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校管理转型

2023-05-30 08:30桂成伟
中小学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桂成伟

摘要通过研究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涵,对比剖析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在管理目标方面仍将学生视为教育“产品”,在管理手段方面仍存在技术应用不足或滥用两个极端,在管理决策方面“封闭性”和“凭感觉”仍是常态。对此提出学校管理转型的对策建议:一是秉持价值思维,以师生为中心,做好服务指导;二是秉持技术思维,优化管理操作,追求简洁高效;三是秉持研究思维,深挖数据价值,提升决策水平;四是秉持开放思维,树立平等意识,推动多元参与。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学校管理转型;学校管理决策;价值思维;技术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1-0017-03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整体构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的生态圈研究”(课题编号:FTYB2021-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人类社会多个领域的颠覆性变革,也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巨大变迁。就教育领域而言,经过近十年的“三通两平台”建设,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得到很大提升。2012-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1]但与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速度相比,学校管理效率明显滞后。因此,借助互联网思维推进学校管理转型既是顺势之举,也是必然选择。那么,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基于互联网思维促进学校管理转型,可以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和对管理实践的观察思考,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丰富其内涵,并出现了“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思维”等各种提法。[2]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部分互联网精英根据各自创业经历提出不同关键词,如腾讯CEO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注重“用户体验、互动创新、数据分析、开放共赢”;小米CEO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突出“专注、极致、口碑、快”。经过十多年的讨论与发展,如今人们关于互联网思维已经形成一些共识,如常见关键词有“用户、粉丝、颠覆、迭代、流量、大数据、平台、跨界、社群、碎片化”等。

“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引发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很多研究从技术、规则等多种视角来揭示其内涵。如张媛媛(2019)提出,互联网思维是指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规则、方法等进行思考,并指导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她同时围绕核心、组织结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将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进行对比,指出互联网思维具有以用户为核心、组织扁平化、突出社会协作及去中心化等特征。[3]熊钰(2021)则提出采用“分类式归纳”方式认识互联网思维,包括价值、产品、传播、管理四个维度: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思维、以创新为驱动的产品思维、以关注为旨向的传播思维和以效率为导引的管理思维。其中,价值思维的核心理念是“用户至上”,具体包括理解用户价值、满足用户需要、注重用户体验。[4]

基于对诸多研究成果的学习思考,结合互联网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笔者认为,可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简要归纳为: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思维、追求高效便捷的技术思维、以数据为支撑的研究思维、允许平等表达和参与的开放思维。

对比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当前学校管理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管理目标方面,很多学校仍将学生视为教育“产品”

现代学校兴起于工业革命之后,最初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产业工人,因此学校管理具有“效率至上”“标准控制”等工业时代特点。在此背景下,很多学校往往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产品”,并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则被弱化甚至忽视,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为人所诟病。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学前教育小学化、非零起点教学、初中分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排名、课外辅导机构疯狂发展等,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心理问题增多。近几年,“双减”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正是旨在扭转这些不良的教育倾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2. 管理手段方面,仍存在技术应用不足或滥用两个极端

综观现实,学校管理中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或滥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比如: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高速网络以及电脑、触控一体机、PAD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设备,但在日常办公和教学中只用到它们的基础功能,甚至有的硬件设备在使用几次后就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在管理中还存在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如以各种群“打卡”的方式布置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手机查看和提交作业等,使得师生和家长被技术所“绑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时空和频次上边界不清。

3. 管理决策方面,“封闭性”和“凭感觉”仍是常态

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紧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管理方面作出调整,并且和其他社会主体之间进行密切互动。同時,科学的管理决策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充足的信息和相关知识的有效支撑。但从现实来看,很多学校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一方面,学校作为较独立的组织管理体系仍然相对保守和封闭,对社会资源的使用多是奉行“拿来主义”,难以有效组织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并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作出积极响应。例如: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在线办公和教学成为常态,学校如何更好地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基本退出学科教学领域,学校如何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都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在教育教学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核验、分析、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数据的丰富性、通用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有效利用程度不高。由于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学校管理决策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凭感觉”做决定成为常态。

综上所述,相比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思维转变当前学校管理的思维和方式同等重要。结合管理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作出调整。

1. 秉持价值思维:以师生为中心,做好服务指导

互联网技术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但不论技术怎么发达,都不能凌驾于价值之上,不能只从技术和理性层面去谈论教育信息化,必须从价值层面去思考教育信息化的合理性。[5]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核心,这一点迁移到学校教育中是十分贴切的。以师生为中心,关注师生的真实生存状态,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理应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价值追求。

首先,关注师生的真实感受。通常情况下,学校管理主要关心的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忽视了师生的真实感受,轻则会造成他们幸福感的降低,重则会引起他们的逆反甚至反抗,最终阻碍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在运营中非常注重用户的感受和评价。借鉴这一思路,学校管理也要以师生为重要用户,通过常态化的师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喜爱的班主任评选、党政一把手民意测评等民意调研活动,密切关注他们在校的真实感受,并改进相关服务工作。

其次,满足师生的切实需要。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会通过关键词搜索、网页浏览、线上购物等行为分析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送。学校也可以借鉴这些思路,在帮助師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有所作为。比如:通过关注师生的日常言行,主动发现他们的需求;在学校实施改造和开展活动之前,借助学校网站、公众号、工作群等平台公布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的期待,以此让学校的服务更加贴近师生。

最后,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管理除了要做好对师生的服务,也应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建设,发挥好行为规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通过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引导并改变用户的购物习惯、社交方式等,学校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双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通过建设学科专用教室、组织学生选课走班等,变革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6]

2. 秉持技术思维:优化管理操作,追求简洁高效

互联网平台在运营中经常要做“压力测试”,并采取增加服务器数量、提高带宽等手段,保证高峰时用户能够正常访问。学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加之人员密集、活动频繁,也应该通过优化管理操作完成各项“压力测试”。

首先,保证设施设备的便捷性。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保证各项设施设备的实用便捷非常重要。如针对教师的打印和印刷需求,传统做法是让教师拿着优盘去学校文印室,有时可能还需要排队等待;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OA系统或无线打印就可以保证教师在指定时间接收到印好的材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保证制度指令的简洁性。学校管理中会产生大量制度,平常也有很多上传下达的文件和通知。无论是制度还是文件和通知,一旦复杂就不容易被理解和记住,更遑论执行落实。我们看到,当前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广泛的微博和短视频大多短小凝练、重点突出,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以此为借鉴,学校在出台各种制度或要求时,也要突出关键信息、保证指令简洁,以更好地推动落实。

最后,保证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用户注册一个网络账号往往需要填写很多信息,操作流程复杂;现在使用APP,往往都能用手机号、微信账号等一键登录,操作简单快速。可见,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果断舍弃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如此,如请销假可按程序报备而不用层层审批,使用会议场所可直接用APP根据系统赋权来预约而不必到专门部门登记,等等。

3. 秉持研究思维:深挖数据价值,提升决策水平

对数据的重视不仅是一种工具理性主义,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学校若能重视数据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挖掘分析数据洞察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则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注重数据积累。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采集哪些数据、如何采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师生的基本信息、班级学生成绩、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过程等。同时对于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学校可以采用云存储的方式,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放使用权限,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

其次,做好数据分析。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强化“用数据说话”的思维。当前部分学校已经在这些方面开展探索尝试,并取得一定实效。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开展线上课堂观察数据采集和全员校本培训,并通过对数据的诊断处理,绘制出教师的“个体数字画像”和教研组的“群体数字画像”,进而借助分层研修、互补配对等多项举措,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7]

4. 秉持开放思维:树立平等意识,推动多元参与

对比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动,当前的学校管理仍然以信息的单向传递为主,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群体的表达和参与仍显不足。学校发展不仅需要英明的校长,还需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支持。为此,学校在管理中需要建立平等对话机制,让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表达所思所想,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如可以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发挥青年教师有活力、学习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在参与学校管理中表达意见诉求,而不至于产生“人微言轻”的心理落差;经常与学生和家长开展对话,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促进办学的供给侧改革;等等。

参考文献:

[1] 冯琪.教育部:十年来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EB/OL].(2022-06-21)[2022-09-20].http://www.moe.gov.cn/ fbh/live/2022/54598/mtbd/202206/t20220622_639757.html.

[2] 李晓慧,边桂田.新闻传播学界对互联网思维研究的文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4(8):51.

[3] 张媛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4] 熊钰.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1.

[5]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267-269.

[6] 和学新,武文秀.学校变革理念何以能落到实处—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5):82-85.

[7] 倪幸佳.打开课堂“暗箱”: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教研改进[J].中小学管理,2022(8):26-29.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健身”背景下从业者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析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商业管理的冲击
浅析互联网思维在房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