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青 张凤莉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量是减负的最直接途径,但单纯地减少作业量,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延伸及后续学习必然产生影响。因此《意见》中提出建议:在减负的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合理的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等特征合理安排设计,达到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效果,能在减负的过程中达到增效。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连贯性、跨学科、联系生活等角度,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实践策略。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后儒朱熹在《論语集注》如是赞美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自身的素质差异,选择适合的方法并有针对性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中重要的方法和原则。同理,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学生具有差异性,传统机械重复的批量性作业,甚至是层层加码的“题海战术”作业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无法有效完成,个别学生长期在机械重复的基础练习性作业中失去对学习数学的热情等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的定义为:教学是导致学习活动发生的、系统持续的交流活动。要让教学活动对学生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就必须立足长远,着眼整体,从某一节课的知识点“跳出来”。教学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知识累加”,数学知识更是以螺旋上升式贯穿于整个学段的学习中。合理设计知识连贯的作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旧知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既能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让思维得到提升训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融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突出亮点。跨学科通过学科间、领域间的横跨整合,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或学生生活之间的融合关联。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笔者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设计融合其他学科中知识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数学概念上,尝试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三会”为指导思想,打破常规,通过个性化分层、连贯性、跨学科、联系生活作业设计,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中心小学 丁瑞青 张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