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刘岳青,王 鹏,2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肝硬化是全球常见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是多种慢性肝病的最终病理结果[2]。肝硬化的病因主要包括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肝硬化的病史特点包括没有临床特征的阶段(代偿期肝硬化)和出现并发症的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和细菌感染等[4];其并发症通常会导致患者住院治疗、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高,所以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控制[5]。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首要临床体征,产生腹水的患者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 %和45 %,明显低于代偿期患者的生存率[6]。肝功能的评估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十分有必要[7]。临床普遍将肝功能Child-Pugh(CP)评分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用于评估肝硬化的预后。尽管两者在许多病例中具有相似的功能,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中,两者的优势可能不同[8]。人体内大部分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9],肝硬化发生后,凝血功能紊乱是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大多数预后评分的关键因素[10]。本研究对临床常规凝血指标与肝硬化患者肝损伤和是否伴发腹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1对象 收集2020年8月-2022年4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2名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7.4±8.96)岁。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并有影像或病理结果支持[11]。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②近期服用过抗凝相关药物;③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将患者依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A级组(n=29)、B级组(n=49)、C级组(n=14);依据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低MELD组(n=45)、高MELD组(n=47);根据入院彩超结果将患者分为肝硬化无腹水组(n=48),肝硬化伴腹水组(n=44)。此外,选取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2.35±7.84)岁。各组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收集肝硬化患者及体检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凝血分析仪(ACLTOP 750)检测凝血相关指标。
2.1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凝血指标比较 对照组PT、APTT、TT、INR低于肝硬化组(P<0.05),PTA、FIB高于肝硬化组(P<0.05)。见表1。
表1 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2.2Child-Pugh分级凝血指标比较 A级组、B级组PT、APTT、TT、INR低于C级组(P<0.05),PTA、FIB高于C级组(P<0.05),且A级组、B级组间PT、PTA、APTT、TT、FIB、I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Child-Pugh分级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2.3MELD评分凝血指标比较 高MELD组PT、APTT、TT、INR高于低MELD组(P<0.05),PTA、FIB低于低MELD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MELD评分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2.4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伴腹水组凝血指标比较 肝硬化伴腹水组PT、APTT、TT、INR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5),PTA、FIB明显低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5)。见表4。
表4 肝硬化无腹水组与肝硬化伴腹水组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2.5患者肝损伤程度及肝硬化伴腹水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和发生腹水与PT、APTT、TT、INR呈正相关性(P<0.05),与PTA、FIB呈负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患者肝损伤程度及肝硬化伴腹水与凝血相关指标的相关系数
2.6凝血指标对肝硬化伴腹水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结果显示TT、APTT、INR对肝硬化发生腹水具有预测价值;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7s、31.4s和1.755,AUC值分别为0.662(95 %CI:0.550~0.773)、0.699(95 %CI:0.593~0.804)和0.716(95 %CI:0.611~0.821)。见图1。
图1 凝血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水的ROC曲线
本文按照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和有无腹水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增高及伴发腹水,PT、APTT、TT、INR逐渐延长,PTA、FIB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凝血指标中的TT、APTT、INR对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水具有预测价值。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最终结果[12]。Child-Pugh分级与MELD评分是最常用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方法[13]。急、慢性肝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凝血、抗凝血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指标异常,特别是在重症肝炎、肝硬化中最为明显,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等都将凝血功能列为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4]。两者共同的评分指标包括PT和INR,提示凝血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情况有一定联系[15]。
临床通过检测凝血指标来评估止血与血栓形成[16]。Stotts等[17]认为PT及APTT的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肝硬化患者肝损害时合成促凝血因子减少。实验将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分析数据得出A级组、B级组PT、APTT、TT、INR低于 C级组,PTA、FIB高于C级组; Peng等[18]研究认为肝损伤存在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失调,以及凝血指标的异常,随着Child-Pugh评分的升高,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此外,实验对比了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显示高MELD组PT、APTT、TT、INR高于低MELD组,PTA、FIB低于低MELD组。研究发现,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的升高,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INR值增加,PTA与FIB含量逐渐减少。提示随着肝功能损伤的加重,肝脏合成参与凝血的蛋白质与凝血因子相应减少,止血能力降低,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PT、APTT、TT、INR呈正相关性,与PTA、FIB呈负相关性。这进一步验证了凝血指标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之一,提示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预后和生存率[19]。实验结果显示肝硬化伴腹水组PT、APTT、TT、INR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TA、FIB低于肝硬化无腹水组。胡坚方等[20]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PT低于肝硬化伴腹水组,与本实验结果相符。腹水的产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相关,因此,实验结果依旧提示凝血指标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一定关联。ROC曲线结果表明,凝血指标中TT、APTT、INR对肝硬化发生腹水具有预测价值。AUC值越大,诊断价值越大[18]。因此,凝血指标对于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水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目前临床尚缺乏对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功能有效全面的评估手段[21]。若想进一步对凝血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将更多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并发症纳入研究。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且TT、APTT、INR等指标对患者是否伴发腹水具有预测价值。因此监测凝血指标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