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写作是作者思维活动的外现,只有作者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写出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极其重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必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一、生活体验拓展思辨的广度
从七年级开始,笔者每节课课前安排5分钟“热点评说”时间,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基本程序是先介绍一个社会热点,然后引述网络上的各方观点,最后阐述自己的思考。三个环节中,学生个人意见的表达最重要。学生讲完后,教师不评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以微作文的方式进行讨论。有时一个热点问题会持续很长时间,因而学生的关注也随之持续。
“翟天临事件”曾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2019年1月31日,翟天临在网上晒出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引起学生关注。当天的“热点评说”时间,一名学生在介绍翟天临的基本情况、引述其他网友的观点后,发表了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名演员,翟天临不忘学习,甚至成为北大博士后,让人震撼。比我们有才华、有颜值的人都如此努力,何况平庸的我们呢?
2019年2月8日,翟天临在直播中回答网友问题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知网”是什么,引发网友热议。在翟天临受到质疑与指责后,这名学生这样评价:
我很欣赏演员身份的翟天临,但很厌恶博士后身份的翟天临,他的无知让我愤怒。翟天临在学术研究上缺乏真才实学,与他的博士后身份极不符合。
2019年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认定翟天临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其博士学位。这名学生这样评价:
翟天临能成为博士后让人吃惊!这既看出他个人诚信的缺失,也反映出管理的缺失。希望国家加强管理,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成为博士、博士后,这样才能推动祖国的发展与振兴。
观察这三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同一件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这正是思辨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事实上,类似的文字,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微作文。这样的写作训练省时、高效,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思辨力大有裨益。
二、生活体验丰富思辨的角度
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七年级开始,笔者会布置同样的作文:“ 伴我行。”七年级时,学生的作文大多拘泥于“父母伴我行”“老师伴我行”“同学伴我行”等角度。到九年级,学生的作文大多升格为“书香伴我行”“陌生人的善意伴我行”等具有一定思想性的角度。将七年级与九年级的立意角度进行比较,学生认识到:写作文时立意和角度很重要,而立意和角度的选取,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即思辨能力的高低。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便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遇到习以为常的现象,学会问几个“为什么”;听到人云亦云的观点,学会查找资料、理性地做出辨别。
2.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一名学生写了校门前发生的一次车祸。他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自己遇上车祸的经历,并将出车祸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粗心。另一名学生也写了这件事,她以旁观者的角度,不仅发现了出车祸的同学的粗心,也发现了校门口的拥挤与杂乱是这次车祸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后来的作文讨论中,有的学生由车祸本身出发,看到了路面不宽敞、大量家长拥在校门口、缺少交警指挥等问题,还有的學生提出放学时间不合理、路障设置不到位,以及个人素质不高等观点。
看上去很平常的一件事,从最初的关注个人,到后来的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作文内容没有改变,但作文的内涵有了极大提升。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开始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角度,更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同一素材在不同主题的统领下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三、生活体验挖掘思辨的深度
思辨的深度源于训练的梯度。思辨性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教师的指导应纵向推进、由表及里。
九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请以“背好自己的行囊”为题,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笔者利用这道作文题目,有梯度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篇作文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行囊”的内涵。第一梯度的理解是实体的“行囊”,即将“行囊”具体化,如物化为背包、书本等。第二梯度是将“行囊”抽象化。提示语中的三个“有的”,可以抽象为知识、友谊、师恩等。这样的思考,就显得更为深刻。第三梯度,可以围绕题目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将初中三年联系起来思考,亲人间点点滴滴的深情、师生之间的情感、学习中收获的家国情怀等,都是我们应当背好的“行囊”。这样的深度思考,会让作文展现出较好的思辨性。
实际训练中,学生往往会从浅层次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引导,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从低阶思维逐步走向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荆州市江陵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