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超 李晨香
【热点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时事分析】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在探索道路上曾经试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制度、借鉴苏联模式等,可历史实践证明照搬他国模式都是行不通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大概念,可链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近代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知识。“中国式现代化”所涉及的人口问题、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考点链接】
一、回眸历史,知识点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中国人民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但是,这些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关注时政,命题解读
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③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⑤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⑦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
3.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和具有的首要特征。当前,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哪些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还呈现出总人口增速减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请从“守望精神家园”的角度,谈谈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拓展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現代化。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哪些基本观点?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2)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提升。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事务中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
(4)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积极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推动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典例解析】
一、历史
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思想。因此,C项符合题意。
2.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对封建专制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D.追求民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步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故本题选B。
二、道德与法治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其依据是我国()
①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③公民的人口忧患意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我国之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源于我国的人口现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我国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2.(2022·黔东南州)新华网最近推出“今年你最关心的事——2022全国两会热点调查”,其中,“乡村振兴”受到广泛关注。“乡村振兴”话题热度不减的原因有()
①乡村振兴发展不发展,不影响中国实现中国梦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城乡发展已经实现一体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乡村振兴”话题热度不减是因为乡村振兴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我国城乡发展尚未实现一体化。故本题选C。
【专题演练】
1.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这()
①表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③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④说明我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表明()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我国已经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群众退烧止咳类药品的用药需求,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山东青岛,2000多瓶布洛芬按照10粒一包分装后,投放到600多家药店销售,每包3元,可满足一人一个疗程用药。各地采取措施保障群众退烧止咳类药品的用药需求充分证明()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马上解决③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5.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一转变得益于()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对外开放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五年来,海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自贸港建设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2年第一季度,海南省多项民生数据同比保持增势——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3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 010元,名义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 075元,名义增长7.9%……多组飘红的数据,体现了海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最新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32,二者的差距绝对值扩大到11 020元。资产收入增速远远超过劳动收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连续多年下降,且降幅近20%。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关于社会底层人员的制度保障,如看病难、看病贵,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设施不足,教育成本大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省为什么在自贸港建设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分析材料,为我国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提出三條有效举措。
参考答案:
1.C2.A3.B4.A5.C
6.(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等。
(2)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等。
(3)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等等。
7.(1)①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②推动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推动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2)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