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型肛瘘的MRI评价

2023-05-29 07:23周年华张少军钢1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内口肛管肛瘘

张 莲 周年华 杨 浩 张少军 石 丽 黄 钢1,,4

肛瘘,指连接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1]。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以湿热下注型最为多见,中医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中医药为辅的内外兼治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仍相对较高[2]。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术中未能正确处理内口或遗漏了支管、脓腔。MRI对瘘管进行评估,已被证明比以往其他任何检查都更准确,被公认为肛瘘术前诊断的最佳选择[3]。目前,应用MRI 多序列扫描评估湿热下注型肛瘘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311 例临床诊断为湿热下注肛瘘的MRI 表现,以手术结果为对照,探讨其对湿热下注型肛瘘的评估价值。

方 法

1.临床资料

搜集2021 年1—12 月我院收治的334 例肛瘘患者中,诊断为湿热下注型肛瘘者311 例,其中男性267例,平均年龄(40.00±12.14)岁,女性44 例,平均年龄(39.75±10.83)岁,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6)。体重指数(BMI)为(25.14±3.83)kg/m2。病程长短不一,从3 个月至20 余年不等。311 例患者均无克罗恩病史,其中296例(95.18%)首次诊断为肛瘘,15 例(4.82%)患者既往有过肛瘘手术史(复发时间间隔为4 个月~23年),113 例有脓肿切开引流史。所有患者行MRI 扫描后均于1 周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肛瘘。

中医临床诊断湿热下注型肛瘘的标准如下。①符合2016 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出版的《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中肛瘘的诊断标准[4];②符合《中医肛肠科学》第2版[5]中的湿热下注型肛瘘的诊断标准:肛周有溃口,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MRI检查方法

使用1.5 T 磁共振扫描仪(uMR 560,上海联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与体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排空直肠,肛管直肠内插入一次性塑料肛管,深度约5~6 cm,仰卧位,头先进。先行矢状位T2WI FS 成像,再行轴位T1WI、PDWI FS、DWI 序列,斜轴位和斜冠状位扫描分别垂直和平行于肛管的长轴,动态增强采用3个方位T1WI FS以及轴位T1-quick3D-FS序列,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用量为0.1~0.2 mmol/kg,注射速率为2 mL/s。扫描参数:层厚4 mm,层间距0.8 mm。

3.图像分析

所有图像均由2 位高年资医生采用双盲法阅读分析,主要包括主瘘管及分支的数目及走行、内口的数目及位置、脓肿的有无。具体分析如下。①主瘘管:肛周皮肤至肛管、直肠的直径<0.5 cm 的管状异常信号;②分支[6]:分为马蹄形和非马蹄形,其中马蹄形被定义为主瘘管延伸至内口两侧的水平分支;③内口:参照截石位时钟定位,MRI内口显示位置与术中所示在同一象限内则认为诊断正确;④脓肿[7]:T2/PDWI 抑脂图像上表现为局部直径≥0.5 cm 的高信号区伴不规则壁,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壁环形强化,内见无强化脓液或气体影,周围可伴渗出;⑤参考Parks法分型[8]:根据主瘘管的走行与肛门周围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窦、黏膜下瘘、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图1)、括约肌外型6种。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黏膜下瘘与括约肌间型合并为一型。

图1 括约肌上瘘影像

4.手术结果

肛瘘诊疗是本院的特色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明显优势。手术记录均逐项填写,包括肛瘘的位置、走行、长度、粗细、周围炎症等情况以及与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关系,发现脓肿则记录脓液的量值。手术后标本均有病理证实。

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男女平均年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若P<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手术所见比较,评价MRI 诊断湿热下注型肛瘘主瘘管、内口、分支及脓肿的灵敏度。参考Parks 分型,采用加权Kappa 检验(95%CI),评价MRI 诊断湿热下注型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κ≥0.75提示一致性好;κ≤0.4提示一致性差)。

结 果

311 例湿热下注型肛瘘,经手术证实为单纯性肛瘘 195 例 (62.70%), 复 杂 性 肛 瘘[9]116 例(37.30%)。主瘘管371 个,内口374 个,分支82 个(其中马蹄形分支14 个,非马蹄形分支68 个),脓肿53 个(括约肌间24 个,坐骨肛门窝19 个,肛提肌上2 个,肛周8 个),外口370 个。MRI 对311 例肛瘘主瘘管、内口、分支及相关脓肿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94.61%、 90.37%、 93.90% 和100%。 结 果 比 较见表1。

表1 311例湿热下注型肛瘘MRI诊断与手术结果比较

表2 311例湿热下注型肛瘘主瘘管MRI分型与手术结果比较

311 例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经手术证实为窦4个,黏膜下瘘/括约肌间205 个,经括约肌150 个,括约肌上11 个,括约肌外1 个。Kappa 检验计算κ=0.82(95%CI 0.77~0.87)>0.75,说明MRI 分型与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RI 分型与手术结果比较见表2。

讨 论

中医对肛瘘的治法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就提出了“瘘”的病名和治疗方法。现代中医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手术为主,术后配合清热利湿和益气健脾的中药方剂,效果显著。中医将肛瘘辩证分型为湿热下注、阴液亏虚、正虚邪恋三型[5],历代中医普遍认为“湿邪”在病机演变中占有主要作用,临床上以湿热下注型为主,《河间六书》曾有记载:“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甚者乃变而为瘘也。”本次研究发现湿热下注型肛瘘约占311/334(93.11%),这与国内既往的中医流行病学调查结论基本一致[10],所以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湿热下注型肛瘘,探讨MRI 对其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311 例湿热下注型肛瘘中,男女比例为6.07∶1,发病高峰年龄段以31~40 岁为主,BMI≥25 kg/m2者居多,其中有113 例(36.33%)患者有脓肿切开引流史,与孔德伟等[11]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男性的解剖结构有关,男性肛腺导管相对弯曲,分泌物容易滞留,较易引起肛周感染;另一方面肛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12],雄激素分泌旺盛,刺激肛腺的发育,致其排泄不畅,最终发展为瘘,后者与中医中的“湿热”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311 例湿热下注型肛瘘中,MRI 显示主瘘管、内口、分支及相关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4.61%,90.37%,93.90%和100%。另外,本研究共发现14个马蹄型瘘(图2、3),均为肛后隐腺瘘,MRI 显示率100%,11 个主要发生于肛后括约肌间深间隙(deep intersphincteric space,DPIS)(图2),3 个发生于肛管后深间隙(deep postanal space,DPAS),与张恒等[13]的报道相符,DPIS 更易发生隐腺复杂瘘,与之前部分学者认为DPAS 是马蹄瘘发生的主要空间相悖[14],可能是由于未基于MRI 检查导致深部脓肿没有正确定位。

图2 肛后括约肌间深间隙(DPIS)相关马蹄瘘

图3 经括约肌半马蹄瘘

对假阴性及假阳性病例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1)瘘管及分支方面:发现有20个瘘管、5个分支未显示,其中15个瘘管、3个分支是由于括约肌间隙狭窄,管径细小,显示不清;其余的是因为瘘道已完全闭合或纤维化。而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是,误把4个血管影或静脉痔当成瘘管;1 个肛管内新鲜裂口由于T2/PDWI 抑脂显示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错当成瘘管;其余的是由于抑脂不充分,T2/PDWI 抑脂显示明显高信号,尽管增强未显示,但还是错当成是病变。

(2)内口方面:36 个内口未见,主要是由于内口过于细小或闭合,不论平扫或增强均不能清晰显示,尤其当在有继发内口病变时,位于齿线附近的原发内口在MRI 中常不显示;而3 个假阳性病例中1 个是将走行不连续的、内括约肌处点状强化的血管影误认为内口,另外2个是肛门黏膜皱缩伴强化所致。

(3)脓肿方面:共发现53 个,不论是肛周、括约肌间、坐骨肛门窝,还是肛提肌上,MRI与手术完全一致,这与我们之前的报道符合[15]。

(4)肛瘘分型方面:错误分型13例,6例低位经括约肌型看成括约肌间型,3 例括约肌间型看成经括约肌型,主要原因是当瘘道穿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最远端纤维(尤其在肛门前部截石位11点~1点)时,由于这个区域肌肉很薄,二者非常容易混淆,但对手术方式及愈后几乎没有任何影响[6]。2 例高位经括约肌型被误认为括约肌上型,主要是因为其以拱形向上的方式穿过外括约肌深部;1 例括约肌上型被误认为高位经括约肌型,是耻骨直肠肌变异,非常纤细所致;1 例括约肌上型被误认为括约肌外型,主要原因在于术后肛周组织结构紊乱,错误地认为开口是在直肠而不是肛门。

本研究样本数量大,并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了MRI常规平扫、DWI、增强T1WI FS 及T1-quick3D-FS 多序列扫描,通过冠状位、矢状位、轴位3 个不同方向相结合的方式显示瘘管、内口与分支,得到了更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在内口及分支的判断上准确率均高于90%,显示也更为清晰。

综上所述,MR 对湿热下注型肛瘘的诊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均在术前开展。

猜你喜欢
内口肛管肛瘘
尿道内口漏斗各参数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
分段贯穿结扎治疗硕大内庤5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