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攀 蒋梓淳 张治会 刘忠友 柳健 王昕 张塬烽 李梦颖 黄昊茹
摘要:旺苍县大两镇区位优势明显,产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是旺苍县古茶树的集中分布乡镇。根据古茶树特色农业资源原始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一区六园”空间保护格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园,提出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实现旺苍县古茶树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旺苍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 (2023) 05-66-4
旺苍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侧,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旺苍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独具特色;土壤富硒富锌富锶,适宜茶树生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古茶树分布较为集中并保存完好[1],是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2]。
大两镇属典型农业镇,距县城43.7 km,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地势由北向南层层下降。该镇是旺苍县古茶树的集中分布乡镇,分布区域包括两汇村、永星村、新华村等,区域崇山突兀,壑谷纵横,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土壤多为黄壤、黄沙壤、红土,土壤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生长环境优越。
本文根据大两镇古茶树特色农业资源原始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形成“一区六园”空间保护格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园,提出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实现旺苍县古茶树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开发利用。
1 旺苍县古茶树资源状况
据文献记载,旺苍种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万历年间,鹿停溪内“高阳坡”茶就被列为贡茶进贡朝廷。大两镇古茶树相对集中分布在两汇村陡嘴子等山高坡陡、地广人稀、原生环境茂密的周边区域,地理分布较为不均。根据遥感测算,古茶树群落面积有300 多hm2,区域跨度较大。现今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龄估计有1 000 余年,人工种植茶树树龄也普遍在200 年以上。古茶树树干苍劲,根部呈独株型,有的直径约20 cm,树高约1.6 m,新枝茂密,茶叶叶片厚实。大两镇古茶树数量庞大、品种繁多而集中,是罕见的古茶树集聚区,天然的茶树种质资源库。
2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
鉴于旺苍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园区建设发展的特殊公益性,园区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预留接口”的思路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大两镇区域交通格局、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古茶树特色农业资源原始空间分布特征,大两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园区规划形成“一区六园”的空间格局,即以陡嘴子古茶园为核心建设区,与夏家沟园、阴坡上园、上湾里园、三光洞园、石板河园、韩家梁园形成古茶树保护利用集群。预期将大两镇古茶树保护利用园区建成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高效、利用科学、生态优良、强农惠农的特色农业产业园。
3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
3.1 改善古茶树生存环境
合理划定古茶树群落立体生存区域,为古茶树营造出充裕的生存空间。改善茶园尤其是古茶树保护区环境,清除茶园中的建筑垃圾、腐木、砖石等非自然杂物,恢复茶园的自然风貌。合理选留古茶树周边的人工栽培茶树,清除古茶树冠下的小茶树以及受害严重的茶树,保留树冠直径大于4 m的大茶树。在陡咀子核心园区内,民宿区以北,增设古茶树延伸保护及产业化推广区域,合理补植遮阴树,增加古茶树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在树种上应着力选择落叶或常绿的当地原生乔木,如香樟、红豆杉、落叶松、红枫等,按行距8 m、株距8 m 种植,每667 m2 种植8~10株,使郁闭度达到30%左右,有效调节茶园小气候,减少茶园病虫为害,提高茶叶品质[3]。
3.2 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圃
野生型古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茶树原始的特征特性,具有丰富的变异类型,抗逆性强,是研究茶树演化、分类和进行高抗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为了系统挖掘整理大两镇范围内古茶树后代的基因材料,在陡咀子古茶树保护核心区谭家梁区域通过土地整治与土地利用性质调整,打造古茶树种质资源圃。通过现有弃置宅基地改建专家大院,配套保护与研发中心,加强对古茶树后代的选育与栽培等工作。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圃是今后开展古茶保護和优势品种选育及进一步利用的重要基础。
3.3 加强古茶树后代的选育与栽培
普查大两镇古茶树后代栽培资源,从野生资源和人工繁育资源中筛选出若干发芽早、分枝密、芽头密度大、新梢持嫩性强、芽叶色泽浓绿、抗病虫能力强、抗旱耐寒的优良单株,开展枝条扦插选育,通过试栽对比,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栽培技术。对试验茶苗进行生化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茶苗及变异种的内含物成分(尤其是特殊成分) 及含量。分春、夏、秋3 季制作茶样,进行评审对照,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古茶树后代的适制性。通过观测和记录,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古茶树后代的物候期与生物学特性,将带有古茶树基因的优选茶树资源引种推广至已规划的茶产业区中,提升茶叶品质,扩大种植规模。
3.4 规范古茶树培肥与古茶采摘管理
每年10—11 月在古茶树冠覆盖范围内进行中耕,深度20 cm,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每年5月每株施有机肥5 kg,8月每株施有机肥5 kg,11 月每株施腐熟农家肥10 kg。在垂直树幅边缘处挖深度20 cm环形施肥沟,肥料施入后与土壤充分拌匀并及时盖土[4]。同时间作绿肥,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加强古茶树鲜叶采摘管理,采摘春茶、秋茶,合理留叶,留养夏梢。加强茶园管理,复壮树势,提高古茶树抗病虫害能力。
3.5 发掘宣传古茶文化与品牌塑造
挖掘、整理古茶文化历史资料,建立大两镇及旺苍县古茶文化资料库,做好弘扬古茶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大公关力度,打造适合地方特色的古茶文宣形象。讲好古茶故事,为文旅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依托古茶文化和优势茶叶品种,重点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地方优势品牌,提高本地古茶周边产品的文化软实力和附加值。
3.6 依托古茶园建设茶文化体验园
以古茶树及其后代为依托,建设以古茶树保护利用为主题的茶文化体验园。把部分古茶园划分基本单元小地块,为当地城乡居民以及到访者提供体验作物栽培、采摘、制作等多样化农业活动的场所,满足古茶爱好者以及游客在此感受农作物从种植、栽培到出产的全过程,并且通过私人种植方案的制定满足市民个性化的消费创意、技术创意、文化创意要求。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既有农房改建等,建设古茶文化茶艺体验中心,在此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及杀青、揉捻等制茶生产技艺与盆景设计等农村生活艺术,使之成为观光农业风貌、感受农趣乡情的绝佳之地。
3.7 打造乡村民宿休闲区
以村庄为基础、古茶为特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要素,彰显文化、做强服务。依托历史村落、文化院坝、乡村故事和原生态风貌,融入米仓山文化等地方内涵,在园区内依托既有农房或闲置集体用地,建设园区田园风情和茶文化体验的民宿休闲区。
3.8 做好古茶加工,提高附加值
在古茶风情小镇、古茶园核心区,开展古茶手工制茶。依托旺苍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雄厚积淀,提升改造设备设施,建设以“古茶源茶”为概念的茶叶加工项目,进行古茶有效成分提取,如茶多酚、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以及配套茶饮料开发等精深加工,打造古茶品牌,提升加工附加值。与农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化服务机构、企业等密切合作,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探索开拓园区种养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茶渣、茶籽饼资源饲料循环利用,并努力探索其产业化推广的渠道。
3.9 争創古茶特色历史文化风情小镇
利用古茶产业、古茶文化和大两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争创四川古茶特色文化小镇。对集镇建筑进行风貌改造,与古茶园区风貌融为一体,集约利用大两集镇现有建筑设施,培育古茶手工制茶新型主体,传承古茶文化。体现古茶历史与古茶文化的厚重感。把大两镇建设成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多功能叠加,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和配套完善的农业综合体。在大两镇打造诸葛先生屯军种茶旧址,树立诸葛亮雕像以及诸葛亮教授务农种茶过程的雕塑。村落风貌改造时可选取三国时期蜀国建筑风格,各街巷布置当地风情、民间故事等相关宣传壁画,彰显古蜀人民的智慧、朴素。拓宽大两镇连接县城公路,畅通古茶小镇交通动脉。
3.10 建成大两镇古茶树资源综合服务体
一是建设大两古茶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及农产品交易展销中心。实现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线上线下“双融合”,积极培育园区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电商人才与电商品牌。定期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进行电商创业培训,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网上开店直销农产品。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实现大两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建设古茶树技术综合服务站。按照“综合设置、整合资源、功能强化、设施配套”的思路,整合园区基层茶叶生产服务机构和人员,建设茶叶技术综合服务站1 个,做到“一站式管理”,实行“窗口式服务”,探索创新务实有效的服务形式,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推广、产品示范、项目合作、联合攻关,决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提供茶叶日常生产管理指导、投入品管理、经营主体培育、茶农种植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农机服务等功能。
三是将传统农业从业者从农耕工作输送至农业服务业。延伸茶产业链,根据发展阶段逐步开展农技服务、农机服务、古茶初加工、古茶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旅游服务等产业的推进,将从业者从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工作中剥离出来,但“离土不离乡”,以土地入股,集中建设连片古茶园,将耕作中节省出的人力引导进入到农业服务业。古茶园由培养或聘请的茶叶职业农民进行管理与经营,原土地承包者在享有古茶园业绩分红的同时,也获得了从事农业服务业工作相应的报酬,降低了古茶园的人力成本,为农业服务业提供了人力资源。
4 结语
古茶树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通过以大两镇古茶树资源开发保护园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支持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查清古茶树园区及辐射区古茶树种质资源家底,推动茶叶种业的发展。古茶树园区将建成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农业景观为载体,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为人们提供登高揽胜、避暑休闲、探险怀古、体验茶乡文化、民俗和科普教育服务,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实现旅游与生产、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为旺苍县乃至全市、全省、全国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