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
把劳动教育理念带入小学教学课程是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要要求,同时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新的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深入发掘劳动教育的本质,并将其合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具体融合途径有以下几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离不开劳动意识的培养,当下小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渥,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念,也无法理解劳动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学会反思”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气让学生想象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养育自己的不易,有些家长会早早起床为孩子做早饭,有些家长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还要孩子辅导功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产生联想和反思,理解家长对自己的爱的同时,培养劳动意识的塑造[1]。
小学生普遍存在劳动观念淡薄的情况,教师如果选择说教的形式进行授课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丧失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为学生打造场景化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中为学生讲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地球——我们的家园”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生活场景中的环境卫生方面的画面,通过课件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并引入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理念,进而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进行垃圾收集和清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既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了解共同爱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其主要行为都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教师必须充当榜样作用,注重对自身的要求,严于律己。小学生的塑造性很强,教师的行为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模范作用,无意之中就会模仿起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必须时刻管理自身行为,用身先士卒的劳动精神影响学生,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的点滴中去,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2]。
小学生处于观念和习性塑造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关于劳动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为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探访古代文明”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内容精彩的小故事为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在故事中关于劳动观念的渗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幫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身为教师必须弘扬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功效,将劳动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点滴进程中,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项劳动,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念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杨颖.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入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文学少年,2021(032):1.
[2]宋万里.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1(25):67-6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 施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