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示范效益分析

2023-05-30 16:55:08刘晓珂金青婷黄红星高卓君潘顺顺
中国茶叶 2023年5期
关键词:广东茶叶

刘晓珂 金青婷 黄红星 高卓君 潘顺顺

摘要:为了评估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广绿色高效生产加工技术,对集成化技术示范茶场生产经营数据分别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 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示范茶场栽培管理成本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示范期内示范茶场年均收益为5.37 万元/hm2,比示范前增加了0.62 万元/hm2;示范期内示范茶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收益3 年平均分别为174.44 kg/人、802.90 kg/hm2、5.37 万元/hm2,分别比示范前增长了12.89%、44.35%、13.05%。数据分析显示,技术示范后示范茶场的经济效益高于技术示范前,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茶场收益,并能维持利润稳定增长。本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对示范茶场的技术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为未来本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效益分析;茶叶;技术效益评价;广东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 (2023) 05-60-6

我国茶叶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大国和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国。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不仅是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省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是我国茶叶第一消费大省和第一流通大省,茶产业承担着支撑粤东西北茶区经濟、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据统计,2021 年,全省茶叶实有面积8.93 万hm2,产量13.95 万t。作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广东年茶叶消费量约20 万t,约占全国的1/10;年交易额近600 亿元,约占全国的1/5,稳居全国首位。

为提升市县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区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荔枝、茶叶、菠萝3 个优势特色产业“ 卡脖子” 问题,2020—2022 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提升市县农业科技能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其中,茶叶专项重点围绕茶叶种植规模大、产业无序竞争、缺乏规模化和品质稳定的产品等产业发展瓶颈,优先以清远英德红茶和潮州单丛茶为对象,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科技攻关与示范,集成应用英德红茶和潮州单丛茶品质稳定栽培、鲜叶保鲜储运、在制品存放与品控、精准加工技术等,实现茶叶标准化、精准化生产与品质控制。

针对英德红茶和潮州单丛茶生产加工中制约稳产高质高效的标准化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团队重点集成以下3 项绿色高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1) 土壤高效安全培肥技术、病虫害及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研制茶树专用有机肥、虾肽有机肥、蚯蚓粪肥,集成“生物有机+专用配方”培肥技术;研发茶园智慧管理系统,制定茶园生态建设技术规范,构建“监测预警+窄波LED 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性信息素+生物制剂+释放天敌+间作覆盖控草”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推动茶叶绿色化生产。(2) 茶青贮运保鲜及快速分级技术。研制适用于茶青运输和储放的精准保鲜技术,开发茶青快速分级装备和技术,实现茶青外观和内质分级,形成一套茶青分级标准。(3) 数字智能化加工及品控技术。研发重量传感型智能萎凋槽和茶青萎凋监测装置,开发茶叶精准揉捻技术、茶叶加工专家服务平台,形成集设备、数字化工艺、分析软件于一体的数据化加工与品控技术体系。并在2020—2022年在英德市和潮州市4家茶场示范应用。

本文通过对示范茶场生产经营数据进行技术效益评价分析,评估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的实施效果,旨在为茶叶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在英德市和潮州市进行,综合考察茶场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管理条件、经营主体合作意愿等因素,选择4家茶场作为示范茶场开展上述绿色高效生产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实施期为2020—2022 年,共3 年。设计调查问卷,对4 家示范茶场的技术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获取4 家茶场2019—2022 年的栽培管理成本、加工管理成本、年产值等生产经营数据。4 家示范茶场投产面积分别为100.0 hm2、86.7 hm2、33.3 hm2、20.0 hm2,示范期前和示范期内投产面积一致,生产稳定。

1.2 数据统计

整理调查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示范茶场的单位面积栽培管理成本、干毛茶加工成本、单位面积收益等相关指标,分别从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实施前后示范茶场茶叶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主要经济指标3个角度对技术示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1]。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叶生产成本分析

茶树属于多年生经济作物,新茶园和幼龄茶园产量不稳定,不在茶叶专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内,本文中涉及的示范茶场均为正式投产茶园。控制生产成本投入是茶园管理的重要部分,茶叶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茶场栽培管理成本和干毛茶加工成本[2]。

2.1.1 茶场栽培管理成本分析

茶场栽培管理成本包括茶场的茶园水分管理、养分管理、工具材料、人工费用、色板等其他费用。从表1 可见,2020—2022 年(示范期) 示范茶场的单位面积平均栽培管理成本为4.59 万元/hm2,比2019 年示范茶场的管理成本减少0.63 万元/hm2,降幅为12.07%。示范茶场茶园管理精细,人工成本较高。示范茶场的栽培管理成本主要来源于栽培管理人工费,示范期内示范茶场人工投入平均为2.83 万元/hm2,占栽培管理成本的61.66%。人工投入比示范前减少0.47 万元/hm2,人工投入占栽培管理总成本比重比示范前降低了1.56 个百分点(图1)。示范期内化肥投入比较少,有机肥投入1.09 万元/hm2,比示范前减少0.06 万元/hm2,降幅为5.22%。

自2019 年以来,示范茶场栽培管理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 年示范茶场管理成本为4.20 万元/hm2, 比2019 年降低了1.02 万元/hm2。示范茶场的栽培管理成本下降主要源于人工费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2022 年比2019 年分别下降了0.53 万元/hm2、0.31 万元/hm2, 降幅分别为16.06%、26.96%。示范茶场注重水肥管理,特别是在有机肥的施用方面,目前茶场生产均按照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要求,不施用农药等,主要采用生物防控技術措施。

2.1.2 干毛茶加工成本分析

干毛茶加工成本包括鲜叶采摘费用、炒茶人工费、燃料费、运输费、包装仓储费等其他费用。从表2 可见,示范期内示范茶场干毛茶加工成本为82.73 元/kg,比示范前增加4.88 元/kg。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采茶工和炒茶工工资上涨较快导致的。示范茶场的干毛茶加工成本主要来源于采茶工工资和炒茶人工费,茶场采摘鲜叶以临时雇工为主,分级按照采摘质量给予报酬,采茶季一般劳动力比较紧缺,临时用工费用较高。干毛茶加工制作多以手工为主,部分工艺流程会辅以机械化生产,茶场炒茶师傅多为茶场固定合同工。示范期内示范茶场的采茶工工资和炒茶人工费平均分别为29.95 元/kg、28.99 元/kg,分别占干毛茶加工成本的36.20%、35.04%(图2)。由于茶叶数智化加工设备的研发应用,茶叶加工燃料费有所降低。示范期内燃料费平均为8.82元/kg,比示范前减少1.13 元/kg,降低了11.36%。运输保管费微幅上涨。

自2019 年以来,示范茶场的干毛茶加工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 年干毛茶加工成本比2019年提高19.59 元/kg,涨幅为25.16%。其中,采茶工和炒茶工工资上涨较多,2022 年比2019 年分别增加7.92 元/kg 和12.14 元/kg,涨幅分别为30.25%、45.52%。

2.2 示范茶场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便于判断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能否为茶场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分析示范茶场在技术示范前(2019 年) 和技术示范后(2020—2022 年) 的经济效益,说明技术示范效果。计算方式为:单位面积年收益=单位面积年产值- (单位面积栽培成本+每千克毛茶加工成本×毛茶年产量/投产面积) [3-5]。

从表3 可以看出,技术示范后示范茶场的年收益比技术示范前增长了0.62 万元/hm2, 涨幅达13.05%。示范茶场收益提高主要来源于通过技术应用实现茶场经营管理节本增效。示范茶场通过降低化肥使用,适当提高有机肥的使用,加强了水分管理和品质管控,实施精准加工技术,茶场单位面积总栽培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干毛茶产量(土地生产率)提升明显,2022年比2019年提高了236.40 kg/hm2,涨幅达42.50%(表4)。产量提升带动了年产值稳步增长,从示范前14.30万元/hm2提高到了示范期为的平均产值16.56万元/hm2,涨幅为15.80%。

2.3 示范茶场茶叶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分析茶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实施技术的经济效果,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6-7]。茶叶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生产的干毛茶产量;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茶园所生产的干毛茶年产量;单位面积收益:单位面积茶园所生产的干毛茶年收益。

从示范茶场茶叶生产的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表4) 来看,示范茶场在技术示范后比技术实施前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收益均实现了稳定的增长,说明技术实施效果明显。其中,示范茶场技术示范期内的劳动生产率平均为174.44 kg/人,比技术实施前提高了12.89%;土地生产率为802.90 kg/hm2, 比技术实施前提高了44.35%;单位面积收益为5.37 万元/hm2,比技术实施前提高了13.05%。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1.1 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示范茶场技术示范后的经济效益高于技术示范前。示范期内示范茶场年利润比示范前均有增长,示范期内年利润平均为5.37 万元/hm2,比示范前提高了0.62 万元/hm2。示范茶场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茶叶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收益等关键技术指标,技术实施效果明显。

3.1.2 减少投入是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的优势

整体来看,肥料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占比较大的两项内容。通过精准化的施肥控制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了施肥和用药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栽培管理人工成本投入。调查数据显示,示范期内示范茶场栽培管理化肥、有机肥投入平均1.13 万元/hm2,栽培管理人工成本平均2.83 万元/hm2,分别比示范前降低了0.15 万元/hm2、0.47 万元/hm2。同时,智能化茶叶加工分级设备的研发应用,也使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燃料成本有效降低。由此可见,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应用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茶场的栽培管理肥料投入、人工成本和加工物料投入,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3 栽培管理投入成本高制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茶叶专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集成茶园生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解决茶园栽培模式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导致的茶树自身控害能力弱,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稳定提升的问题。通过“间作绿肥+生物有机培肥+水肥一体化+配方型茶树专用肥”的高效复合培肥技术,解决茶园施肥技术粗放的问题。调查显示,示范茶场比较重视茶叶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施用有机肥较多,搭配施用少量化肥,极少使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控多以绿色防控为主,粘虫板、杀虫灯使用比较普遍,基本不使化学农药。因此,示范茶场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成本较高,其中,有机肥的施用成本占栽培管理成本的23.75%,粘虫板、杀虫灯等工具材料费及其他费用占栽培管理成本的13.72%。

3.2 讨论

3.2.1 广东红茶和乌龙茶产区应加强技术推广力度

茶叶生产加工集成化技术具有劳动力节约型和投入节约型技术的优点,可以使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获得同步降低,具有一定的技术优越性和广泛的技术实用性,适合在广东红茶产区和乌龙茶产区推广应用。然而,茶农的技术选择行为受到种植销售、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茶场的种植规模、能否参加技术培训、能否获得补贴、产品销售单价等。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宣传与培训推广力度,通过甄别不同类型种植户可采用针对性更强的宣传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推广宣传效果。

3.2.2 强化生产技术支持

发挥市县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宣传、培训作用,促进茶农对新技术的认识,提升茶农对技术的认知,提高技术普及率。一是加强茶场生产管理培训,向茶农提供包括有机肥施用、绿色防控、设备使用、毛茶制作加工等配套技术培训,尤其是小规模茶叶种植户。二是加强茶叶销售市场信息反馈,为茶农做好基础性市场调研,方便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展针对性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3.2.3 进一步优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保障广东茶叶产业健康发展、降低茶农生产成本,应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作用,以满足茶叶种植生产中日益多样化的生产需求。调研发现,采茶季劳动力短缺造成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人工费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成本支出,应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集合专业化采茶、炒茶等技术人才信息,并通过各类招聘、人力资源平台发布,进而优化供给渠道。同时,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配套茶叶产业相关的投融资机制和风险机制,有效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4 开展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科学评价技术实施效果是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必要步骤,目前,该项工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如何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经济效果评价,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升和完善。本文仅从经济效益方面对技术实施效果开展评价,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旨在为后续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广东茶叶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广东电力》简介
电力大数据(2022年1期)2022-05-23 07:31:34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3:32
广东舆情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4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