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以来,江苏等9个省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案例,经各地各校推荐,共遴选了体现江苏特色、有创新、可复制的43个典型案例,其中试点中小学典型案例14个。近期本版将陆续分享省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应用案例,以期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实践举措,切实提升试点工作的成效。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依托技术力量服务未来学习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于2013年9月独立建制,现有东、西两个校区,班级157个,在校学生91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75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学校秉承“普爱尚美”校训,坚持“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办学理念,形成“以人的完美精神为灵魂”的育人文化,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等荣誉。
学校在办好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省市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号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担区域学校共建任务,先后托管了开发区猴嘴小学、景区关里中心小学、连云区云山小學等,提升了共建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注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省市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建设和利用。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先后录制优课300余节。2021年,学校共有15位教师参与国家课程资源建设,他们认真备课、磨课,精心录制优课,课程资源被收录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学校共录制了60余节基础教育精品微课,其中有21节被评为市级优课。
一、保障教学,合理利用资源
2022年3月,连云港市突发疫情,学校紧急制订了“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居家学习方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校居家学习内容分低年段和中高年段进行,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以连云港智慧教育云平台——云海在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为依托,语、数、英学科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开展线上教学。
低年段(一、二年级)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工具发布学习任务单,开展教授、点评和答疑工作,鼓励学生将自己居家读书、学习、做家务等感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同伴之间可相互学习借鉴,坚持每日更新。
中高年段(三至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及时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进行在线答疑,指导学生学习,成立班级互学小组,保障“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在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按照课表提醒学生在线观看相应课程,再集中讲解重难点,根据平台资源布置课后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居家学习的效率。学校多名教师在疫情期间为云海在线“名师约课”栏目录制了多节精品微课,助力“停课不停学”,获得一致好评。
二、助力“双减”,打造特色课程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学校研制“菜单式”课程,形成“一校一方案”“一年级一策划”“一班一课表”的形式,丰富“双减”课程,增设劳动实践和体育特色课程,提高课后服务的品质。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制作特色课程,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打造了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传统体育引入体育特色课程,成立“少年科学院”“节水馆”“气象站”,布控“感知生长”系统,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学探究活动。
三、有效联动,共享优质资源
202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学校。学校按照“六个一”目标(一键连接名师、一屏智慧学习、一站有效化解、一人一个方案、一号走遍全域、一体联动运行)不断努力,发挥智慧校园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利用多屏互动、网络直播为共建校区提供优质资源,促进共建校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引领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学校即将建设完成“双减”课程制作中心,升级录制环境,搭建在线答疑平台;结合学校“西游文化”课程,打造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完善课后在线答疑,让共建校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平台与名师互动。
学校还制订了“苍梧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定期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同时还邀请了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专家先后做了“如何制作精品课件及微课”“以传统手段助力优课教研——优课摄制心得”等专题讲座,旨在提升教师多媒体应用及制作能力。
虽然在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师对平台中的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有待提高。比如在疫情期间,教师对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资源利用尚不充足;平台中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等课程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对此,学校应加强宣传,有效促进家校互动。
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学校,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将继续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合理利用平台资源,不仅要依托平台助力学校开展落实“双减”工作,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也要进一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总结经验,有效辐射,让每一位共建校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也将让全体师生看见网络化、数字化的力量,并使其更好地服务未来更具个性化的教育与学习。
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建构家校共育新课程体系
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联合学校官微平台,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数字资源体系,将国家平台和省级平台资源的充分应用与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促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一、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打造家校共育新范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围绕“创建美美与共的智慧校园”目标,打造智慧校园平台。在框架内辅以有智慧的制度和标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制度和标准转化为驱动力,渗透到校园的每个环节,通过平台智能采集学生学习生活等数据信息,与家长及时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平台,构建更广泛的家校沟通平台和渠道,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不同事项的家校沟通体系,使沟通更加顺畅。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家校共育平台,方便教师与家长进行互动。
互联网技术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通过开展家校信息共享服务,实现家校信息沟通的及时、高效和准确,同时也为家校互动创造了条件,促进家校信息共享。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积极推进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生活状态,真正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二、运用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新体系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和支撑,使家校沟通越来越便捷,也为构建更和谐的家校共育机制提供了可能。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体系,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为促进家校同步发展,学校率先提出“家长大学自己办、家长大学自己讲,终身学习,成长不烦恼”理念,并创新成立了一所小学里的大学——“家长大学”。在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家校共育模式中,“家长大学”通过学校的智慧平台、3D虚拟场景以及5G技术等途径,开设了“读书沙龙”“家长所”“家长微课堂”三大课程。“家长大学”通过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让家长最大程度参与到家校共育建设中来。
疫情期间,学校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考试成绩等做出正确预判,使得学校和家庭都能更具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使得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变得灵活多样,联系更加紧密。家校共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共育更应该将学生纳入平台,而不只是家长和教师两者间互动,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和教师、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增强对彼此的信任。
三、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转变育人观念
首先,要拓宽渠道,为家长和学校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平台,构建统一的家校共育认知维度,选择合理的教育观点。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贯彻“让每一个生命更美好”的办学理念,泰州医药城实验小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学业反馈大数据分析,用任务系统支撑学习过程性评价,用项目式学习、数字展厅等系统激发学生创作与表达欲望,让评价不再“唯分数论”,而是用数据作为评价依据,用智慧获得荣誉。目前,学校已形成学生智慧学习、教师智慧评价的教育教学场景。
其次,积极搭建“家长大学”网络学校,通过家校共育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实现教学规划、教学内容等信息的共享,方便家长随时随地参与其中。为鼓励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六星父母”家长评价机制:一是促进家长自我成长,对家长参加线下线上家长会、专家讲座、“读书沙龙”培训课、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学习等情况进行学时累计,评估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二是组织“家长说”分享,统计家长在校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上育儿经验分享的情况,以及在家庭教育学习平台上参与话题、互动讨论的情况;三是促进家教能力提升,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学生变化等,了解家庭教育成效,并邀请心理专家团队进行辅导,给出进一步的教育建议。
最后,学校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微平台、微互动和校讯通等多元化平台的使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数据采集建模分析系统,形成管理网络,使家校沟通更简单便捷。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顺应趋势,正确看待新鲜事物,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增强家校共育合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镇江市朱方路小学
以智慧教育平台赋能校本化教研纵深发展
“双减”政策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以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育人方式,等等。
教师们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也就是“智慧中小学”App并不陌生。为了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平台,并能熟练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教研教学,开学初的第一次教研活动,镇江市朱方路小学就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了一次平台资源使用培训。培训之后,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平台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快捷。
一、梳理择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学校分学科召开骨干团队成员会议,对教师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的平台使用情况进行研讨,确定了以下两种学习形式。
1.自助式学习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以及难以把握的重难点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对平台中相关资源的自主学习,找到突破口,大幅提升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平台资源的自助式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与时俱进。
2.主題式学习
由备课组长围绕备课组活动主题及教材中的重难点等,选择平台中相关的课例、论文、讲座等资源,形成主题学习清单。活动前,备课组教师针对梳理出的学习清单进行学习;活动中,各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主题研讨。
二、优化融合,促进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双减”背景下,想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镇江市朱方路小学将备课环节作为着力点,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各学科组的日常教研中积极开展“链式驱动型”备课行动,通过“研、议、演、诊”四个环节,有效促进备课质量的提升,真正落实“减负提质”。
研:教师独立研读教材和共案,将教学的核心环节进行整理突显,按核心教学任务、核心教学流程、作业设计的板块拟好议课单。
议:在备课集中研讨时,所有成员对议课单进行交流、调整,吸纳同伴之长,形成组内共识,进而变成组内共同采用的升级版议课单。
教师还可以借助平台研究名师微课、课堂实录以及名师教学设计等,在此基础上吸纳、改进、创新,形成一份有个人特色的高质量议课单。
演:组内选取一名教师对升级版议课单中的核心环节进行模拟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察、评议,对议课单在实操环节中的一些修饰与润泽以及个性化处理提出建议。
面对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绝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而应该让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学情特别是课堂教学重难点加以取舍。针对现实中通过学校教室环境或现有资源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可以适当借助平台资源助力教师“教”,让活动顺利开展。
教师在模拟课堂环节,可以借助平台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活动需求,进一步对课程资源进行切片处理,将适切的资源片段有机融入到自身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课堂环节的预演,组内教师对资源内容、使用时机等进行研讨,最终达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最优化呈现。
诊:规范落实随堂听课制度,对备课的落实情况与议课单进行比对,将落实情况向执教教师以及备课组给予反馈,给出诊课单,执教教师按诊课单要求进行后期整改与完善。至此,整个“链式驱动型”备课行动在课堂落地生根。
教师上完课后,就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名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自我诊断,总结得失,深度反思。
例如一位年轻教师在执教完《庐山的云雾》后,反复观看自己上课的视频与平台中名师上课的视频,对比后发现了问题:(1)自己的课堂功利意识太明显,限制了学生的发展。(2)为了完成教案中预设的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上的生成,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同时也限制了自身发展。
三、依托平台,助力培新达优
高效课堂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群体,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校本教研。
1.作为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的有效补充
在师徒结对的过程中,徒弟去听师傅规定数量、重点课时的课,接受师傅的指导。对教材中其他课时的课,则可以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教学”板块和名师课例等,对年轻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每次上课之前先学习微课,在教案中以二备的形式呈现或者在听课笔记中进行记录,学校定期检查、反馈。
2.开辟骨干教师专业提升新途径
学科团队教师作为骨干力量,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参加培训、学习、听课等渠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名师工作室”也为骨干教师学习提供了新路径。名师的理念与经验值得骨干教师学习、借鉴,并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推广。所以,学校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制订专业提升目标;依托平台加强自身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定期沟通反馈。
以上是镇江市朱方路小学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实践,我们相信:只要利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定能实现校本教研最优化发展。
淮安市白鹭湖小学
家校社合力助推学校创新发展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淮安市白鹭湖小学基于“泛在育人”生态体系,顺应时代需求,创新举措,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根本目标
1.促进课改精神落地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泛在育人”生态,紧扣课改精神,寻求资源整合、生态优化、文化育人新路径,形成学校发展新样态。
2.助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明确“五育并举”的课改要求,加大家庭教育的实施力度,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目标。
3.丰盈“双减”政策服务功能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宽育人路径,有效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
二、组织架构
为了有效融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泛在育人”新样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和各部门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三、重要举措
1.以五育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菜单式学习、主题性研讨、项目化探究等多元举措,将平台资源与品格提升、体能提升、劳动习惯养成等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德育课程,促进品格提升
锤炼品德 利用德育资源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品德。
融德于教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将宪法等法治教育资源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整合,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四个自信”,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润心铸魂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各類德育专题,每周五下午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现场分享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
(2)教学实践,实现以智促教
资源学习 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按计划完成备课、学习研讨任务,以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
精准推送 利用学科微课资源实现教学辅导的精准推送,实现平台资源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
作业设计 “在线作业”栏目汇集全国名校资源,开阔了师生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教师整合作业资源,从学情出发,找准学生的能力生长点,对作业进行再设计。
(3)体育课程,促进身强体健
增强体质 融合平台中体能训练的方法,优化体育训练方式,利用课堂、社团等途径引导学生有效增强体质。
关注健康 组织学生观摩关于矫正姿态、合理膳食等视频,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改善身体机能,指导学生健康生活。
(4)美育课程,塑造美好心灵
重視体验 利用平台中的艺术技能资源开设校级社团,涉及艺术技能20余项。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一项艺术技能,通过体验式学习,最终掌握5~6项艺术技能。
提升能力 汲取平台中展示的艺术活动经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促进学生美育能力提升。
(5)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意识
深入宣传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劳动光荣系列演讲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4个学生一组讲述自己的劳动经历及体会。
技能应用 每周社团课,学生们制作出手串、蛋挞、肥皂等手工作品,并相互传授技巧;每个月邀请市农科所和民间非遗传承人开展劳动主题讲座;每学期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一次公益劳动。
2.以研修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德为先,丰富知识构成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讲话,聆听人民教育家的故事,观看“师德警示录”等,撰写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2)以课为本,提升专业能力
组织教师观看平台课例或专题讲座等,及时评课或交流心得。通过观课例—评课例—叙教学设计—展示课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以研为要,助推课程研发
结合校情,进一步完善了“鹭鸣·听书”“鹭鸣·讲堂”等校本课程。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学习需求的“全人教育”模式。
3.以课后服务推动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依托平台的“课后服务”应用场景与学习资源,结合学校“双减”工作,使平台成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有力保障。
(1)科普育人,促进多元发展
通过科普教育,学生自发动手绘制相关手抄报或用卡纸、黏土等制作相关科技作品,整个校园洋溢着“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2)文化浸润,提升人文素养
“文化艺术”板块中的诗词大会、线上博物馆、非遗文化及摄影等相关知识,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追求艺术美的种子。
(3)经典阅读,丰盈生命成长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相关阅读篇目。学校结合“建党百年”专题,引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内阅读平台中的红色读物。
(4)研学有道,培养爱国情怀
“课后服务”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多个研学基地,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校还结合学生特点规划了线下研学活动,强化学生爱党、爱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4.以家庭教育推动家校育人合力
学校利用平台资源,借助线上课程、线上与线下讲座、线下精准指导的形式,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实现家校教育合力。
(1)观念重塑,筑牢育人根基
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十问十答,结合“家庭教育公开课”制订家庭教育网络课程方案,组织家长学习。
(2)活动优化,提升家教质量
利用平台优秀讲座资源,开展家长学校线上授课,邀请淮安市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校园,为家长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其家庭教育能力。
(3)案例指导,增强育人合力
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利用家委会收集家庭教育个案,组织开展线下家校课堂;开设“和谐亲子关系”等主题微讲堂,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集中评析案例,强化家校育人合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