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统计局课题组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近年来,杭州紧紧围绕打造万亿级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目标,聚焦智能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加快打造国内先进的现代装备产业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梯度进一步优化,对杭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贡献进一步显现。
“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是2022年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杭州未来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
根据《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统计分类目录(2021年)》,结合发展实际,杭州明确智能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环保装备、现代能源装备、综合交通装备、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特色专用装备、检测与检测设备和关键基础件为“十大重点产业链”。其中,智能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杭州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方向。
从分布区域看,萧山区、富阳区、余杭区、钱塘区发展迅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均超过200家,其中萧山区最多,达到376家。在三大指标(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量上,稳居前四的分别为滨江区、钱塘区、萧山区、临安区。其中,滨江区遥遥领先,实现产值2144.8亿元、营收2355.4亿元、利润总额208.9亿元,占全市比重均超过30%;在户均效益上,滨江区户均产值16.6亿元、户均营收18.3亿元、户均利润1.6亿元,3项指标均是排名第二的临安区的3倍多。值得关注的是,临安区虽然在三大指标总量上在各区县中排名第四,但是在户均效益上反超钱塘区、萧山区,表现出较强的发展质量。
从分布行业看,除综合交通装备外,其他九大产业链企业分布相对均衡,都在100家以上,其中现代能源装备产业链企业最多,达到439家。在规模总量上,得益于杭州计算机相关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产业链实现产值2205.4亿元。现代能源装备产业链依托企业数量较多的优势,实现产值1303.7亿元。智能装备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作为杭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圈统计重点产业链,分别实现678.8亿元和860.3亿元,也是未来最有希望突破千亿产值的两大产业链。先进环保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其他产业链,整体上规模偏小。
在全面推进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现代能源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链与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其他四大产业生态圈融合程度较高,因此课题组着重分析智能装备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重点监测产业链,力求以重点产业链的突破来撬动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物流装备4条子链。
杭州现有智能装备企业203家。2022年,智能装备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678.8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10.7%;实现营业收入759.1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10.8%;实现利润总额47.7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6.9%。
在发展规模上,智能物流“一马当先”,机器人和增材制造发展迅猛。智能物流装备是智慧物流的基础支撑,主要包括智能存储、分拣、打包、装卸、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硬件制造。目前全市共有智能物流装备相关企业113家,2022年实现产值533.0亿元,占智能装备产业链的78.5%。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依托于杭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雄厚基础,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全市现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3家,2022年累计实现产值89.3亿元、营业收入93.3亿元,分别增长24.1%和23.9%。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被认为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革命,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使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目前全市6家企业隶属该行业,2022年累计实现产值10.9亿元,增长51.1%,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增长34.9%。
在产业分布上,区域集聚逐渐加强,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临安区在杭叉集团、西子电梯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已集聚28家智能物流装备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248.5亿元,占全市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的比重达到46.6%,以物流装备为主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已经成为临安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滨江区依托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以互联网小镇、中国视谷等产业平台为载体,已集聚海康智能、国自机器人等机器人龙头企业,2022年7家机器人企业实现产值48.4亿元,占全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比重达到54.2%。萧山区近年来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化成套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奥展实业、先临三维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2022年数控机床和增材制造产值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63.4%和92.1%。
例如语言《狮王拔牙》,教师引导幼儿讲述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将课堂的精髓之处留给幼儿总结。在总结中,有的幼儿说出以后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不常吃甜食;有的幼儿则延伸出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根据幼儿的话题,我们鼓励幼儿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资料收集,第二天再与同伴一起分享保护牙齿的秘诀。经过了解,在晚上,有的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信息手段查找保护牙齿的方法;有的则通过在图书馆中翻阅相关书籍收集、记录如何保护牙齿。
在转型升级上,传统产品逐渐下降,新兴产品逆势上扬。随着杭州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变革取得实质性效果。2022年,智能装备产业链中的传统产品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如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下降36.6%、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下降22.5%、起重机产量下降12.0%、内燃叉车产量下降11.4%。而新兴产品的产量却逆势上扬,持续提高,如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产量上涨5%、电梯产量上涨2.7%、电动叉车产量上涨4.2%、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上涨17.7%和32.7%。近几年,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的带动下,杭州装备制造业正逐渐走向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汽车电子电控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4条子链。目前,全市共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232家。202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0.3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13.5%;实现营业收入954.8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13.6%;实现利润总额48.4亿元,占生态圈总量的6.9%。
在发展规模上,整车零部件并驾齐驱,智能网联和动力电池基础较弱。杭州目前有8家整车企业和19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2年分别实现产值339.1亿元和446.3亿元,两类企业合计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态圈产值比重达91.3%。汽车整车产量23.4万辆,增长2.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3万辆,增长184.1%。智能网联主要指的是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目前全市仅有6家相关企业,整体规模较小,2022年累计实现产值12.3亿元,增长7.2%。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目前全市共有17家相关企业,2022年累计实现产值62.4亿元,增长17.7%,增势迅猛,但产品较为单一,均为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暂未涉及结构稳定、安全性能高、市场欢迎度高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产业布局上,核心协同错位发展,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目前,杭州汽车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钱塘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地,已基本形成“核心引领,协同配套”的产业布局。其中,钱塘区以整车制造为主,零部件为辅,入选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核心区。萧山区素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美称,近年来,以创新聚能城为载体,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制造,重点布局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配件,并成功入选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协同区。在核心区协同区的错位发展示范引领下,目前全市已集聚以长安福特、吉利、广汽3家为代表的百亿级整车制造企业,以万向、中策、亚太等为代表的近百家亿元以上零配件企业,汽车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协同化发展已初步形成。
在转型升级上,新能源汽车占比较少,缺“心”少“脑”亟须攻克。2022年,虽然广汽在合创新能源车型Z03和A06、吉利在充换电一体车型和纯电车型的上市带动下,产值均呈现大幅增长,但囿于福特规模较大且以燃油车为主,导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整车产量比重仅为26.9%。车规级芯片和动力电池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脑”和“心脏”,但杭州在动力电池、芯片研发设计等新兴赛道上布局较晚。2022年受外部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杭州车规级芯片和动力电池供应一度受到冲击,产业链供应链还未实现自主可控,亟须克服缺“心”少“脑”的产业链短板。
一是缺乏高级机器人。杭州目前虽有海康智能、国自机器人等机器人龙头企业,但机器人产品主要以巡检机器人、叉车机器人、拣选机器人、移/重载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为主,缺乏服务于生活或特殊任务的机器人,比如医疗机器人、防爆机器人、扫雷机器人等高级机器人。
二是缺乏核心软件。当前杭州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在核心技术软件(如人机对话智能交互技术、情感识别技术等高端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如高端芯片)上仍存在较大短板。
一是品牌知名度低。杭州虽有以长安福特、吉利、广汽3家为代表的整车企业,2022年实现产值339.1亿元,产量23.4万辆,但福特和广汽均为分公司,企业话语权不高、车型竞争力弱、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德系、日系合资车及国产长城、长安等第一梯度的品牌车企。
二是产能利用率低。全市乘用车核准产能86.8万辆,但近几年每年度实际产能均在20至25万辆之间徘徊,产能利用率不足30%,不仅远低于上海、重庆、广州等省外城市,而且在省内也低于宁波、台州等地。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杭州虽有以中策橡胶、万向钱潮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知名企业,但大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传动、转向、轮胎等传统领域,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发动机、变速机、三电系统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产品。
二是供应链存在风险。目前杭州汽车产业链呈现抛物线分布,中间强、两端弱的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环节,而研发销售环节薄弱,产业链布局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虽有以赛目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场景落地、示范带动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但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研发测试、应用方案探索等阶段。当前,全国已建设4个国家级的车联网先导区,16个城市获得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杭州均不在其列。杭州在道路测试牌照发放数量、开放道路数量以及测试里程、测试场数量等方面,均落后于国内同级别城市。
一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优化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持续优化升级应用于加工、装配、焊接等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突破具备柔性交互和高仿人化特征的协作机器人和自适应机器人,实现高精度高品质机器人国产化替代。
二是研发设计服务机器人。强化应用于养老、教育、娱乐、商业服务等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服务机器人的融合发展。
三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聚焦关键基础件、核心零部件、高端算法技术等短板弱项,强化创新资源投入、联合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加强产业研发协同和技术协作,攻克核心技术,实现高端产品布局。
一是加快转型。积极引导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长安福特、广汽、吉利总部的战略合作,导入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明星车型,构筑多元化产品矩阵;利用综合保税区进出口优势,提升杭州产汽车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品牌效应。
二是强化招引。及时梳理整车企业核心供应商体系,突出产业链招商的实战实效。围绕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方向,打造零部件产业园,招引新能源汽车三电、车载娱乐系统、智能控制等方面的优质企业。
三是盘活资质。采取兼并重组、内外并购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部分低效车企现有乘用车生产资质。重点关注外资品牌、优质新势力造车企业以及互联网跨业造车的新动向。
一是固强。大力支持三花、万向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传动、转动、电气设备、车身内外饰件等方面的零部件企业加快开拓新能源汽车客户。搭建整零对接平台,扩大市内零部件企业在杭产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比例。
二是补弱。聚焦产业链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招引核心零部件企业。加速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大小三电”系统以及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车载终端等智能网联系统形成产业链。
三是育小。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小微产业园”科技孵化链,持续培育和孵化在汽车电子、人工智能、车联网、自动驾驶软件等相关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
一是发挥杭州数字经济优势,整合传感器、AI、大数据、云计算、地图等领域骨干企业优势资源,引导新能源整车企业与阿里、海康、大华等互联网、5G通信企业加强合作,打造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平台。
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与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互联,建设智能化、信息化运营体系,支持开展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测试及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人-车-路-云”高效协同。规划建设集封闭测试、半开放道路、开放道路、无人驾驶应用“四位一体”的测试示范区,发挥产业示范效用。根据全市布局规划和交通状况,支持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在特定区域的商业化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