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舟
摘 要: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这些文化中往往蕴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我国的民族精神。因此,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是重要的教育工作。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就尤为适合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我国流传下来无数古人的诗词佳作,让学生对于这些诗词的含义以及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以此来让他们的文化涵养更加丰富,让我国古代的文化能够得到传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创建出合适的情境,在课堂之上对古诗文进行“三味”阅读,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当中身临其境地进行感受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24
在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带领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反复诵读,还应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不能只读不想,否则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依旧没有任何帮助。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让许多的教师都养成了以自己为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和固有思维,在长久的教学中,只靠向学生强行灌输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只能够被迫进行,而不是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方式必然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逐渐降低。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古诗词的具体情境来设计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古诗文的诵读中读出情味、意味以及韵味这三种味道,同时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创新的古诗文作业,以此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古诗文学习领略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对其进行发扬和传承。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1.朗读诗词,领悟诗意之美
朗读自身就会流露出美的感受,诗词朗读更是如此。因为古代诗文有其特别的意蕴、独有的韵律,学生要通过朗读才能领悟。
在朗读教学环节中,第一,教师需带领学生通过在朗读中体会诗词的美言美句;第二,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适当的感情;第三,要辅以长时间的朗读练习。在不停的朗读中,学生能加强理解的水平,能够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意蕴,在大脑中建立画面感,超越时空,和传统文化展开交谈,这无疑是学习积累传统文化的合适方法。
不一样的诗词要应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展开朗读,比如,朗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时,就应下降语气、下降声调来表述词中表露的那种柔婉。读《己亥杂诗》时,要适当加快语气,在适当的段落提升声调,读出诗里的那种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的感觉。读《绝句》时,应以欢快的语气读出开朗的感受等。总而言之,教师需指导学生在不停的朗读中提升自己,沉醉于作品中,跨时代和空间与作者展开感情的沟通,从而得到美的感受与体会。在朗读的方法上,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可以让学生单独展示,也能选用团体展示的方法。前一个能准确掌握学生的优点缺点,而后一个会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加强对诗词寓意的认识,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诗词内容的美。
2.述说诗词故事背景,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内涵
古诗文的写作通常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政治环境等有关。倘若教师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中能对古诗文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方法等展开探究,对教学与研究资料及互联网平台里的原始资料进行梳理加工,革新授课方式方法,就可推动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述说古诗词的背景,渗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古诗时,教师指导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可根据《绝句》里的激昂感情及《春夜喜雨》所表现出来的经历坎坷后仍不沉闷的积极态度,探寻杜甫的人生转变,对诗里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比较解读,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杜甫的诗及其感情,从而能从诗里体会到那时候的局势,促进学生对诗文的进一步理解。
再如,教学《游子吟》时,在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依据“线”与“衣”这两个在平常生活之中常见的东西,将“母亲”与“游子”密切结合为一体,深切展现出母子之间难能可贵的感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经过勾勒的心理状态与动作,从而进一步强化这种母子之间的感情,合理地呈现出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尾句之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讴歌了母爱这种诚挚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之中要深入指导学生深切认知与掌握这样诚挚的感情,并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孝顺父母,学生需要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之中懂得去关爱家人,用自身优良的品德修养、出色的学业成绩来报答父母,从而对学生开展“敬师孝老”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教育。
3.深度融合古诗文之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可以获取真实的人生情感体验
一般来讲,古诗文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感情,教师在古诗教学之中,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去赏析古诗文。学生依据优美精辟的古诗文语言,能够深切体会无穷的文字魅力。教师在古诗教学之中,要给学生深层次解读古诗文之中所具備的中心思想与深刻内涵,从而渐渐解读古诗文中的字词和作者背景、古诗文的艺术创作方法、古诗文语言特点等,指导学生去感悟到古诗文之中的唯美意境、真情实意。教师在展开古诗词教学时,可合理展现出其中所包含的民俗民风、传统民族节日等文化内涵。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依据古诗文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切地让学生认识与理解“重视感情、真诚善良”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展现出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可以合理地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元日》,这首诗展现出春节这一中国最关键的传统民族节日的风俗。这首诗依据传统的年俗文化,合理地展现出新年元日阖家欢乐的热闹现象,“爆竹声中一岁除”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古诗前后照应,合理地展现出过年时万物更新的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中深度融合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依据游戏活动的方法展现出传统春节之中的多种民俗民风,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取真实的人生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要协助学生明确人生观、价值观。在展开低年级古诗文课程教学时,要能合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同时,开展古诗教学对传承中华文化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对经典的古诗文展开重点解读,让学生真正掌握文章的实际寓意,领略作者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仁德、孝敬、谦逊、爱国等中华传统美德,体现正能量。
比如,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时候,在教学以前教师要对王昌龄的背景进行简述,提升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学习欲望,改变课堂教学的乏味局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古诗文作业设计,让学生充分巩固传统文化知识
古诗文的课后作业作为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练习与巩固,对于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中,更需要关心的是同学们学习当中的体验。将课后作业进行创新设计,能够为学生们的课后巩固添加更多的乐趣,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兴趣和激情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老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几乎只会关注学生们课后作业的量,往往会忽略学生们课后作业的质,这样会使得学生们对语文课堂中古诗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感,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汲取和接受。
对于这种学习现象,教师们应当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后作业不是单单用量来考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让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进行更好地巩固和理解,能够吸收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们在古诗文的课后作业设计上,想要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古诗文,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就必须将多样化的元素带入课后作业的设计当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更加良好。
1.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古诗文的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古诗文作业布置中,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到教材中寻找各种文字材料并抄写到作业当中,这对学生来说任务量过于繁重,且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都较为枯燥乏味。将思维导图引入古诗文作业中,就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完成古诗文作业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巩固和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将这些知识在脑海中以图像的方式串联起来,接着就可以将脑海中的图像排列绘制到作业本上。让学生尽可能地少用文字描述,尽量用图像来展现出他们的构思,让学生在完成古诗文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将作业内容系统化,不再需要在教材中死板地寻找各种资料和作业答案,让他们感受到作业负担是有效减轻的。通过布置思维导图式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在脑海中进行理解和巩固,只有当他们对所学古诗文中所描述的画面和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之后,才能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来保证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式作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当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想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让学生先将古诗文中各种知识点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根据思维导图的作业设计,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各诗词所表达的含义,让他们能够对古诗文中所描述的各种传统文化知识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例如,在《浪淘沙》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向学生布置相应的思维导图作业。要求各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课堂中对这首词中所讲的知识和故事,再结合他们的理解和分析展开相应的思维导图绘制工作。但是一般来说,仅靠学生独立绘画而完成的思维导图大多都存在着思路不清晰、内容不全面、结构混乱以及逻辑不通等缺陷,通过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式作业并没有办法充分提升学生对于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无法让他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需要对每个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进行仔细检查,并且对各个学生在思维导图作业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之处进行标记。在接下来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之前所创作的思维导图中的缺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强化教学,带领学生将这一课时的古诗文知识和逻辑顺序进行整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让他们也能够在针对性的古诗文教学中获得不断提升,最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创作出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2.将古诗文作业的设计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
想要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从古诗文作业中理解各种传统文化知识,更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古诗文作业的设计充分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更为亲近熟悉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不再布置书面化作业,通过生活化的实践作业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让他们前往附近的公园或者是花园等地去游玩,让学生们也体会一下叶绍翁在游园不遇的过程中所遇见的景观和事物,让学生们也亲眼观赏苍苔、红杏以及柴扉等植物或景观的样貌,以此来对古诗中每一句的描写有更加深刻和切身的感受。在学生们观赏这些景观或景物的时候,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对所学的诗句进行回味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在经过生活化的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对于这首古诗中所表达的景象和传统文化意味也必然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这些作业中,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参与到其中,并且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对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直接的帮助。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想要充分融入傳统文化知识,就需要教师结合古诗文所具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古诗文中所展现出来的韵味、意味以及情味,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每个古诗文中的情境,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为他们设计更加多元化的古诗文作业,让他们对于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
参考文献:
[1] 杨巧三《新时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茶元素古诗文诵读方法研究》,《福建茶叶》2021年第10期。
[2] 郜雪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新课程》2022年第3期。
[3] 公翠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科幻画报》2021年第9期。
[4] 袁佳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34期。
[5] 刘艳领《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强化吟诵指导的行动研究》,《文渊(高中版)》2020年第7期。
[6] 余亚欣《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