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发水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与本届读书节的‘读书小书虫评选,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是《飞吧,红头发》,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又是一年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之“读书小书虫”评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来自三年级十五班的徐欣煜显然做足了功课,她口齿清晰,表现得落落大方。
在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像欣煜这样热爱阅读的孩子,还有许多许多。朱永新曾说:“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一语道出了阅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历来注重阅读,一直把儿童阅读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以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影响家长,示范班级引领全校的方式进行推广,形成了师生、家校共同参与阅读的良好态势。
整体推进,课外阅读课堂化
阅读重要,书单的选择更重要。学校从规范阅读内容入手,提前了解、挑选儿童书籍,每学期给各年级学生推荐4本必读书目、5本选读书目。如图画书、桥梁书、儿歌童谣、古诗文以及儿童文学、历史、科幻、地理百科、哲学启蒙类书籍。
精心挑选的书籍仅仅带回家读,能保证阅读效果吗?显然,想要孩子既能读进去又能输出来,教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必不可少。为此,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由语文教师兼任,并根据自班共读书目灵活开展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与交流分享课。
“每周四的阅读课,我是一定不会落下的。有时是让他们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读书的体会和感受,有时是让他们就书中的内容与人物分组展开辩论。更多时候,我只是充当观众,让他们在讲台上各抒己见,我在下面拍照片、拍视频。”谈到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四年级六班的张丽萍老师说道。
同样是上阅读课,五年级五班的教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周五下午,方晓春老师就会打开电脑,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她翻开一本书,学生也翻开一本书,师生共读就在这样一种静雅的环境中启动。任目光在书页间流连,任思绪在无声中流淌,每个人都很享受这种氛围。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方老师已记不清带着学生一起读了多少本书。
如果说遇到一个善读书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那么,拥有一群善读书的老师,无疑是学校的福音。2018年9月,学校成立了“阅慧”多彩阅读工作室。工作室定期开展阅读沙龙,组织成员研读专业书籍,观课、议课,积极探索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项目阅读等课型的研究。目前,在单篇阅读教学中,大家尝试了诵读积累课、儿童诗赏析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大家尝试了主题阅读指导课、大单元整合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大家尝试了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在项目阅读教学中,大家尝试了项目探究课、主题汇报课。阅读课型逐渐明晰,课堂实效明显提升,大家的集体智慧《整本书阅读教案集》也应运而生。
搭建平台,阅读活动多样化
为了使儿童阅读工作得以持续和深入发展,学校还举行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每天课前三分钟阅读活动、每月班级读书展与每年校园读书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南辕北辙》……”每一节课前,随着上课铃声响起的是朗朗的书声。学生或吟诵古诗词、古文经典,或讲故事、推荐好书……在领读员或班长的带领、组织下,每个班的课前三分钟都利用到了极致。
“太好了!又可以交换绘本啦!”每天清晨,这样的声音总会一阵阵地自一年级六班教室里传出来,拿出自己手中的绘本,又接过同学递来的另一本绘本,交换就算完成了。
“流动书袋”是班级读书活动的形式之一,学校还有部分班级借助网络加入了全国“班班有读”,联合家长一起开展了班级共读活动。班级读书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童诗赏析会、优秀诗文朗诵赛等,也很受学生欢迎,活动因班而异,各有特色。
每年4月的校园读书节是学校读书活动的制高点。除了一贯的校级读书知识竞赛、二年级亲子阅读会、三年级美文诵读活动、五年级辩论赛、六年级古诗词大赛,四年级的“课本剧”表演是2022年首次亮相的项目。四年级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演绎,将书本中的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四年级十一班的学生凭着一出《小英雄雨来》勇夺桂冠。
“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中英雄人物的理解,表演对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主题文章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乐在其中,排练也不觉得辛苦。”语文教师刘华慧如此总结这项活动的意义。
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每次都要持续一个月之久,活动时间长、形式多,内容丰富。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项目,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都体验到了阅读的成就与价值,也晒出了自己的读书成果。逐渐形成了学生共阅读、共成长的良好氛围。
此外,学校还广拓校外资源,借助区图书馆、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我是小小讲书人”“小小朗读者”活动。王铭雨获得了“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一等奖。阅读养育儿童精神,也促进儿童身心、智力成长,儿童在阅读中强化内功,在活动中张扬自我。
考评激励,阅读评价可视化
“孩子书是读了,但不知道读得怎么样,到底读进去没有。”面对家长的困惑与迷茫,学校几经探索与实践,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实现了学生阅读数量可视化、阅读成效等级化、阅读评价阶段化的理想模式。
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了“阅读存折”(记录每天的阅读量)和“阅读记录卡”(记录读完整本书的感悟),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阅读经历。“有了阅读存折,学生每天读了多长时间,读了几页,全都登记在册,一目了然。给足了学生閱读的仪式感,也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进度。”学校教务处龚海芝老师说道。阅读存折与阅读记录卡还是学生参评读书节“读书达人”“读书小书虫”时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除了评选阅读先进个人(阅读之星、小书虫、读书达人),学校还会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阅芽”班级、书香班级),并给予表彰奖励。配合学生每周一首古诗词的背诵,学校每学期末举行一次阅读考级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测,学生背诵古诗词达到25首即可提高一个等级并颁发证书。学校还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跨级。学校阅读考核共设立了十二个级别,涵盖整个小学阶段。“我已经拿到八级证书了!”才三年级的徐欣煜一脸自豪,因为背诵诗词量大,她已经超前了两个级别。
家校同行,亲子共读常态化
有了学校营造的良好氛围,家长陪孩子读书,与孩子一起聊书的热情见涨。“每到寒暑假,我都要为两个孩子买很多书。姐弟俩一个读六年级,一个读三年级,都是货真价实的小书迷。家里的书柜全是他俩的书。”六年级九班曹可馨妈妈每次来到学校都要和老师聊一聊孩子读书、买书的事。
自孩子入学,学校就倡议每个家庭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房”,准备种类丰富的家庭藏书,和孩子一起为书房取个富有书香的名字,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每月陪孩子进两次书店。
一系列举措下来,学校亲子共读逐渐常态化,家庭读书不再只是拍照打卡,发发图文,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儿童与阅读是天然相连的,与阅读相伴的童年一定是丰富、浪漫的,被书香浸润过的灵魂一定气质非凡。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与执念,学校必将步履坚定,继续以阅读为航,带领儿童扬帆书海,追寻幸福人生的诗意与远方!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