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双减”背景下,科学减负、提质增效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在的综合评价存在形式单一、指标笼统、功能异化、价值偏差等现象,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校本化综合评价改革的路径,关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增值性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从而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關 键 词 小学生 综合评价 校本化 四线四位
引用格式 田汪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校本化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02):13-15.
为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做到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1]。科学减负、提质增效成为教育改革探索的方向,由此综合评价改革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综合评价模式中主要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指标笼统、评价功能异化、评价主体价值偏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归根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内容和指标界定模糊、综合评价主体与方法呈现单一、综合评价程序与过程处理简化、综合评价结果与使用存在偏差。
基于现有综合评价暴露出的问题,学校根据发展实践,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校本化的实施路径。以“五育融合”为核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内容为蓝本,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业反馈为基准,通过“四线四位”路径,建设学校教育质量内控机制,构建校本化小学生综合评价行动体系(如图1)。依托该评价体系,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学习关系,实现学习资源的充分涌动、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通过综合评价改革,以评促教,构建功能整全的生态助长系统,既包容个性又相互依存,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智慧成长。
一、纵向延展“五育融合·四线并行式”,启动评价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在“五育融合”理念下,从四“线”上以积分累计的形式,由量变引起质变,对评价方式形成裂变尝试。
1.聚焦高质课堂,夯实综合评价“主轴线”
贯穿学期的主轴线是课堂,所以课堂评价也是综合评价的主线。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基础性(本元)、主干性(支柱)和发展性(后劲)等特点。而知识是学科素养生成的本源,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理解、迁移、创新将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来形成学科关键能力。
“主轴线”评价路径如图2所示。
(1)创情境:在创设情境中对前概念形成“前测”。
(2)引启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随堂测试、问答对话、实践操作等形成“过程评价”。
(3)引建构:在新课结束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后测”。
(4)引创生:在课后分层提升中进行“分层评价”,每次累计积分。
2.关注过程阶段,研磨综合评价“辅助线”
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有效进行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以周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
“辅助线”评价路径如图3所示。
(1)适时评价:在常规课堂中,围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适时的评价,赋予积分。
(2)诊断评价:对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诊断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多层次探究、个性化拓展方面的检测,赋予积分。
(3)展示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化活动、综合实践情况,及学习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团队合作、探究能力等进行评价。如手工作品展、绘画书法展、阅读积累展示、个性化作业展示等,组织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在奖励积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促进家校共育,构建综合评价“延长线”
学校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家校互动来多渠道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营造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
“延长线”评价路径如图4所示。
(1)家务劳动 :家长结合书包留校日或无作业日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家务劳动, 如扫地、擦地板、洗碗、学习烹饪、收拾房间、做公益活动等。反馈评价方式:照片、视频、心得。
(2)体育运动:家长每天(隔天)指导孩子进行一项体育运动,阳光锻炼20分钟,如打球、跳绳、散步、做操等。反馈评价方式:照片、视频。
(3)阅读陪伴:家长每天(隔天)陪伴孩子阅读半小时以上(或带领孩子进图书馆或书店一次),设立家庭读书日,营造家庭书香氛围。反馈评价方式:摘录名言警句、读书体会。
(4)亲情聊天:家长每天创造轻松愉快的聊天环境,从孩子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入手,和孩子有一次温暖的沟通。反馈评价方式:与班主任交流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
4.设计体验基点,绘制能力提升“螺旋线”
“双减”背景下,综合评价改革更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多元性建构,使评价指向学生的自由、和谐、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
“螺旋线”评价路径如图5所示。
(1)设计能力螺旋上升体验点。
(2)搭建知识储备、能力提升展示平台。
(3)学生自主选择体验点,发挥个性潜能。
(4)测评螺旋线达到的高度,适时反馈。
二、横向浸润“四评联动·四位一体式”,开动评价助推器
1.“段”位: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期末评测结果,也关注阶段性评价。
(1)以日为单位,开展“日日进”评价。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当日发言、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日常评价,鼓励表现优良、日有所进的学生并发放积分卡。
(2)以周为单位,开展“周周评”。每周不同课程中教师对学生“五育”课程学习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知识获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班主任统计一周积分情况,兑换为成长币。
(3)以月為单位,开展“每月一结”。总结一个月的表现,根据积分、成长币累计数发放奖章。
(4)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学期综评”。评选“五好学生”,颁发单项奖励、学科奖励等。
2.“值”位:增值评价与基础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合格程度,也关注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性,设定“0基础”点,动态调整合格线。语文学科从拼音、书写达标到过关挑战;数学学科从数字书写、简单计算到复杂应用;英语学科从字母、单词记忆到句式连贯;科学学科从现象观察、记录到探究式学习;音乐学科从节奏准确、旋律流畅到个性化演绎;体育学科通过等级达标式进阶成长;美术学科从简笔绘画、精妙构图到创意设计。让基础评价真实生长,让增值评价自然生发。
3.“外”位: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延续传统评价优势的同时构建外部评价体系,一部分无法通过纸笔测试或数据达标来测评的内容,可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五育”评价维度生成综合评价系统指标,以及制作特色综合评价卡,学生、家长与学校一起参与各维度的评价,考察学生校内外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形成共育共为的良好成长氛围。
4.“特”位:特色评价与常规评价相结合
既开展常态化评价,又要关注特色发展和个性发展。除基础课程外,学校积极开设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一体化建构。比如,STEM课程注重学科融合和项目化实践;阅读课程关注“日积月累”和“作品感悟”;智高课程测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美术作品侧重构图、色彩、主题、创意等,既涵盖本学科共同知识点,也尊重学生个性化构思。拓展课程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拓展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等第评价,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作业和活动成果,以及书面考核等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3]。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四线四位”校本化实施,力求通过多样化课程和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高质量全面发展,并充分运用即时性与过程性的家校共评,促进家校交互式解读与理解,拓宽教育评价宽度,双倍提升学生发展动力。通过该综合评价改革力求达成四个创新成果:1. 坚持“五育融合”,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据导向性、客观性、操作性来选择适用于学生成长记录的评价点,建设有根基的学生评价体系;2. 紧扣评价重点,研究评价总表,明确各项指标的具体比例,指标描述做到可操作、可检测,建设有尺度的学生评价体系;3. 改革评价方式,研究应用表现性测验评价,探索应用评定量表评价,创新性使用成长记录评价,实现德育评价生活化、智育评价游园化、体育评价赛事化、美育评价展示化、劳动教育评价情境化,建设有深度的学生评价体系;4. 重视结果应用,通过积分兑换成长币、成长币兑换学习用品、免作业卡、换座位卡、一日小班主任卡等,强调评价结果的优质应用,建设有反馈的学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负责人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答记者问[J].新教育,2021(01):15-19.
[2] 周兴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探索[J].教育文汇,2021(01):4.
[3] 徐晓良.幸福成长是教育的唯一起点与归宿[J].教育,2016(46):66-6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