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力·阿尔西丁, 阿丽亚·奥斯曼, 袁 梦, 刘俊远, 贾依登·肯加别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肺内科一病区, 乌鲁木齐 830011)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成本高的特点[1],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与公共卫生问题。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疾病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将教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能满足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整合医学教学模式(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是坚持用整体、求实创新、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教学,符合临床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其目标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更早接触临床,培养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3]。本研究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应用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PBL+CBL)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8级影像学专业本科生90人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和前期基础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及教学目标一致。
1.2 教学方法
1.2.1 试验组 (1)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内部横向整合、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知识与肺癌知识整合、临床医学各课程间整合;(2)教学方法的整合: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案例教学法(CBL)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试验组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选出1名小组长,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用临床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达到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课后布置作业和文献查阅,在下一节课进行反馈及点评;(3)教学手段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如钉钉、云课堂)。理论课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影像、典型案例等实现多种手段相结合;示教课结合真实患者,从问病史、查体到诊断金标准及治疗、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4)医学与人文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穿插伦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答疑和总结。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以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为主,依据教学大纲,将肺癌的重难点内容以理论授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 理论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包括单项选择题(35分)、名词解释(25分)和简答题(40分)三种题型,总分为100分。实践考核包括问病史(40分)、体格检查(40分)和肺癌典型案例分析(20分),总分为100分。
1.3.2 教学满意度比较 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包括教学模式满意度和教学效果满意度两个维度[4]。(1)教学模式满意度:对两组学生分别对两种教学模式授课过程、授课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2)教学效果满意度:对两组学生课前、课后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等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8分为满意,<8分为不满意。
2.1 两组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结果比较(分,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2.2.1 两组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89.58±7.54)分高于对照组(86.29±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2,P=0.048)。
2.2.2 两组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增进团队协作能力等5个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课后评分均高于课前评分(P均<0.05)。对照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等6个维度有统计学差异,课后评分均高于课前评分(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课前、课后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比较(分,
整合医学[3]是有机整合医学各领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以人为中心,从个体差异出发,对社会、环境、心理及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渗透,让人体和疾病成为一个整体,培养、建立学生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为整体的临床思维体系。整合医学教学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改变了常规教学中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和案例教学法(CBL)的结合是常见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之一[5]。PBL是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协作来解决问题,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BL是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开展研究讨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提升教学效果[6-7]。PBL+CBL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有研究显示,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
本研究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采用PBL+CBL的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对PBL+CBL教学模式、课堂氛围及流程的合理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方法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课前课后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增进团队协作能力这5个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PBL+CBL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提高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PBL+CBL教学中,每一位学生自由参与分析和讨论,踊跃提出问题,并且在团队协作中,不断与教师互动并交换意见、拓展临床思维,使知识输入实现量到质的改变。对照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这6个维度有统计学差异,课后评分均高于课前评分。课后两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理解深度、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8个维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因考虑可能与样本量不足、学生打分主观性较大、对教师的情感偏向性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PBL+CBL教学模式可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初步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PBL+CBL教学模式表现出了更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