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2023-05-30 10:48樊晓东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苏联国家经济

樊晓东

【内容概述】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彻底打破,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西欧和日本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由一国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各国大多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时序坐标】

【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

一、冷战

1.冷战的发生

(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

(2)背景: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强烈;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的防御对象。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国家”、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魯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②经济上: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德国的分裂

(1)背景: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导火线:柏林危机。

(3)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4)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4.冷战结束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二、欧洲的联合

1.背景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过程

(1)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组织。

(2)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之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欧盟)。

3.影响

(1)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2)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三、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原因: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2)表现: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成就: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消极影响: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2.扩大: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3.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收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4.评价: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由一国到多国

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

2.苏联模式的推广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建交

(1)1949年,中苏建交。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六、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内容: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改行农产品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2)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加强经济刺激。

(2)特点: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3)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轻工业与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七、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

(1)措施: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2)結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2.东欧剧变

(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3)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

(1)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3)过程:“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4)时间:1991年年底。

(5)结果: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八、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2.背景:亚洲和非洲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5.万隆精神: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6.影响: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九、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1.开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1)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后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3)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了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十、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于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1999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问题探究】

探究一:冷战的目的、实质及对世界的影响。

(1)目的: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2)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

(3)对世界的影响: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威胁了世界和平;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军备竞赛推动了科技发展。

探究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原因。

(1)根本原因:制定了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2)主要原因:大力引进与发展科学技术,重视发展教育。

(3)外部因素:美国出于战略需要的扶持。

探究三:苏联解体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④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探究四: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了,为什么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仍然缓慢?

世界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了,但很多亚非拉国家只是获得了政治独立,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旧的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对这些国家发展不利;大部分亚非拉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继续依赖发达国家,受制于人,所以它们的发展道路仍然缓慢。

【跟踪训练】

1.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B.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D.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2.“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A.三国同盟B.轴心国

C.欧洲共同体D.欧洲联盟

3.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4.“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

A.冷战开始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经济危机

5.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埃及独立③纳米比亚独立④“非洲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摘编自《法德百年恩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德两国围绕“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展开的交锋,并说明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作为基础,将其他国家的煤钢企业联合起来,把六国的煤钢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的共同管理之下,确定建立煤钢共同市场,取消有关关税限制……这一机构建立后,西德总理阿登纳说:“此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最终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以兵戎相见的状态。”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法德关系的变化,并概括煤钢联营组建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1.A2.C3.B4.C5.D

6.(1)交锋: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一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答出任意1点即可)

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铁资源成为最主要的工业材料。

(2)变化:从相互敌视到趋向联合。影响:有利于双方历史问题的解决;加强了两国经济上的联系(或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增强了双方的相互信任;消除了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或避免了两国爆发战争)。(答出任意2点即可)

(3)启示:和平促进发展;合作促进发展;对资源的争夺和利用影响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等等。(答出任意1点即可)

猜你喜欢
苏联国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