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凌
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只有一种修辞手法,大多数情况下会三种或三种以上联用。那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凸显景物特色,以表现作文主旨呢?
以下几点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抓住景物显著特点,多种修辞恰当选取
语言中若无修辞,就像不加佐料的菜,让食客提不起兴趣;唯有修辞手法适时点缀,才会色香味俱全。
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三个形象的比喻句,渐次排比,气势迭起。作者准确抓住春之“新”“美”“有力”的特点,分别选取“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喻体,贴切形象,不落俗套,有力地表现了其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畅谈了对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再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同样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对紫藤萝之“盛”进行了生动的描摹,从整体到局部,展示了花的形态美、色彩美;又从外形到内蕴,展现了其情趣美。
二、借助不同描写手法,多种修辞相映成趣
一篇文章中,光运用修辞手法远远不够,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欲扬先抑、对比衬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感官描写等。《春》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同时,还动用了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写出了不同感官对春的体验;满眼的春花让人陶醉,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了满树的果子。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字惟妙惟肖,不同描写角度及写作手法的运用则使语言妙趣横生。
三、凸显文章中心主旨,多种修辞灵活搭配
季羡林的《听雨》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之声,有形有神,多姿多彩,足见作者喜悦的心情。自然巧妙的修辞手法,充分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再如韩浩月《逮春天》中的这两段:
“春天的风瞬间吹遍整个北方。整个北方像一个气球,被一张鼓起的嘴一下子吹满了,不能再吹了,再吹春天就要溢出了、爆炸了。爆炸的春天可不得了,它们会让那些各种颜色的花跟随着一起‘造反,一起‘爆炸。不信你看那些被春风吹过的花朵、花骨朵,哪一个不是一碰就炸、嚣张的样子。”
“不会的,春天的风不会这么张扬。就算它动员起了所有的花草树木,甚至叫醒了地下密集的种子,但当它来到你窗前的时候,还会提前刹住车的,像一个内心大方但表面上又很害羞的人,不敲窗,不说话,就那么在窗外蕩漾着,等待你主动去发现。”
这两部分中,作者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浩荡的春风席卷北方、万物复苏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表现出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时期带给人们的希望。
若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同学们还需把握以下原则:
1.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景物的描摹离不开细致入微的观察,运用修辞手法行文时更需留心,要抓住最显著的那一点展开描绘。
2.发挥想象,增添语言张力。语言之道在于“新”“奇”“妙”,需要用心琢磨所写事物与万千世界的联系,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
3.丰富内容,传达内心温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蕴含情感的景致才能拥有灵魂,才能打动人心,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