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
摘 要:在乡村人口老龄化以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发展动力的重要路径。资源、参与和认同是内生发展模式的三个关键因素,基于此,分析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提出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农业技能和乡村社会认同的教育培训、构建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多种渠道、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等实践路径,以期促进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老年人;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实战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1-0029-04
引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迫切性空前凸显。社会参与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社会参与使得老年人得以与社会保持联系,同时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也体现出社会的发展水平[1],增加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措施。我国乡村地区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乡村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已高于城镇地区,农村60岁以上的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据着很大比重,这部分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优势,也具有继续劳动的身体条件,是乡村地区不可忽视的庞大人力资源。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其中提到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力量以及主要受益对象,发挥农民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农民进城务工的比例逐年升高,老年人逐渐成为农村居民的主体。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是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参与,解决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路径,同时老年人具有的技能经验优势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内生发展理论,本文将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可行性以及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一、农村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地区由“输血式”的外生发展模式逐步转向“造血式”的内生发展模式。作为外源型发展的对立概念,“内生式发展”这一概念由瑞典的一个财团于1975年在一份关于“世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2],这一概念自提出便在学界引发广泛讨论,而后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内生发展理论强调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内部力量来推动,结合自身条件开发本土资源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3]。其中资源、参与、认同是农村内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不可分割[4]。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当下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年轻劳动力不足,由于低龄老人拥有相对良好的体力与脑力,参与乡村振兴具有理论可行性。
(一)老年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性资源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村关键的内生性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镇,农村常住人口逐渐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从农村户籍人口居住地看,常住地与户籍地分离导致的村庄空心化已较为普遍[5],在未来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由内生性发展理论可知,本村居民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生性资源。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对本地的土地气候等环境状况更加了解,是农村地区宝贵的人力资源。此外,农村地区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较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大部分具备参与乡村振兴的身体条件,也有继续劳动的意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劳动力资源。
(二)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具有多重优势
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及日常活动能力起积极的促进作用[6],社会参与对于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7]。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积极性,亦可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以及社交优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老年人参与决策可以使得村干部队伍更全面地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参与社区建设为居民服务使得老年人获得他人以及自我的认同。此外,老年人参与本村建设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老年人具有更强的领土文化认同感
内生发展理论认为,“认同”是实现内生发展的精神动力,调动和培植当地居民的领土文化认同感,可转化为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相较于接触外界世界较多的年轻人,老年人生于斯长于斯,有更深厚的乡土情结,更容易产生社区文化认同感,产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认同”将老年人凝聚起来,促进他们参与社区建设,互相沟通协作,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加深地方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以及群体意识。
二、农村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第一次人口红利消失且不会再现,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改善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关键[8]。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于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9],也是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10]。当前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较高,农村地区养老金水平较低,社会资源匮乏,不少农村老年人不得不通過劳动获得收入来维持老年生活支出[11]。此外,老年人从土地耕种中还可获得积极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12]。但与高劳动参与率形成对比的是,农村老年人大多从事繁重的简单体力劳动,劳动回报率较低[13]。
在目前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金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回报率,增加其养老储蓄。低龄老年人具有一定的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可忽略的群体。
1.培育技能资本。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关键路径,对老年人进行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培训,老年人的技能资本也是农村内生性资源的组成部分,使得老年人有能力参与当地产业振兴以及社区建设的过程,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积极性;当老年人借助习得的技能获得更多的劳动回报,技能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后,老年人对自身、对社区的认同感会进一步增强。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有差距,老年人的培训不能与年轻人采用同样的流程,具体路径是针对老年人成立“老年培训班”,培育对象以低龄老人为主,不限制其他年龄段有余力的老人加入。这种团体式的职业教育培训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农业技能培训需求,同时培训班的方式也方便其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其社交以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2.加强文化宣传,培育社区认同。除了农业技术的培训,还需注意培育老年人的社区文化认同,应让老年人意识到所有本村居民都是一个实践共同体,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依靠本村的内部力量。通过座谈会、影片观看以及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文化灌输与思想教育,营造积极的本村文化氛围,建立所有人与本村社区的情感联结。此外,应对那些对本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人进行嘉奖,利用榜样的力量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培育老人的社区文化认同感是激发老人内在动力的关键。
(二)构建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多种渠道
开展教育培训使得老年人有能力参与乡村振兴,各方应提供多种渠道或岗位与之衔接,使得老年人得以参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一方面,那些具有较强的能力以及较高的意愿参与乡村治理的老人,他们一般拥有丰富的经验,在村庄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如在村精英、“老好人”、老干部等,在矛盾调解、政策实施以及农村社区治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些在乡村社区中有威望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年龄的限制,通过全村投票将合适的人选纳入村干部队伍,使他们得以参与本村的决策过程,同时自身对于本村老年人的诉求也更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地将老年人纳入村干部队伍,对进入村干部队伍的老年人名额需做硬性限制,避免出现村干部老化以及管理队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成立农村老年协会,赋予老年协会参与制定农村社区治理策略的权利。村干部应积极参考老年协会的意见,吸纳有余力有才能的老年人进入社区管理队伍,有助于组织建设,符合组织振兴的要求。
其次,提供农村社区治理岗位或组织乡村志愿者活动使得所有老年人得以进行多样化的社会参与。大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治理岗位如环境维护、工程建设等由于薪酬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而对于扎根家乡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岗位提供了收入且不必背井离乡,是很好的选择。相较于外部团队,老年人参与本村社区建设,除了获得收入以外,还有为社区服务以及家乡建设的意义,“认同”使得老年人对自己的岗位尽心尽责,能够以较低的治理成本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如上海市迎龙村,面对人口严重老龄化的现状,村干部成立迎龙公益服务社,为身体健康且有时间有意愿参与劳动的村民提供公益岗位,按劳发放补贴,老人们不离开家乡就可以获得收入,积极性颇高。此外,村干部将本村创建工程交付给本村居民,最终以外包给工程队1/3成本顺利完成工程,使得本村老年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社区治理岗位对于老年人的再就业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村干部还可建立本村老年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本村环境清扫、独居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文藝活动汇演、与外部医护人员开展健康讲座等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提供现金或实物性的补贴以及荣誉称号等奖励,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使老人在社区建设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提升本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建立社区老年服务平台
随着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基本铺就,互联网技术融入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农民都开始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使得网民可以自由表达和自主连接,互联网使得老年人借助各种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14]。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农民可以了解到社会政治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农民也可以通过舆论发表自身见解,反映自身诉求,是其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15]。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老年人学会使用互联网具有现实必要性。随着短视频平台以及在线购物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产品电商也得以快速发展,不少农村地区老年人跟随直播这一潮流取得不俗的成果。譬如,陕西省旬阳县秦巴大山里的600多位山区老人,通过参加公益助农项目,直播销售本村土特产和鸡蛋,销售额达近2 000万元。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使用技能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除了统一的指导培训,家庭中会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往往能起到更实际的指导作用,应开展宣传活动,积极鼓励年轻一代帮助老人正确使用互联网,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
除此之外,村干部应建立社区老年服务平台并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老年人可以在此平台上了解家乡社区的政策方针,发表自己的意见及诉求,村干部对老人的合理意见进行收集并做相应回应,老年人得以间接地参与社区治理。同时,老年人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内生性资源,借助平台可以收集老人的健康信息与养老需求,整合各类服务资源,通过平台实现精准投递,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使得老年人以更积极的心态、更健康的身体参与乡村振兴。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城镇地区,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措施。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乡村地区庞大的老年人口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由内生发展理论可知,资源、参与、认同是内生发展的三个要素。首先,老年人具有经验以及技能的储备,同时农村地区大部分老年人都具备继续劳动的身体条件,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的宝贵内生性资源;其次,要实现内生发展,本村老年人的参与非常重要,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使得老人的社会参与得以增加,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最后,老年人生于斯长于斯,对本村有着更深的领土文化认同感,“认同”是实现内生发展的精神动力来源,同时,相较于外部团队,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成本更低。
为鼓励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首先,对村中有潜力的老人以“老年班”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进行农业技能的培训,有助于当地的产业振兴,也能增加老人的养老储蓄,培育老年人的社区文化认同感。老年人作为宝贵的内生资源,老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人才振兴的实现,使得老年人有能力参与社区建设,由此获得的回报又使得老年人加深对社区、对自身的认同。其次,村干部队伍应出台措施构建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多种渠道,将有才能的老年人纳入管理者队伍,符合组织振兴的要求;通过提供社区治理岗位和成立志愿者队伍,使得有余力的老年人都有机会参与社区建设。最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应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社区老年服务平台,了解老年人的诉求,完善乡村社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
老年人可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发挥余热,但由于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会有身体条件退化以及观念落后的问题,不能过分夸大老年人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内生发展理论的运用不能过于理想化,应注意内生性资源与政府的外部支持资源的有效衔接。要实现乡村振兴,除了本村村民的参与,政府的扶持策略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立黎,汪斌.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9,(3):17-30.
[2] 张秋菊,张超锋.农村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以日本中山间地区等直接补助制度为例[J].世界农业,2020,(11):20-28,143.
[3] 邓万春.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J].理论月刊,2011,(4):44-46.
[4] 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8,(11):75-85.
[5] 叶兴庆.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愿景、挑战与策略[J].管理世界,2021,(4):98-112.
[6] 刘灿泳,罗娟.社会参与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7):529-531.
[7] 刘颂.老年社会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38-40.
[8] 蔡昉.如何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J].社会科学文摘,2020,(6):42-44.
[9] 姚文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建构[J].农业经济,2020,(10):77-79.
[10] 石丹淅.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5-11.
[11] 吴敏.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意愿的经济因素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6,(2):56-63,55.
[12] 贺雪峰.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老人农业[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5,90.
[13] 贺青,张俊飚.农村老人劳动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3):281-289.
[14] 吕明阳,彭希哲,陆蒙华.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就业参与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20,(10):77-91.
[15] 边晓慧,苏振华.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SEM的政治价值观中介效应检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46-156.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Elderly Participating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Liu Pei
(School of Management Stud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sources, particip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re the three key factors of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these three factors, the theoretical and 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rural elderl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discuss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rough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kills, rural social recognition and Internet use skills for the elderly, talented elderly people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management team, community governance positions will be provided, and volunteer teams will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elderly; participat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oretical logic; actual combat path
[責任编辑 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