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与“教”“学”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行动要素,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关键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包括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生动评价和平实评价、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测试评价和量表评价等。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学习行为,既可以发生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用评价呈现和还原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也可以发生在學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前,用评价给出问题方向和基本标准,指引学生学习,还可以用赏识性、期望性、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6-0091-06
“教”“学”“评”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行动要素。长期以来,“教”被放在突出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课堂评价,多将着眼点放在了教师“教”的行为上。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得到了应有重视,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但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的行为,以及“评”在推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仍然不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1],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作用凸显了出来。那么,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哪些?又如何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呢?
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式
从组织形式上看,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方式。但在评价的多元主体中,教师仍是评价“主角”,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施动者。我们首先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方式,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借鉴和实操参考。
(一)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我们稍后单列分析。与语言评价相对的,是非语言评价。非语言评价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非语言方式为手段,比如运用副语言、眼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空间站位等;二是以评价为目的,能够向学生传递肯定或否定等信息,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感态度[2]。
具体而言,非语言评价有五种形式。一是副语言,也就是附着在“语言”之上的重音、语调、语气等。教师可以运用副语言系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从而实现评价目标。例如兴奋、高昂的语调可以用来表扬学生,低沉、严肃的语调可以用来告诉学生犯错的严重性等。二是眼动作,注视、环视、瞪眼、眨眼等眼动作,都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评价,以表达教师的评价用意。例如学生消极怠工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我们可以“瞪眼而视”,以告诉他“怎么会这样呢”;又如学生由于失误而沮丧时,我们对其悄悄“眨眨眼”,暗暗告诉学生“老师不在意你的答案是否完美,你已经努力了,继续加油!别沮丧!”三是表情,表情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具有泛文化性,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微笑用来表达肯定、满意、赞许,并借此激发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严肃通常用来表达某种不满,例如当学生吵闹影响到课堂秩序的时候,严肃的表情可以告诉他们此时行为的非正确性,从而起到稳定课堂秩序的作用。这些表情的变化,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评价作用。四是肢体动作,竖大拇指、侧首、碰触、鼓掌、握手、拍肩膀、点头、摇头等肢体动作均可用于教学评价。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侧首表示用心倾听,是对学生言语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碰触在不同的情景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或者表示“你表现很好”,或者表示“你刚才犯了一个小错误,给你一个提醒”等。鼓掌表达肯定和强烈的赞美。握手是友好的肯定。拍肩包含鼓励和爱意的肯定等。需要说明的是,肢体动作不具有跨文化性。五是空间站位,例如学生站立回答问题时教师走近他,或表示对他的重视,或是在提醒他声音小了。不言语地走开,是某种意义上的否定等[3]。
与语言评价相比,非语言评价有其显著长处。一是非语言评价可以与教师其他教学行为同步进行,成为其他教学行为的辅助手段,既实现评价目标,又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二是非语言评价可以尽量缩小“负面评价”结果的传播范围,有效保护被评价对象的自尊心。三是非语言评价由于其采用形式的特殊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和情感的温度。四是丰富多彩的非语言评价形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感召力和亲和力。
(二)生动评价和平实评价
讨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从介质上看有口头评价语言和书面评价语言,从内容上看有知识评价语言、思维能力评价语言和情感态度评价语言,从目的看有激励性评价语言、引导性评价语言和矫正性评价语言,从功效看有正效应评价语言、负效应评价语言和零效应评价语言等[4]。这些分类方法,为我们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提供了开阔的思路,也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提供了参考。笔者参照文章语言风格分类的方法,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分为“生动评价”和“平实评价”两种形式。
生动评价,强调评价语言的生动性,要求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通常有比较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董一菲老师执教《归园田居》时有如下两处评价:“说得太好了!有一颗诗心的孩子才会有一双发现诗美的眼睛,中国的绘画从红绿山水到水墨山水,墨分五彩,这个孩子发现了。”[5]170“哎呀,林徽因的对联也被你‘盗来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里人间四月天,送给陶渊明了,稍作改动,一字千金。”[5]173这里,董老师的评价语言,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生动性,善于凝练语言,巧用四字短语,褒用贬义词“盗”赞美学生活用知识,让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在评价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二是诗性,评价语言充满诗性的灵动,自然流畅,有很强的画面感,“诗心的孩子”与“发现诗美的眼睛”点亮学生的诗性。三是有着鲜明的情感色彩,在恰到好处的夸张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这个孩子发现了”包含意外的惊喜,“稍作改动,一字千金”用夸张的语气表达热情的赞美。
平实评价,更追求评价语言的朴素性、具体性和逻辑性。例如,笔者某次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如下的评价:“某同学作答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他写出了③④两个段落的序号,两个答案排列很工整,这是一种好的作答习惯。第二,他准确地抓住了‘量子力学‘爱因斯坦‘进化论‘挑战这些关键词。第三,他对第④段的概括‘进化论被挑战,和文章标题‘科学不怕挑战相呼应,这说明他准确理解了短文。”这一评价便属于平實评价,也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条理性强,条分缕析地为学生做出评价性分析。二是逻辑性强,三点评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三是能给学生具体的指引,评价语言指出了学生作答的优点具体表现在哪里,有利于学生清晰明确、巩固强化,也方便其他学生借鉴学习。
(三)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是两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放在课堂教学语境中看,它们所追求的侧重点和运用的手段有所不同。质性评价,以“语言”为手段,是语言评价的一种,侧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做出价值性判断。量化评价,以“分数”为手段,侧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做出数量描述或水平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通常需要有效融合两种评价方式,避其劣势,用其所长。下面,我们重点讨论量化评价。
从量化方式上看,量化评价有“百分制”“十分制”“x分制”“积分制”“等级制”等不同形式,这些不同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百分制”“十分制”通常用于评价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规模的学习项目或学习活动,例如学生课堂集中创作的小作文、小组合作的探究作品等,这两种计分方式学生熟悉,其满分对学生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x分制”通常用于对某个具体问题学习结果的评价,“x”的设置通常根据问题本身确定,部分教师会参照同类中考试题的分值设置标准。例如广州地区教师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涉及“人物形象”分析问题的教学评价,通常会采用“4分制”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这一量分策略即参考了中考试题的分值设置标准。“积分制”是教师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手段。课堂评价实践中,可见的场景包括举手回答问题积分、作答正确积分、为小组做出贡献积分等。“等级制”是模糊了的量化分数,操作更为便捷,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口头作答或书面作答。以上不同的量化评价方式,实际操作中各有优劣,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取决于运用场景的需要。
(四)测试评价和量表评价
测试评价和量表评价,是两种比较正式的量化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低于语言评价、非语言评价等评价手段,但评价的效率却远高于其他评价手段。
测试评价,就是教师利用提前编制的试题等,测评学生的学习结果。从测试题本身的编制情况看,我们需要做好三点。第一,试题编制要简明扼要,题量适中,符合课堂测评的实际需要,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在5~10分钟完成作答为宜。第二,试题编制要严密呼应当堂所学,紧扣课程教学目标,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忌讳测试内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左。第三,试题要突出水平测试的性质,要能够起到诊断教学、激励教学的功用。从测评介质看,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传统的纸笔测试,这种方式避免多种设备切换干扰学生注意力,缺点是教师需要更多时间统计评价结果。第二种选择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在线测试,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快速统计评价结果,以用于调整教学。测试评价,作为相对严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需要我们做更精心的准备,精心编制试题,科学选择工具,严格组织程序,以提高测试评价效益。
量表评价,就是利用提前编制的量表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编制量表”和“运用量表评价”是运用量表评价的关键环节。量表的编制和运用量表的评价过程,都要紧扣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要实现的评价目标。如量表1,教师用来评价学生作答“人物形象分析”问题,意在通过评价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用“中心句+支撑句”的句式结构分析人物,先给观点,再做分析。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观点”和“事例”的一致性,所做的分析要和所给出的判断一致。三是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为此,教师从“结构严谨性”“内容一致性”“语言通顺性”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三条评价细则。而在应用这则评价量表时,教师逐一引导学生对照量表评价作答,依次赋分,以强化量表的应用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评价目标。
二、课堂教学评价重在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
当下,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学生学习不得要领,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缺失。一是课堂评价简单化,多流于“好”“很棒”“了不起”“有待完善”等较为空泛的评价。二是教师的评价更重视显性的结果,往往忽视学生问题回答的思维过程。三是随意性较强,缺少深思熟虑的标准,未能给学生指出具体明确的方向。四是较多评价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在程序、方法等指引上做得不够。针对这些,笔者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点建议,以更好助力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度发生。
(一)呈现和还原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
“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用“评”呈现和还原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笔者在《详细地说出思维的过程》一文中记录了如下一个案例。针对学生回答“(《台阶》一文中的)父亲感叹台阶低,渴望有新台阶,并为之准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教师给出了具体的评价:“宋同学的概括,有三点非常值得肯定。第一,概括按照‘什么人怎么样的格式进行,准确概括了‘父亲怎么样。第二,‘感叹‘渴望‘准备三个动词提炼准确,都非常好地概括了父亲在造台阶前的行为表现。第三,我们看宋同学的课本,他提炼的这三个动词都有文本依据,比如他圈点了‘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句话,并在文章中批注了动词‘渴望。”[6]
以上案例,从“呈现和还原学习过程”角度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第一,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过程条理化,分为三个点,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第二,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具体化,用什么句式,选用什么词语,如何得出结论等,都具体清晰地呈现了出来。第三,从学生课本的圈点批注中寻找思维的过程,指出学生提炼动词的“文本依据”,完整还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类似这样“呈现和还原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度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改变学生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通过评价还原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重视思维的过程,而不只是寻求问题的答案和结果。第二,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宋同学虽然回答正确,但在教师的追问下,他并不能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教师的评价,教给了他思维的方法,强化了他的认知。第三,帮助更多学生学会思考。教师观察发现,全班仅有这一位同学准确写出了父亲造台阶前的表现,教师还原思维过程的评价,意在帮助全班其他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其他同学也只是“抄抄同学和老师的答案”,而失去了思维训练的过程,学习就成了“假学习”,教学就成了“假教学”。
(二)给出问题方向和基本标准,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更多时候发生在“学”之后,用于评价学习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用于呈现和还原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成为学的催化剂、黏合剂、强化剂。作为推进“学”的有效手段,“评”也可以前置,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之前,给出评价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标准,从而指引学生学习。我们看广州市花都区黄晓红老师执教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公开课案例。黄老师在指引学生设计“关爱老人”活动时,先给出了评价量表(如表2):
在学生设计“关爱老人”活动前,教师先结合一项活动设计“开展经典老歌演唱比赛,丰富长辈娱乐生活”,给出如下评价:第一,活动设计前半句“开展经典老歌演唱比赛”描述了活动形式,后半句“丰富长辈娱乐生活”描述了活动的意义。第二,这一活动设计,针对问卷调查中“老人娱乐活动单调,需要娱乐活动丰富精神世界”的实际需要。第三,这一活动,适合社区场景特点,是社区可以举办的活动。黄晓红老师在学生“设计活动”之前,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并结合案例作出了评价分析,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发生。第一,学习结果有具体的质量标准。学生知晓了作答的方向在哪里,这让质量有保证。第二,学习过程有具体的方法指引。教师结合“标准”评价“案例”,实际是“活动设计”的方法指引,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三,事前给出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作答完成后,依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进而完善作答,研修学习。这样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前,给出评价标准,并结合案例作出具体评价,对学生学习是很好的指引,是“以终为始”的一种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
(三)突出赏识性、期望性和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具有教会学生学习、指引学生学习的功能,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积极变化,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以下三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赏识性”评价。前文列举的“平实评价”案例,学生实际作答并不优秀,但教师用放大镜寻找优点,予以赏识,有效唤起了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学生也在教师的赏识中认知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这一点看,教师在评价时需要抱有一种信念,善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微弱光芒和细小进步,用适度夸张的语言将捕捉到的微光放大,以点亮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第二,“期望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用语中所表达的期望等情感力量,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唤起学生的斗志和热情,从而爱上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某教师在听完某个学生的朗读后,评价说:“你的普通话标准,声音浑厚有力,停顿重音把握准确,尤其是‘望字处理得好,有力度,你有成为朗诵艺术家的潜力,期待听到你更精彩的朗诵。”这一评价,教师基于具体的优点点评,合理表达了“期望”。这一积极的期望,传递的是积极的评价信息,会成为学生前行的力量和奋斗的动力。第三,“激励性”评价。激励,包含激发、鼓励之意。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鼓励性的,如“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们想听你说得更具体一点”,这一评价用鼓励性话语指出不足,提出要求。二是质疑性的,如“你的阐述很精彩,表面看也很严密,但是我发现**处不够严谨,你有什么补充吗”,这一评价在鼓励中质疑,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三是挑战性的,如“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你的看法,但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表达不同意见,你怎样反驳他”,这一评价在鼓励中激发学生应战欲望,从而激励学生深入思考。
“评”作为课堂教學中的重要要素,在“教”
“学”之间起到桥梁和催化剂的作用,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深度发生的关键。采用多样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指引学生学习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我们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2]杨和平.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语言评价[J].安徽教育科研,2007(1):57-58.
[3]韩平平.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2-17.
[4]刘艳萍.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54-57
[5]董一菲.自由呼吸的课堂——董一菲的语文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6]杨和平.着眼于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我教《爱莲说》 [J].中学语文,2021(35):35.
责任编辑:丁伟红
收稿日期:2023-02-05
作者简介:杨和平,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教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