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榕轩
摘要: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加强数字化保护,利用先进技术创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途径,能为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从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入手,梳理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更新与完善,也能为中国人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精神指引,确保中华民族始终在复兴之路中砥砺前进。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红色文化遗产是共产党人带领我国人民在革命和奋斗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加强红色文化遗产发扬和保护,助力其传承创新,有利于强化对红色事业的保护,也能使红色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展现无限可能。了解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深远意义,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进行合理部署,有利于构建中国化数字化保护策略,也能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
1.育人性与时代性
红色文化遗产本身具备育人性特征,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文化遗产在民族觉醒之时兴起。中国共产党人在拼搏和奋斗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红色文化遗产,有利于爱国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也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土壤。人们通过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了解,能更好地走进英雄的光辉事迹,也能体验革命岁月的残酷战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能在保留真实历史的基础上,使中国人在灵魂深处深刻记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1]例如,利用其育人性为高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能使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篇章,与此同时红色文化遗产也具备时代性特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红色文化遗产的帮助,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能弘扬主旋律,也能在点亮红色文化灯塔的同时继承红色基因。中华儿女在发展过程中必須通过红色文化激励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并在拼搏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2]高举红色大旗,感受红色文化遗产的育人性和时代性特征,根植文化沃土确保华夏文明在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性,有利于红色文化基因的代代相传,也能使现代民众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借助红色文化的领导团结一致,共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2.先进性与公共性
红色文化遗产具备先进性特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既能快速助力民族复兴梦的实现也能在共产党百年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并为我党的继续前进提供动力源泉。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梳理,了解其中存在的先进思想和革命事迹,能在正确的精神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数字化时代助力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型,既能巩固红色文化遗产的主导地位,也能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征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与此同时,红色文化遗产具备公共性特征,作为我国特定阶段形成的文化财富,红色文化遗产不属于某个区域、也不属于某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红色文化遗产本身具备公共性特征和属性,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由华夏儿女共同创造出来的先进文明,这种先进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保护财富,也能为世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感受红色文化遗产的先进性与公共性,能真正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视,也能使其在传承中始终保持鲜明色彩。
了解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传承的价值,能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视,也能推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代化转型。虽然目前部分地区已经积极开始文化保护工作,但由于红色文化遗产的经济性并未有效凸显,导致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后续力量不足。因此了解保护的意义与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可借助保护契机充分开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确保多方共同参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并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关注,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价值和功能。[3]
1.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传播,也能节约保护和传播成本,确保红色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发挥红色文化遗产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政治价值。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有利于强化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梳理,也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存储和传播,能为资料保存工作带来较大便利。[4]另一方面传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在传承过程中却有可能破坏红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虽然数字化技术在保护阶段可能会耗费较多成本,但与传统保护手段相比后期投入相对较少,既能节约资源又能提升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进一步普及和发扬,也能使全球见证红色文化遗产的魅力。
2.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
红色文化遗产本身具备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方面政治价值是指红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情怀,了解红色文化遗产不难发现其以为人民服务这一准则为价值标准,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梳理,能了解共产党为何在艰难岁月中取得胜利。直观记录我党奋斗史的红色文化遗产有利于党和人民始终保持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另一方面红色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不同区域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会以红色文化遗产为旅游价值内核,并借助红色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此加强区域经济开发,以此实现对红色区域的进一步开发和转化,也能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充分开发出来,以此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发展。[5]与此同时强化红色文化遗产梳理,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只有真正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蕴,加强对传承和保护的重视,才能使红色文化遗产真正产生吸引力,并确保数字化技术手段在红色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普及,以此确保培养更多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借助强化收集以及保护,实现数字化传承以及再现;强化红色文化修复,加强数字化保护以及传播;完善数字网络平台,创新多元查询及互动服务;加强有效认识,增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力,能真正完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架构,也能在创新保护格局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我国缺少对文化保护的重视与关注,这也导致部分文化遗产因缺少重视而面临损毁问题。正视问题完善数字化保护策略才能解决问题,确保红色文化遗产在代代传承中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并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强化收集以及保护,实现数字化传承以及再现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逐渐创新与优化,在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需加强收集,完善红色文化遗产种类才能创新保护架构,实现数字化修复,助力红色文化遗产再现,应加强对革命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使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6]首先,应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收集的全覆盖,既要助力不同区域政府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红色文化遗产建档,也要倡导全民族共同加强红色文化遗产收集和保护,才能实现红色文化遗产收集的完善性,并对红色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影像材料等进行系统化存储。基于红色文化遗产的种类加强收集和保护,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情景再现,既能加强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正面引导,也能提升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实现数字化修复时,应对数字化修复进行建档,才能为后期系统性保护奠定良好基础。目前红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处于低迷状态,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但由于红色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因此保护难度也相对较大。地方政府可加强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借助合作增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多方共同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修复贡献力量,以此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新生,可使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7]
2.强化红色文化修复,加强数字化保护以及传播
部分红色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状态,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可强化对复杂性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例如,可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对特定时期的钞票、邮票以及版画等相关艺术作品进行全方位扫描,利用数据采集工作,实现精准再现。三维扫描包括数字化摄影技术、激光技术等相关技术能对物体造型进行精准采集和还原,也能在虚拟化空间内上传相关数据,有利于相关实物转化为数字信号,能提升保护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能避免因人为损坏而再次造成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借助三维扫描技术为观看者提供立体化的成像效果,既能加强有效存储和保护,也能利用数字摄影技术实现三维建模,并以此助力红色文化遗产再现和还原。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三维建模技术对红军人物、生活场景等情景再现,以此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数字文化博物馆,有利于数字化红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播与发扬,也能触动观者心理使其在革命精神的带动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强化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既能提升其传播的辐射力,也能拓展辐射范围,确保公众快速了解多元红色文化,并通过普及感受革命精神和革命背后的牺牲奉献,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使不同民族坚定民族自信,并为文化复兴工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完善数字网络平台,创新多元查询及互动服务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时应建立数字化平台,方便不同民众沟通和互动,并在存档和保护中强化红色文化遗产宣传。区域政府可构建具有区域性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平台,既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也要充分加强区域服务,实现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传承。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自媒体时代政府可通过舆论宣传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并为民间组织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公众平台等向公众推送红色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以此助力不同区域民众通过视频和线上交流的方式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品味红色文化,从而传承红色精神。相关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多方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方便不同民众强化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学习。从现阶段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状态来看,虽然我国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目前社会各界已充分认识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积极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以学校为例,目前学校开始积极倡导学生定期到红色革命老区进行学习,期望以此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将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新时代学生是振兴民族的中坚力量,作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入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队伍,既能壮大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团队,也能在红色文化复兴时期,增强新时代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使新时代学生真正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4.加强有效认识,增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力
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而道远,数字化背景下加强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也能提升保存的完善性和完整性。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在特殊年代下形成的宝贵文化,既有利于增强民众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也能在讲述历史故事中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虽然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但文化收集和保护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许多红色文化遗产虽然仍有遗存,但因保存缺少科学性,导致许多文字类红色文化遗产出现纸张泛黄、字迹模糊现象。区域政府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倡导区域民众参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借助宏观政策提升保护力度,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也能基于现阶段区域红色文化遗产创新保护模式和保护理念,确保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了解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发现目前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力量不足,因此政府可积极倡导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既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帮助新时代学生感受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蕴,也要鼓励其通过多元实践,参与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学生在定期参与中能提升成就感和获得感,也能使红色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区域政府加强重视,在中央领导下制定相关区域性规章制度,既能加大区域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能在规章制度优化时,实现对区域内红色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方便其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也能在其传播过程中凸显应有的教育意义和育人功能,帮助民众树立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并打破文化传承规律使红色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例如,区域政府可将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与保护融入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中。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将红色文化遗产融入于传统文化保护中能使红色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中获取更多资源和财力支持,也能借助保护传统文化的东风使全民共同加强对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注。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借助数字化技术保持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与时俱进既能激发红色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也能拓展传播路径,确保红色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更多人民。借助红色文化遗产创新传承构建现代化红色文化遗产传承模式,能基于革命形势的转变不断构建新的文化艺术传播形式,以此使更多人了解特殊年代下的特殊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涛,蔺宝钢,程圩.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红色文化景观感知研究[J].中国园林,2022,38(02):99-103.
[2]李阳,张永辉,赵永明.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新”路径[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33(04):96-102.
[3]刘丽华,朱丹,魏小贞.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21(10):96-102.
[4]黄薇,夏翠娟,刘倩倩.数字化转型中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03):12-18.
[5]黄薇,夏翠娟,刘倩倩.数字化转型中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03):12-18.
[6]张文馨,李姗姗,张睿,任世晴.社会记忆视域下数字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建构与开发[J].北京档案,2021(06):31-34.
[7]付小颖,王志立.视觉重构:数字化传媒时代红色文化傳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爱好者,2020(07):75-77.DOI:10.16017/j.cnki. xwahz.2020.07.02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