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隆松
摘 要:党的二十大赋予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泉州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理念转变、服务发展、自身建设存在的差距,坚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聚焦实业、改革创新、爱拼敢赢的精神,扎实推进做实诉讼职能、诉讼监督、诉源治理的案件高质量,体现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担当的品牌高质量,加强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队伍高质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晋江经验 检察工作 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7下泉州晋江调研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既回答了中国民营经济孕育、成长和发展壮大的秘诀,又蕴涵着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2]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对推进新时代泉州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晋江经验”对检察工作的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深刻领会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不难看出,“晋江经验”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成果[4],其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契合。[5]
(一)聚焦实业,做精主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6]。“晋江经验”本质特征正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7]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始终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通过鼓励质量立市、品牌强市、科技创新等,实实在在保障和激励企业坚守实业、做大做强。2018 年11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8]“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只有“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启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好主责主业,推动检察工作行稳致远。
(二)发挥优势,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9]。改革创新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晋江通过改革创新奠定民营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又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全面发展,实现“稳农强商、由贫到富”的华丽转变,持续领跑福建县域经济、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启示要“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创新特色、塑造品牌,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三)党建引领,爱拼敢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0]。“晋江经验”历久弥新的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重要精神是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20年来,晋江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干部、企业家、人才“三支队伍”、非公党建等金字招牌。“晋江经验”的成功实践说明,党的坚强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创造发展奇迹离不开每一个人的真抓实干,深刻领会和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形成检察工作强大合力。
二、依法能动履职,积极探索“晋江经验”的检察实践
泉州市检察机关注重“晋江经验”在法治领域、检察环节的能动适用,坚持以“案件高质量、品牌高质量、队伍高质量”为工作抓手,推动新时代泉州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做精主业,推进案件高质量
檢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办案是工作中心,监督是立身之本。泉州市年均办理刑事案件量约占全省1/4,居全省首位,年均办理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泉州市检察院全面推开在基层检察院建设相对独立的案件管理中心,落实“两书”(部门主要职责说明书和个人岗位说明书)制度,形成立体案件管理体系;制定推进检察工作“质量建设年”实施方案,明确10项措施19项指标,引导办案人员严把案件质量关。2022年1-9月,全市同比新增11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捕后不诉和无罪判决率、捕后判处轻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率、起诉案件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率、撤回起诉和无罪判决率等指标稳居全省前列,未出现公安机关对检察监督意见申请复议、复核、复查情形。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品牌高质量
泉州市检察机关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结合点,立足泉州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侨港澳台资源丰富“三大比较优势”,打造形成亲清护企、检察护宝、检察护侨“三项特色”品牌,在实践中取得良好反响。“亲清护企”是泉州市检察院从“亲”字突破、在“清”处用心,探索建立的“理念先行、服务靠前、履职延伸”的工作模式,形成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协作、“司法+征信”、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非公企业法治教育基地等系列创新机制和阵地,以精准司法供给对接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有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亲清护企”泉州检察模式被写入最高检在全国两会上的工作报告,荣膺首届全国十佳检察文化品牌之首。“检察护宝”是泉州市检察院聚焦守护“自然生态这一无价之宝”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瑰宝”,部署开展“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专项监督行动,统筹用好“四大检察”职能,全力守护美丽泉州、世遗泉州的专项工作。“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专项监督行动入围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事件侯选名单,主题宣传片《护城》入选全国公益诉讼全面实施5周年“好影像”。“检察护侨”是泉州市检察院与侨联联合开展“检察护侨·助推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专项工作,构筑守护乡愁记忆、维护侨胞权益、护航侨企发展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涉侨检察工作新机制,用法治力量助力打好新“侨”牌,画好“同心圆”,办理的督促保护乡愁诗人余光中旧居及古树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案例。
(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队伍高质量
泉州市检察机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青年大学堂、检察官进驻“党建+”邻里中心、红客空间等特色党建品牌,带动推进政治建检、人才兴检、从严治检。泉州市检察院一名检察官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唯一代表,荣膺“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1年度法治人物”称号;一名检察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并获批设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刺桐花”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3次写入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坚持强基导向,运用基层院建设考评和“一院一亮点”创建活动两个抓手,营造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全市11个基层检察院中,有8个获评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4个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三、正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首次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11]“完善公益诉讼制度”[12],赋予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对标更高要求更重责任,泉州市检察机关还存在亟待补齐的问题短板。
(一)理念转变存在差距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深刻指出,法律执行和实施仍是亟须补齐的短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检察机关履职办案通常表现为被动受理、主动监督和诉源治理[13],从数据看,在泉州检察实践中,还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被动监督现象。一些办案人员理念转变不及时不到位,忙于消化被动受理的案件,把主动监督暂放一边,需要更新理念,提升法律监督成效。
(二)服务发展工作存在差距
最高检党组反复强调,要深化理解、充分运用国家法律制度,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保障人民根本利益。[14]从实践看,当前泉州市检察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度、实效性还有待提升,两级检察院出台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意见,理念性的規定居多,具体性的规定较少,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适用,如何把握适用尺度及理解表达方面依然存在困惑,一定程度影响了服务实效。虽然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泉州检察机关探索开展了亲清护企、检察护宝、检察护侨等工作,但是事后服务做得多,体系化有待加强。
(三)自身建设存在差距
检察机关办的案子是当事人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生,法律监督则是专业对专业、内行对内行的监督,需要有旗鼓相当甚至技高一筹的专业力量。泉州市检察工作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善监督现象等,与队伍专业能力“跟不上、不适应”密切相关,专业型、领军型人才,特别是民商事和金融、网络、生态等专业人才短缺,个别地区人才进不来、留不住;队伍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困难往前奔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
四、胸怀“国之大者”,勇当全省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坚持推进案件高质量、品牌高质量、队伍高质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新时代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提供更有力司法保障。
(一)围绕案件高质量,做实诉讼职能、诉讼监督、诉源治理
进入新时代,案件高质量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集中体现为办案、监督、治理的高质量、高水平。首先,要以检察新理念为引领,强化审查把关,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依法准确处理案件,当好犯罪的追诉者、无辜的保护者。认真履行主导责任,加强对逮捕社会危险性、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依法行使起诉裁量权,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增进社会和谐。其次,要坚持“从政治上看”,全面落实中央《意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15]等重要要求,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主动监督,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深入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加快泉州检察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步伐,让数字革命“一子落”,推动检察监督“满盘活”。最后,要强化诉源治理,更好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职能作用,沿着“个案办理-类案梳理-社会治理”的路径,前伸后延把诉源治理做实。
(二)围绕品牌高质量,担当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融入检察依法能动履职,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首先,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对标泉州市委“高举一面旗帜、发挥三大比较优势、做好两篇文章、实现一个目标”部署,持续丰富“亲清护企”品牌内涵,全面推开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等,加强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司法保护,助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其次,围绕泉州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深入开展“检察护宝”专项监督行动,一体推进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保护,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等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最后,聚焦泉州打好新“侨”牌目标,抓实“检察护侨”工作,为建设泉商侨商回归大平台贡献检察力量。同时,立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保护、巡回检察、公开听证、一至八号检察建议落实等能动履职举措,助力泉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三)围绕队伍高质量,加强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推进检察官进驻“党建+”邻里中心,努力打造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检察实践。其次,要以空前力度推进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建设,将青年大学堂、“检答网”“十大业务教材”、同堂培训等作为常态化学习教育平台“矩阵”,持续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和办案检察官,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朝着专业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最后,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16]重要要求,健全完善权力制约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检察官业绩考评和“两书”等机制作用,不断激励爱拼敢赢、团结奋斗精气神,努力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检察铁军。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二级高级检察官[362000]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求是》2022年第21期。
[2] 参见 《“晋江经验”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人民日报》2022年8月26日。
[3] 同前注[1]。
[4] 参见张占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晋江经验”》,中国经济网http://views.ce.cn/view/ent/202211/10/t20221110_38221179.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1月28日。
[5] 参见马峰:《“晋江经验”:国家治理理念之变》,《中国发展观察》2018年第14期。
[6] 同前注[1]。
[7] 参见朱四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晋江探索——习近平晋江经验回眸》,《发展研究》2019年第3期。
[8] 《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1/content_5336540.htm,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2月18日。
[9][10]同前注[1]。
[11] [12]同前注[1]。
[13] 参见《以依法能动履职守护美好生活 开启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新篇章——人民网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2/0307/c1008-3236831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1月22日。
[14] 参见徐日丹:《能动履职融入国家治理的检察答卷——透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起草的背后》,《检察日报》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