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宇,刘 敏,田梓璇,毕艳青,王靖宇,张星光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列为十大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研究表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与腹部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2-3]。当前我国腹型肥胖上升率较为迅猛[4]。根据2010-2013年中国人口饮食健康调查结果,我国腹部肥胖患病率已经达到45.2 %[5],并且患病率因民族而异[6],这可能与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关。乌拉盖管理区的居民生活具有典型内蒙古民族特点,这会增加疾病发生风险。目前对于这类人群关于腹型肥胖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了解乌拉盖地区人群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及流行现况,探讨其相关危害因素,可为预防并减少腹型肥胖发生和制订符合该特点人群腹型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1对象 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和地理状况,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乌拉盖管理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该地城镇和牧场(随机抽取城镇3个地区、牧场2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在选定地区居住至少6个月的成年居民共计1 507人进行健康和体检方面的面对面访谈并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所有参与者均给予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共计发放1 507份,回收1 507份,本研究在排除信息不完整或未知的数据后,最终对1 231例进行分析,有效率81.7 %。采用经过严密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否、教育经过、居住地等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吸烟、饮酒情况、人均年锻炼情况、收入等。由统一经过正式培训的调查人员对当地居民进行当面访谈式调查来获取数据。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详细解释研究目的和意义,受试者被告知后同意该项研究。
1.2.2体格检查 由经过正式培训的专业测量人员统一进行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
1.2.3测量标准 根据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标准的推荐,BMI<18.5 kg/m2为体重过轻,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根据《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建议[7],腹部肥胖按性别定义:BMI≥28.0 kg/m2,且男性WC≥90 cm,女性WC≥85 cm。将每天至少抽一支烟,持续至少6个月定义为吸烟。将每周饮酒至少1次且持续饮酒半年以上定义为饮酒。将每周至少锻炼一次且每次持续至少30 min以上定义为经常锻炼[8]。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均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受试者穿轻便衣服,赤足。身高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
1.3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2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表示,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用χ2检验;采用多元无条件二维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腹部肥胖的危险因素,采用prism软件制作森林图。
2.1研究人群特征 本研究在排除信息不完整或未知的数据后,最终对1 231例数据进行分析,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的分布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特征
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321(26.1)中学584(47.4)中学以上326(26.5)是否吸烟是294(23.9)否937(76.1)是否饮酒是381(31.0)否850(69.0)是否经常锻炼是874(71.0)否357(29.0)月收入<3000元/月697(56.6)≥3000元/月534(43.4)
2.2不同人群腹部肥胖的患病率 调查人群的年龄在20~80岁之间,根据不同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段及地区特征进行描述。根据腰围界值点筛查本次调查腹部肥胖者399人,占调查人数的32.4 %。随着年龄增长人群腹型肥胖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城镇居民腹部肥胖患病率高于牧场居民(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群腹部肥胖患病率
2.3腹型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高年龄和以荤为主的饮食习惯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图中线段部分意为危险因素的95 %置信区间,图形则表示为OR值的具体数值,当数值位于y=1右侧可认为该因素是危险因素。)。见图1-图3。
图1 腹部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优势比
图2 男性腹部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优势比
图3 女性腹部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优势比
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因病致死的第五位原因是肥胖[9]。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腹部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肪组织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0]。了解不同地区腹部肥胖的患病情况,可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根据乌拉盖地区数据库,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该地区居民腹部肥胖患病率为32.4 %,低于我国平均水平45.2 %[11],但腹部肥胖患病情况仍不乐观。目前有关于乌拉盖地区腹型肥胖流行现状研究短缺。此次初步调查结果与北京房山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提示,乌拉盖乃至内蒙古地区居民腹型肥胖问题虽为良好[12],但近期发表的该地区高血压的研究结果提示,内蒙古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仍高于全国水平[13]。乌拉盖管理区属于牧区,居民生活具有民族特点,提示该地居民有些生活习惯存在不健康、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近年腹型肥胖等疾病患病率上升。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和导致患病率升高的发生机制及原因,男性和女性腹部肥胖的患病率为32.4 %,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居住地居民腹型肥胖流行现状发现,男性腹型肥胖现患率与女性腹部肥胖现患率相等;老年人群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市民的腹部肥胖患病率高于牧民,这可能与地理因素有关。结果表明,20至39岁人群腹部肥胖患病率最低,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年人群应特别加强对健康状况的关注,且应避免随年龄增加腹围持续增大。有报道指出,腹型肥胖的患者比其他类型肥胖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在BMI增幅较小但腰围大于90 cm的人群中,患冠心病的概率和死亡率均会增加[14]。另一些研究证明,腰腹部脂肪的含量越高,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越大[15-16]。根据上述证据,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乌拉盖地区不同性别、年龄腹型肥胖患病情况发现,该地区年龄≥60岁的人群腹部肥胖患病率最高,说明老年人群的腹型肥胖较为严重。针对中年居民缺乏体育锻炼和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可能原因,建议加强对中年居民的健康教育。
在研究人群中,高年龄和以荤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乌拉盖地区居民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这说明随着年龄的提高,人们应当意识到肥胖的危害并开始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目前,内蒙古地区乃至中国北方仍存在大量饮酒的生活习惯,给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有研究表明,城镇居民腹部肥胖的患病率高于牧民[12],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还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和牧场间腹部肥胖患病率差异在不断缩小。本研究结果出现以荤为主的饮食习惯是腹部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7-18]。
本研究在调查乌拉盖管理区腹型肥胖患病率及流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对自然人群腹部肥胖患病率进行了调查,并对内蒙古大样本腹型肥胖提出了建议,为今后腹型肥胖的防治奠定基础。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横截面研究,不能较好地弄清腹型肥胖发生的具体原因,需进一步建立前瞻性随访队列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本次研究分析的是乌拉盖地区2019年收集的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需经过严谨的抽样及分析,并做加权处理。近年来,内蒙古人口流动性较差,总人口数、年龄、性别变化不大,因此此次研究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代表乌拉盖地区腹型肥胖的流行现状。
综上所述,乌拉盖地区腹型肥胖总体患病情况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腹型肥胖患病率较高、流行形式不容乐观的中年人群中,应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中年人是预防和治疗腹部肥胖的关键人群,应重视中年腹型肥胖的防治。年龄、饮食习惯等是乌拉盖地区居民患腹型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大力宣传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引导居民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应提供更多利于居民锻炼身体的活动设施,营造健康社会环境,预防和控制腹部肥胖的发生。居民应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定期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