费经济,2020,(3):19-26.

[9]   杜平,吴瑶.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机遇及对策[J].浙江经济,2020,(3):46-49.

[10]   傅志华,王志刚.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财政科学,2020,(4):33-40.

[11]   杨宁琳,覃斌灵,陆海.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统计测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收入消费影响的统计测度[C]//2020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优秀论文集,2020.

[责任编辑   文   遥]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