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诚”之为何?《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中庸》又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找到“善”的东西之后,牢牢抓住,一心不二,勤而行之,矢志不渝,这就是诚。
“程门立雪”是诚,“三顾茅庐”是诚,“愚公移山”是诚,“精卫填海”是诚,“达摩面壁”是诚,“虽九死其尤未悔”亦是诚。
诚者必真。真诚能够打开锈蚀千年的心锁,让不共戴天的宿敌“吴越为一体”;能够感天动地,让固若金汤的长城在忠贞之妻痛不欲生的哭声中崩塌;能够让坚不可摧的金石变为肉泥,令“飞将军”李广一箭入的。发自内心、出于肺腑、生死与之的至真至诚,让一切不可能变成人间奇迹。
诚者必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一切凭事实说话,实实在在本就是宇宙天地存在的根本,只有老老实实,表里如一,才符合“道”,才能长久。汉代韩婴更言:“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如果对人诚实,哪怕原来关系疏远也会亲密起来。反之,如果对人虚伪,即使原来关系亲近也会渐渐疏远。宋代鲁宗道为太子老师时,曾布衣去酒馆喝酒,正巧真宗皇帝有事亟召,使者去他家等了好半天他才回家。使者说,朝廷有规定,官员不可以私自去外边的酒馆饮酒,这有失官体,也有损朝廷形象,皇上怪罪下来如何对答呀?他很平静地说,你就实话实说,使者说,那样说您可能会获罪。可是他仍然没有改变态度:“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对他的诚实不欺,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倒认为可堪大用。诚者无伪,不欺心,不隐瞒,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的礁石就是这样的性格。
诚者必信。《周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守信的故事,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基层官员约好一起去打猎,可巧这天魏文侯大宴群臣,而天公不作美偏下起雨来。文侯一看约定时间到了就准备去赴约,官员们纷纷劝阻,可文侯说:“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意思是,我与人家约好了的事,哪能因为这里有乐子,就失信爽约呢?遂停止宴会,如约前往。
诚者必忠。诚与忠历来密不可分。有诚,則有“精忠报国”;有诚,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诚,则有“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有诚,则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有诚,则有大气磅礴不朽于世的《梅岭三章》……
诚者无伪。伪则虚,说一套,做一套,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伪则假,言不由衷,善于变脸,心怀鬼胎,却信誓旦旦,是典型的“变色龙”和“两面人”。伪则诈,古今中外一切大奸巨狡皆精通此道。伪者,多巧饰,常使疏于防范的善良人们大上其当。诚者则恰恰相反,多以拙示人,也常常被伪者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呆、迂、蠢、笨等,看似处处吃亏,却往往能够笑到最后。而善于表演的巧诈一族则往往因为狐狸尾巴没有藏住而贻笑大方,聪明反被聪明误。曾国藩一生推崇拙诚,笃信至拙能破至巧,无论招兵还是用人,皆重只做不说的实诚人,行军不管多辛苦,必定于营外深挖壕沟,沟外再置三层障碍,谓之“扎硬寨”;交兵不尚用奇,坚定奉行一步也不蹈空的“打呆仗”,终成功勋卓著、影响深远的一代名臣。诚者有原则,有风骨,有信念,有坚守,多不会人云亦云,见风使舵,因而常常不讨人喜欢,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水落石出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谎言即使说了一千遍,也仍然是谎言,比沙尘漫过亡得还快,骗子们的伎俩犹如“皇帝的新衣”而不自知,实属可悲、可叹又可怜。而诚者犹如那默默无言的大山,无论冰霜雨雪,还是风雨雷电,始终在那里巍然屹立。诚者恒久,诚者永固,万代诚作基。
〔本刊责任编辑 偶禺舒〕
〔原载《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