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昆虫科普大神年仅12岁

2023-05-30 10:48依江宁
现代家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螳螂虫子昆虫

依江宁

倪皓洋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玩”虫子,至今已有超过10年的玩虫经历,堪称资深昆虫玩家,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近70万粉丝——

“太脏了,别招它”,而是好奇地问儿子:“这是什么东西呀?它长得好漂亮,喜欢吃什么呢?”这些问题引起了倪皓洋的兴趣。渐渐长大后能自己看书了,他让妈妈给他在图书馆办了借阅证,经常借阅有关昆虫的书籍,从中寻找答案。每次跟爸爸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他对爸爸讲的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没兴趣,只在意看到的小动物是否可爱。

上小学后,皓洋开始上网了解昆虫知识,不单单是觉得昆虫有趣,还学着分辨昆虫的种类,研究昆虫的习性。玩爸爸妈妈的手机时,他不玩游戏,只看昆虫科普类视频。日积月累,他的昆虫知识越来越丰富。

叶云美一家住在福州,这里冬季多雨,气候湿润,为昆虫繁衍生息提供了便利,也为倪皓洋研究昆虫提供了条件。

叶云美害怕虫子,但看到儿子对昆虫这么痴迷,她觉得应该支持儿子的兴趣,保护他的探索欲,就克制着恐惧,经常陪儿子观察、研究各种昆虫。

周末,一家人经常上山“野采”——到野外捉虫子。虫子一般躲在石头下或者树上,所以野采基本就是“刨石头”“踹树”。为了捉到一只不出洞的褛网蛛,一家三口能从天亮蹲守到天黑。为了找虫子,有一次一家人特意开车去武夷山,一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

时间久了,叶云美也渐渐从害怕虫子变成了半个昆虫达人,能分辨出蛾类、蝶类昆虫,也能分辨棒状触角、丝状触角、羽状触角等不同的昆虫特征。有喜欢的品种,倪皓洋一定会带回家饲养、繁殖。他最爱的是甲虫。福州常见的一种甲虫——锹甲喜欢盘踞在树上,轻轻摇一下树,这些虫子就会缩脚装死掉下来。叶云美曾和儿子一起抓到过体长近10厘米的孔夫子锹甲——只差1厘米就达到了该类甲虫最长野生体长记录。虫子抓得多了,倪皓洋不知不觉有了纯熟的技巧——他动作很轻柔,没有攻击性,所以也不会被虫子攻击。当虫子立在他的胳膊上,他会将手臂平放,像树枝一样支撑着虫子。

不过,有一点让叶云美感到头疼:倪皓洋几乎喜欢所有种类的昆虫,看到牛粪里的屎壳郎也会抓起来兴奋地观察;吃小龙蝦时,会忘我地研究虾的生理构造。一天,叶云美带倪皓洋出去“夜探”,看到一只螳螂,倪皓洋很喜欢,要带回家,叶云美不让,他就坐在螳螂旁边抹眼泪,伤心了半天才依依不舍地与螳螂道别。现在长大了,他懂得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甚至主动跟妈妈说:“我养不活它,就让它在大自然中好好生活吧!”但能养活的,他还是喜欢带回家观察,研究明白了再放归野外。

昆虫让倪皓洋很小就体验到了什么是生老病死。有一次,他养了近一年的澳大利亚宽腹螳螂因蜕皮时感染,只能截肢。在给螳螂做完手术后,他用镊子、吸管细心地喂养它,一直陪伴、观察它……但遗憾的是,螳螂最终还是死了,倪皓洋伤心地埋葬了它。

2021年,叶云美带儿子到虫林野趣公司交流学习,结识了当地不少专业“虫友”。一些虫友比倪皓洋大几十岁,但共同的爱好让他们成了忘年交。如果周末不上山野采,倪皓洋会去虫友的工作室看虫子,学习制作昆虫标本。自从学会了这个本领,死掉的虫子都会被他做成标本保存。

儿子对待虫子的样子,让叶云美感觉到,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希望他长大以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的那副痴迷与专注

在家里,倪皓洋喜欢把锹甲放在手上,看电视或者和人说话时,就像大爷盘核桃一样“盘锹甲”,把锹甲的背盘得锃亮。

倪皓洋家里饲养着各种虫子,他喜欢它们的多样和美丽:“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阿非利加花金龟颜色多变,玻利梦菲斯花金龟长得非常好看,长戟大兜虫力气很大……”形容虫子时,倪皓洋常会用一些人格化的形容词,比如锹甲“憨憨的”,但个别锹甲“脾气暴躁”;熊蜂“太胖了”,所以采蜜时经常被卡在花朵里。有一次,倪皓洋拍视频记录了两只锹甲打架,自己则在一旁解说它们“战术”的优劣。他甚至在作文里为有些昆虫“鸣不平”:“在科学理论上,没有将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比如蟑螂,这个人见人打的物种,有些品种非常好看,比如蜚蠊全身带有金属光泽,和青铜器的颜色一样。蟑螂也并不‘脏’,只是到人类家里后会吃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那些脏东西就留在了它身体里面。而大多数蟑螂生活在雨林中,只吃落叶,比人类更干净。”

经常听儿子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讲解昆虫知识,叶云美觉得挺有意思。2020年初,一家人因为疫情居家。叶云美和丈夫都是电视节目制片人,无聊中便开始拍短视频记录儿子玩虫子的日常。倪皓洋小名叫“小样”,所以视频号就叫“小样说虫子”。他们的初衷只是记录儿子痴迷虫子的样子,想让他长大之后看看,但视频却令广大网友感到异常惊讶:一个10多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昆虫知识,看到一只虫子就能准确说出它的科属、形体细节、习性以及捕捉方法等。比如公母蠼螋(qúsǒu)的区别在于钳子(尾铗)是弯还是直;锦斑蛾要用硫酸纸捕捉才不会伤害翅膀磷粉;络新妇蜘蛛胆小,碰一下就会受惊掉落。在昆虫科普视频里,倪皓洋还经常把昆虫和古代诗文联系在一起。比如2021年10月,倪皓洋发现一只蜾蠃在他的床头筑巢,随口引用了《诗经》里的句子:“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小样说虫子”迅速走红网络,收获了几十万粉丝。突然间,学校同学、图书馆老师都来催更,在户外玩时一起抓鱼的小朋友也能认出他。但倪皓洋的生活和以前并没有太大变化,包括抖音账号都是由叶云美运营,因为她有意让儿子远离网络世界,目前也没有把账号商业化运营的打算,只是希望单纯地进行昆虫知识科普。

在运营视频号的过程中,叶云美明显感觉到,儿子对虫子的热爱正影响着其他人。比如有网友留言:以前看到虫子都是一拖鞋拍死,看了小样的视频才意识到,虫子也是一条命。

随着粉丝增多,倪皓洋感觉到了科普的责任,发布视频之前会认真核实信息。而叶云美也有了新想法,除了记录儿子成长,她还想通过这种“一日一昆虫”的形式记录昆虫的成长。等将来儿子成年了,他养的昆虫可能不在了,但通过这些视频还能看到昆虫活着的样子。

“只要他做了他爱好的事,永远保持好奇与热情,不停地学习,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倪皓洋被同学称为“昆虫小达人”,更是同学们作文里“班上那个奇怪的人”,因为他随时可能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虫子。班主任对他这个爱好很支持,他们班推出了“早读课8点钟”演讲,每天由一个孩子演讲15分钟,倪皓洋的演讲主要以PPT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昆虫知识,不少同学受他影响,对昆虫有了兴趣,甚至一些原本害怕虫子的女生也在他的带动下对昆虫有了更多认识,不那么抗拒蟲子了。

上初中后,升学压力增加,有时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以后,花大量时间玩虫子,多少会影响学习。叶云美也有过困扰,该不该干涉儿子的兴趣,让他在学习上多投入一些呢?有一次她和丈夫带倪皓洋上山野采,发现儿子的英语单词还没背,就让他在山上酒店待了一整天,对着外面的大山背单词。叶云美其实心里也很矛盾,觉得如果为了学习剥夺儿子的兴趣,很残忍。现在把他的兴趣扼杀掉,让他去读书,就一定能保证他的书读得好吗?为人父母,既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开心快乐,有个受益终身的兴趣喜好,有个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然而现实是很多孩子总在各类兴趣班和培训机构之间奔波,父母疲惫的同时也让孩子逐渐感到被动,产生厌学情绪,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

叶云美和丈夫努力寻找儿子学习和兴趣的平衡点,制订了一个“每周效率完成表”,规定每天的吃饭时长和作业完成时间点,并按照完成度标星。如果一周下来没有扣星,就奖励上山野采一次。此外,星星可以兑现零花钱,攒到一定数量,倪皓洋就可以购买他心仪的某个昆虫了。

因为热爱昆虫,刚上初中的倪皓洋已经定好了人生目标:“以后成绩好的话,就去名牌大学的生物系读书,毕业后从事和昆虫有关的职业,比如昆虫讲解员或高校的研究员。如果成绩不好,我就养殖小龙虾。”无论是做科学家还是养殖小龙虾,叶云美都支持儿子:“只要他做了他爱好的事,永远保持好奇与热情,不停地学习,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有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勇气,有对世界的尊重……也许这些才是支撑孩子度过一生的基础。”

2022年,卡尔·巴里·夏普莱斯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他非常喜欢海洋,从5岁持续到上大学,经常划船去大海捕鱼、观察海洋生物,在自然中学习。他很好奇每种生物都叫什么名字,也经常翻开石头观察下面的蝾螈、螃蟹之类的生物。他说:“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其实是对生命起源的好奇。”

看了夏普莱斯的访谈,叶云美很感慨:“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但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条,才会拼尽全力向前奔跑。让孩子保持好奇心,从事与兴趣爱好相关的职业,不急于求成,日积月累,孩子或许才更容易成功。”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螳螂虫子昆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借昆虫上课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螳螂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螳螂
螳螂
昆虫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