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议论保持逻辑的同一

2023-05-30 10:48敖小东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论据逻辑力量

敖小东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提倡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逻辑的力量”,单元导语提示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一个具体的单元任务要求为:“小组合作,先分头搜集典型的议论性文章,再共同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厘清其中包含的逻辑链条,推敲其论证的逻辑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学习借鉴。”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笔者在高二年级举行了一次同题作文大赛。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不讲逻辑”的文章:有的概念厘定不清,核心概念未能贯穿全文;有的文章混淆概念,用其他语词替换核心概念;有的文章逻辑层次混乱,论证说理没有次序感,段与段缺乏严密的逻辑衔接。而在诸多逻辑问题当中,最普遍的当是议论不能保持核心概念的同一,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文章立论的核心概念与写作要求的核心概念不能同一,文章分論的核心概念与总论的核心概念不能保持同一,文章的分论不能与分论中的核心概念保持同一。本文选取本次征文大赛的一篇典型文章,进行细致的逻辑分析,以期发现该文在议论逻辑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作文原题呈现与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毛泽东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高尔基

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习近平

请结合材料, 以“青春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高二年级同题作文大赛】

本次同题征文大赛题目为主题式材料作文,由“材料”“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提供了三则名言,导语提出了具体的主题写作要求——围绕“青春的力量”写一篇文章。毛泽东的话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分析,首先这句话在提示我们,青年的力量是属于社会众多力量中的一支,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我们应思考,这支独特力量的“积极”之处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这支力量是最有生气的?结合现实我们可以思考到青年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包括促进社会进步,引领社会风气,改革社会风貌,等等。高尔基的话“青年是一种正在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表达的是青年如果要获取力量也要懂得自我革新,更新观念,提升自我。青年的使命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讲的是青春的力量所应该使用的地方。习总书记的话意指青年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可以大有作为,可将力量完全发挥在有用的地方,但是青年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习总书记的话意在强调青年要完全发挥自己的力量需要什么条件:“迈稳步子”强调的是青年不能急于求成,应踏实前行;“夯实基础”强调青年应有扎实的学识、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久久为功”强调的是青年应目光长远,不追求眼前,放眼未来。

主题式材料作文,“主题”经过了出题人的精心提炼,明确了写作的范围与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统领“材料”的纲,学生需要仔细研读每一则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既要思考材料体现主题的地方,也要批判性地理解材料,思考材料可延展之处。以上作文试题材料部分与主题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提炼为:第一则材料是对“青春的力量”的积极性评价,第二则材料谈的是“青春的力量”的使用价值,第三则材料谈的是配合“青春的力量”应有的做法。面对“青春的力量”这一核心主题概念,需要思考三个问题——青春的力量从何而来?青春的力量用在哪里?青春的力量怎样使用?这是写作可以展开的维度,既可以将三者综合起来谈,也可以重点论述其一并兼顾其他。不管怎样,文章的写作都应集中围绕“青春的力量”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并在行文中与材料要求的核心概念保持逻辑上的同一,体现写作逻辑的严密性。

二、学生原文呈现与诊断

少年负壮志,青春正当时

“青年”一词,之于个人,是一段朝阳初升、万事可探寻的丰茂年华;之于国家,青年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奋勇驱前的机杼;之于时代,青年更是开拓创新、力撼世界的中流砥柱。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吾辈青年当心怀凌云壮志,肩负责任担当,把握这正好的青春。

韶华不为少年留,且怀抱理想,舒展青春年华。青春,往往意味着前路未知,却也潜藏着无限可能。君可见,“最美护士”朱海秀,在危难中心怀理想之灯,勇敢逆行,将青春之力注入时代之响;君可见,“国民才女”武亦姝,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诠释何为“心有惊雷,生似静湖”;“北斗女神”徐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远大之梦承载宇宙之心。“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胸怀鸿鹄之志,脚踏坚定之道。我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当树立青春理想,怀揣远大志向,砥砺前行。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人须在浮躁中把握当下,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他是“海啸级巨浪”,是物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曹原将才能天赋潜藏在低调与沉稳之中,将青春献给勤勉,经年的才思与奋进,让他在所属领域开辟一番天地,在科研道路上锐意进取。青春是热血沸腾的,却也是笼罩在浮躁迷雾之下的,吾辈青年,在欣赏世界的绚丽多彩时,也要坚守初心,以低调沉稳的态度行世,一步一脚印,前路依然在我们脚下。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青年一辈当自觉承担起肩头的责任,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时代梦。 曾记否,在那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时代,“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当无名英雄,不畏万难艰辛,以身许国三十载,终破技术难关;曾记否,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时,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我就去”, 张弥曼毅然投身于祖国急需发展的矿产事业中,数十年如一日,不改初心;曾记否,为解决人民温饱,袁隆平扎根黄土地,埋首农亩,躬耕不懈,终以亩产破千的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问题……立足新时代的你我,仍需手持时代的火炬,倾听时代的强者,站立弄潮前沿,逐浪至最高点。

“青年,如初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吾輩青年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勇攀高峰的竞技者,做乘风破浪的逐梦人。“少年负壮志,奋烈正当时。”

这篇作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篇作文属于“典型”的高中生考场作文,经典的五段三论式,中心突出,结构匀称。从文章的语言来看,这篇作文具有“典型”的高中生考场作文的文采特征,大量的诗句化用,配以一定的文白夹杂的语言,排比句式的运用等,让文章显得文采突出,夺人眼目。从文章的论据使用来看,这篇作文用了大量的现实事例,以期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亮点突出,很容易引起阅读者的注意,但同样,这篇典型的考场作文也有很多典型的逻辑问题,尤其在核心概念,保持概念、观点等的逻辑同一性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只将其作为“典范佳作”,那么将带给其他学生很大的误导。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将这篇文章做一定的逻辑分析:其一,提取文章的中心观点,看其立论的核心概念与写作要求的核心概念是否保持了同一;其二,提取文章的分论,看其分论的核心概念与总论的核心概念是否保持了同一;其三,将文章典型的中间主体语段进行逻辑链条分析,看其分论的展开论证与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否保持了同一。

我们先来抽取主干,把作文总论分论和结论进行提取:

标题:少年负壮志,青春正当时。

总论:吾辈青年当心怀凌云壮志,肩负责任担当,把握这正好的青春。

分论一:(青年人)且怀抱理想,舒展青春年华。

分论二:青年人须在浮躁中把握当下,不忘初心,锐意进取。

分论三:青年一辈当自觉承担起肩头的责任,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时代梦。

结论:吾辈青年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勇攀高峰的竞技者,做乘风破浪的逐梦人。“少年负壮志,奋烈正当时。”

文章的标题突出了青春应胸怀壮志,把握大好的青春时光,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的中心观点鲜明突出,突出了青春应“心怀凌云壮志”“肩负责任担当”,呼应了标题。中心观点的核心概念应为“青春的志向与责任”,而作文的主题核心概念为“青春的力量”,从逻辑学的语词层面来讲,“青春”这一语词似乎与作文的中心观点和主题要求对应上了,但是稍加思考就能明白,“青春的志向”“青春的责任”与“青春的力量”是不同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力量”的解释义项有四个:“力气”“能力”“作用、效力”“能够发挥作用的人或集体”,对“志向”的释义为“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对“责任”的解释有两个:“分内应做的事”“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显然“力量”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力”的方面,与力气、能力、效力等有关联,是与“责任”与“志向”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标题和总论来看,这篇作文的整体写作与题目要求的主题核心概念未能保持同一。

文章的分论有三个层次,我们可以进行简单概括。第一个层次突出要珍惜青春时光,应怀抱理想,这个层次与标题和总论中的“壮志”概念保持了同一。第二个层次突出的是把握当下的重要性,青年要牢记初心理想,锐意进取,这个层次讲的是实现理想应有的姿态和做法,“初心”概念与总论中的“壮志”暗合,与总论的核心概念保持了同一。第三个层次突出的是“责任”概念,倡导青年应承担起家国责任,“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时代梦”,分论中的“责任”一词与总论中的“责任担当”保持了同一。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文章的逻辑链条是明晰的,能一以贯之,从“怎么做”的角度,重点论述理想与责任对于青年的重要性。从分论的三个层次与总论的关系来看,文章中间主体段的写作基本上与总论中的核心概念保持了逻辑上的同一。

我们再来对这篇作文局部的逻辑链条进行分析与诊断,以第二段为例:

总领句:韶华不为少年留,且怀抱理想,舒展青春年华。

衔接句:青春,往往意味着前路未知,却也潜藏着无限可能。

论据一:“最美护士”朱海秀,在危难中心怀理想之灯,勇敢逆行,将青春之力注入时代之响。

论据二:“国民才女”武亦姝,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诠释何为“心有惊雷,生似静湖”。

论据三:“北斗女神”徐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远大之梦承载宇宙之心。

总结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胸怀鸿鹄之志,脚踏坚定之道。我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当树立青春理想,怀揣远大志向,砥砺前行。

总领句的逻辑判断为,青春应在有限的年华里以理想为指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衔接句的逻辑判断为,青春虽前路未知,但应该去实现多种可能。该句与总领句的逻辑衔接严密度不强。论据都应围绕总领句的逻辑判断展开。论据一以朱海秀为例,重点阐述其在理想的指引下,将青春之力注入时代。直到此时,我们才看见该名学生对写作主题概念“青春的力量”的呼应,但未能与本段的分论保持逻辑上的同一,与总领句突出的青春理想与价值的判断不符。论据二以武亦姝为例,重点阐述其以理想为指引,注重行动,心中有想法,但平静似湖。似乎这一例谈的是行动与心态的重要性。直到这里似乎才看到该文与材料的呼应,习总书记的话不就是在强调心态与行动的重要性吗?论据三以徐颖为例,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贡献,“星空”是其理想,“脚踏实地”是其做法,最终实现了科研价值。该论据突出的也是理想与行动的重要性。最后总结的两句话有重复之嫌,可以删其一。从整个段落的逻辑推进来看,在保持概念的同一性方面,该段落做得并不是很好。典型的问题就是论据的使用似乎在呼应材料和主题要求,未能用强有力的论据去证明分论和总论。

三、问题溯源与解决对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第六个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学习目标”与内容方面强调:“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事实上,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大量地存在议论过程不能保持逻辑同一的情况,这其中,“概念泛化”“悬置材料”“论据空泛”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概念泛化”。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概念泛化,是学生议论文立意偏题的常见原因之一。”“议论文写作中立意‘泛化’指文章的立意主题词的概念外延大于精准立意对应的主题词的概念外延。”以本次同题写作大赛为例,我们来看看学生本人关于审题立意过程的自我阐述:

主题为“青春的力量”,对于“青春”,指明写作对象是青年,而“力量”则是青年所展示出来的优秀品质。写作的起点是吾辈青年该如何在尚好的青春中展现青春的力量,展现青年人应有的品质。主体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做法,树立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将个人命运同时代命运相结合(承担时代责任)。开头引出青年该如何做,结尾总结呼吁。

通过学生的自我阐述,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生文章立论与题目主题要求有不符之处,那就是学生误把“青春的力量”等同于“青春的品质”,然后从“青春的品质”这一概念得出立论“吾辈青年当心怀凌云壮志,肩负责任担当,把握这正好的青春”,而这一立论的核心概念又为“壮志”与“责任”。“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品质——青春的壮志与责任”,学生的立意过程明晰了,逻辑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学生并不是没有关注到核心概念“青春的力量”,而是未能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反而思维滑入了另外一个概念“青春的品质”,最终确定了偏离写作主题要求的概念作为立论的核心。所以写作时,学生如能紧抓核心概念进行反复斟酌思考,不轻易用其他概念替换核心概念,避免核心概念的泛化,提高自身写作的逻辑要求,写作偏离题意也就不会经常出现了。

其次是“懸置材料”。学生在立意时往往在读完材料之后,将材料“悬置”,抓住自己感悟到的核心概念进行想象生发,忽视对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这是导致其立论的核心概念与主题要求的核心概念不符的重要原因。“关键词要到语境中理解,因为试题材料都有方向性暗示。脱离材料语境,将关键词置于思维的荒凉旷野,主旨就难以连贯顺畅地得到呈现。”学生立论偷换概念的现象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材料未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名言是对青春的力量特点的概括,高尔基的名言是对青春的力量特点和青年使命的概括,青年的使命不就是青春的力量所应该使用的地方吗?习总书记的话也与青春的力量有关。学生未能从材料的角度思考主题要求,也未能从主题的角度观照材料。所以审读材料时,既要有对材料的整体理解,也要对材料局部进行深入分析。核心概念的提取与概括应该是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重要训练的。

再次是“论据空泛”。当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分论层面逻辑问题频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论据的使用与分论逻辑不符,导致论证不具备说服力。学生在论证时,多是围绕观点去找例子,然后淡化分析,轻率地得出结论。如果仔细分析一些问题作文的主体议论段,可以清楚地发现逻辑链条上的很大问题,有的文章甚至看不到任何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的完整过程,多是自说自话,无法自圆其说。论据与观点的逻辑上的关系得不到任何的呈现。针对此问题,可以重点训练论据“定向转述”的能力。“定向,‘向’是论点的意义指向,定向即叙例朝着这个‘指向’;转述,围绕论点取舍、剪裁、组合材料,以浓缩、简练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概括。定向转述,就是围绕论点对材料进行指向明确的概述,使事实论据与论点的意义相契合。”“定向转述”要求“写作者应有明晰、强烈的自觉意识”,“聚焦论点,指向论点,事实论据的意义与论点高度契合,不偷换概念,不旁逸斜出,追求概念的严密、判断的周全、推理的科学”。当然“定向转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事实论据的积累,离不开平时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同时也要避免在使用时简单化处理。

“真正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将逻辑知识语文化、课堂化的,也就是结合阅读、写作的内容,有设计、有实践,而设计与实践的重点,不是知识概念的识记,而是对逻辑思维规律的认识、把握,在语言实践中的转换,具体地说,就是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和学生的表达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逻辑思维规律来读文章、写文章,由不自觉到自觉形成思维的习惯。”只有将逻辑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论据逻辑力量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麦唛力量 (一)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