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北
笔者是一名悬疑小说爱好者,同时又兼具悬疑小说作者和文学博士生的双重身份,所以一直以来对悬疑小说领域都比较关注。刚好近期收到不同出版社寄来的六部新出版的悬疑小说,因为是同类型的小说,也好做一个评断和比较,放在一起也算公平。先强调一下,本文对书不对人,如有得罪,多多包涵。
第一部是由辽宁省大连市作家刚雪印写作的《推理演绎法》。
刑侦推理类小说在国内并不少见,但近几年来此类书籍出版比较艰难,非专业人士不能出版,因此对这本小说我抱了一些期待,结果却连前三十页都没坚持下去。主要原因是其文笔实在让人难以理喻。我从中摘选了部分片段,供大家欣赏:
死者是一名女性,面色惨白,双目怒睁……嘴上涂着血红的唇膏,穿着一身血迹斑斑的“女仆装”:白色蝴蝶结头饰、白色围裙、黑色低胸超短裙、白色长手套、白色长丝袜、黑色高跟鞋(《推理演绎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版,第7页)。
刑侦推理小说向来建立在逻辑缜密的基础之上,然而作家在这里却将“唇膏”和“唇釉”这两者弄混。唇膏通常为无色,即使有颜色通常也非常淡,更多用来衬托唇部本身的颜色,何来“血红的唇膏”这一说法?这一常识性错误出现在一本刑侦推理小说中,令人唏嘘不已。而作家这种简单排列的描写方式也令人咂舌:白色蝴蝶结头饰、白色围裙……如果说作家这里是为了准确描述死者身上的衣物,而不对词语稍加修饰,那么作家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可谓更加直白粗暴:女孩体态轻盈,鹅蛋脸,大眼睛,高鼻梁,四方唇,身着米色半身纱裙,搭配牛仔短外套,脚上穿着一双小白鞋,落落大方、青春逼人,令人如沐春风。如此语言描述,让人能明显感觉到作家词汇量的贫瘠。并且文中频频出现“白皙修长的手”“白皙的右手放在大腿外侧”,似乎手除了“白皙”已无其他词语来修饰。这让我们不禁怀疑,刑侦推理小说对文笔的要求是否已降低如此?
诚然,对于悬疑推理小说而言,文笔并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情节才是。如国内知名悬疑作家紫金陈的文笔也遭到广大网友诟病,但其《长夜难明》《无证之罪》《坏小孩》等作品依旧饱受好评。然而这本《推理演绎法》连情节也无明显优势,甚至作为一本刑侦推理小说,情节设置经不住推敲。比如书中想要塑造“骆辛”这一天才破案者的形象,用大量细节来衬托他。当骆辛认为案发现场某店存疑时,不吭一声却反手掐住法医的脖颈。如此不合理的行为,法医却在被掐住脖颈后突然顿悟,死者“手套的指尖部位有可能沾上凶手的DNA物证”。试问,当人被凶手掐住脖颈时,第一反应不是双手挣脱,或者是用自己的双手攻击凶手的脸,而是一只手在空中乱晃然后戳进凶手的嘴里?这一行为如果真的发生,是否太具偶然性?而如此具有偶然性的行为,怎能够来展现骆辛这一人物形象的聪慧过人?仅仅阅讀了这部小说前三十页就存在如此多文笔、情节的问题,让人不禁好奇对出版社而言,向来以“逻辑严谨、推理扎实”著称的刑侦推理小说能够出版,是基于粉丝效应,还是更看重情节内容?
第二部是由日本新本格派推理作家早坂吝创作的悬疑小说《爱丽丝罪恶奇境》。
虽说是新本格派推理,但很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只将读者群体范围缩小在“爱丽丝”系列电影的影迷。整个故事都建立在爱丽丝电影的世界里,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文笔都有点偏幼稚。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10岁小女孩非常渴望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侦探,所以父亲在生日这天送给她一个礼物,通过药片和信号传输,她成功穿越到爱丽丝世界里,要在白兔的带领下解开五道谜题,这五道谜题则是该书的全部内容。虽然我对本格派推理很感兴趣,但无奈于这部小说一直在写猪妈妈、猪婴儿、白兔先生、紫色的猫这些儿童世界里的动物形象,加上谜题设置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实在是让人有些索然无味。当然,如果既是爱丽丝系列电影的忠实影迷,又是悬疑小说爱好者,或许读这部小说会另有一番感受。
第三部则是由美国知名恐怖悬疑小说家雪莉·杰克逊创作的《她只说“是的”》。
这部小说由16个短篇构成,是经典的心理悬疑短篇小说。这部小说虽然用了恐怖元素作为噱头,但整个故事并不恐怖,它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展现细思极恐的人性幽深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回家吧,路易莎》和《可怕的念头》。《回家吧,路易莎》讲述的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在离开家之后,父母每年都在广播、报纸上深情呼唤她回家,打动了很多人。后来有一个男人发现她,并带她回家,结果父母并不相信这个路易莎就是真的路易莎,因为这个男人经常带不同的女孩来假装路易莎,试图骗取他们的高额奖金。路易莎只好离开,谁知刚走没几步,又听到广播里传来父母深情呼唤她回家的声音。这里父母对路易莎的怀念已经不在于怀念路易莎本身,更多的是沉浸在怀念、悲伤的情绪里,从而顺理成章地接受其他人的安慰。这就好比许多人在感情中看似总是处于被抛弃、被伤害的一方,总是处在痛苦、悲伤的情绪中,但他们其实已经沉浸于痛苦本身,而不是在意那个具体的“伤害”自己的人了,具体的“人”在他们的情感中已经变成抽象的符号。这种人性把握得十分到位。
而《可怕的念头》讲的是一位妻子和她的丈夫十分相爱,但在晚餐期间她突然想拿起烟灰缸砸向丈夫的头,并且这个念头在妻子的脑海里久久不愿散去。最后妻子真的用烟灰缸砸向了丈夫的头。这种看似荒诞的故事在生活中也有迹可循,比如人站在高处时,总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跳下去,这种想法被称为“侵入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毫无预兆进入个体意识层面的想法,其内容往往令人担忧、困扰或怪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一闪而过。作家能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念头写成短篇,给读者的代入感较强。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阅读体验不错,但因为如今心理悬疑小说十分盛行,它所有关于人性的描写在别的小说中也有迹可循,所以读来不会有太大惊喜,但适合一些作者没灵感的时候读个几篇,来激发一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第四部《无处可逃》,是由加拿大心理悬疑小说家雪薇·史蒂文斯创作的。
作为她的“心理悬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雪薇保持了她的写作水平。这本小说读起来依旧是顺畅好看,情节抓人。读完前六页,雪薇已经在故事中成功塑造一个令人恐惧、感到压抑、占有欲很强的丈夫形象,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也使读者得以顺利地代入到“我”这个总是胆战心惊、爱胡思乱想、有点神经质的母亲角色中。这名丈夫占有欲极强,不准“我”多看别的男人一眼,不准对别人微笑,喝酒后会对“我”实施家暴,并且会随时跟踪“我”,于是“我”想要带着女儿逃离,便在某晚给丈夫的酒里下了安眠药跑了。但是丈夫不知道为什么提前醒来了,开着车追“我”,途中却不小心撞死了一名女性而入狱。出狱后,女主一直担惊受怕,觉得他随时会回来找她,整个故事便营造出“被发现”的恐慌氛围。这个情节很类似于她的心理悬疑第二部《陌生来电》,但可惜的是并没有《陌生来电》好看,原因有二:一、如果读过她的前两本《陌生来电》和《绝望夏日》,就会察觉到她有一个叙述套路,故事情节变得模式化和套路化,并且小说中叙述性诡计的设置也很类似。另外雪薇虽然很擅长写心理悬疑,通过细节描写来渲染氛围,但真的到了大高潮部分,她的叙述反而会变弱,变得不够酣畅淋漓。二、女主在小说中仿佛被降智,没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可以理解为她经历过家暴,她很害怕,但她在小说里仍显得不太聪明,容易冲动,仅凭自己的猜测就下定论,包括情节反转的时候也是,她看到某样物品后就认定对方是坏人,然后立刻决定逃跑,绝不做多一步思考。我个人会觉得女主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不是特别好,而且我一直以为后面会有大反转,结果没有。在雪薇的“心理悬疑三部曲”中,这一本要稍显弱一些,但依旧是一本读起来畅快淋漓的悬疑小说。
第五部小说是由国内的科幻悬疑作家那多创作的《荒墟归人》。
诚实地说,作为一部科幻悬疑小说,《荒墟归人》的立意很好,题材也比较新颖,讲的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那些被人遗忘的、落入视线盲区的废墟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名记者,也叫“那多”,他为了写好一篇稿子而去探险,在豆瓣上找了一个“废屋环游组”,报名参加共同探险。同行者一共有三人,三个人一起潜入湖水后,一个女孩在水里看到一个老奶奶,受到惊吓后甚至吐掉了呼吸器,十分危险。等救上来之后,同行的二人都表示在这座鬼城他们已经收获了足够的谈资,决定离开。第二天那多一人前往湖水中,结果在海底遇到了神秘人,更令人讶异的是,神秘人的记忆会从那多的脑海里迅速消失,仿佛可以洗刷掉别人脑海中关于自己的记忆。这本书在后续也对人的归处来处做出一些猜想,并对前世记忆做了一些科学解读。作为一部融合了科技、探险、中国、悬疑等元素的小说,开头的悬念设置也很到位,适合喜欢读科幻悬疑小说的读者。但这部小说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叙述节奏十分拖沓。据我了解,这本小说于2019和2020年是在《萌芽》杂志上连载的,或许作家为了保持连载稳定的频率,他在文字和情节里有一些灌水现象,导致情节读起来不紧凑不抓人,难以快速进入情节。虽然作家的文笔确实不错,但大量无关紧要的抒情文字硬生生地冲淡了情节本身的悬念性和刺激性。当然,那多是一名有文学野心的作家,所以我们也很期待以后的那多为中国当代悬疑小说带来更加优秀的作品。
第六部是2022年3月出版的《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作者是日本作家下村敦史。
该小说讲述的是一名杀人犯大山正纪用极其残忍的手法虐杀了一名年仅6岁的女童,全身捅了二十八处之多,脖子上只剩下一层皮。看似在描述一场恋童癖引发的血案,实际上作者意不在此。此案因极其残忍的手法引得广大网友的愤怒,网友们要求公开嫌疑人的长相和姓名。这一现象实际上不仅出现在日本,国内发生一些重大案件时,网友们也愤怒地要求公开嫌疑人的信息,拒绝媒体给嫌疑人打马赛克。然而网络上真的爆出该凶手的真名——大山正纪时,全国数名也叫“大山正纪”的普通人,在网络和现实中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网暴”,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作家正是建立在此案件之上,对网络舆论、人性、死刑甚至两性话题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是非常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社会派推理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推理流派,该流派旨在保留严密推理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剖析社会问题,展现复杂人性。经过70余年的发展,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了。下村敦史紧跟时代,写出了疫情时代下网络世界戾气变得更为严重,网友们在匿名世界里肆意高举正义镰刀制裁他人,却无人在意真相反转,只顾得在匿名世界里毫无顾忌地发散自身的恶意,而一片小小的雪花落到被施暴的个体上,那便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当然,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并不只是在于社会派推理,实际上他还运用了同名同姓的障眼法设置了多重叙述性诡计,并巧妙运用同名同姓的叙述口吻进行时空变化,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反复体会情节反转的刺激之处。关于社会问题的探讨,作家的发言也比较大胆。比如某位大山正纪在网络上发言,认为美女泡的茶比大叔泡的好喝,就被网友们攻击性别歧视,但实际上这名大山正纪确实是一名女性。这个情节设置除了对故事进行情节反转外,也让我们进行思考:将男女问题片面化讨论,是否真的是在为平权运动做贡献呢?非黑即白的网络世界,究竟还能否心平气和地进行社会问题的探讨?
总体来说,这六部新出版的小说中有四部值得一读,比较推荐《荒墟归人》和《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期待当代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悬疑小說作品,早日推动当代悬疑小说的经典化进程。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