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辉 马贺骥
[摘要] 目的 探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与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抚顺市中心医院进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CHD患者222例,测量并记录患者冠脉钙化情况。根据CACS分为无钙化组(CACS=0,n=54)、轻度钙化组(0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因素;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08.012 Cor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with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O Jianhui, MA Hej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 and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D. Methods A total of 222 patients with CHD who underwent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in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nd coronary calcification was measured and record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 calcification group (CACS=0, n=54), mild calcification group (0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Risk factors; Prognosis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当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1-2]。CAC是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一个强有力指标,已被证明与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有很强的相关性[3-4]。CAC可以通过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electron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EBCT)测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是CHD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线性相关,且CACS与一些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年龄增长)密切相关[5]。本研究旨在探讨CACS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于抚顺市中心医院进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CHD患者222例,其中男97例,女125例;年龄33~84歲,平均(58.02±10.3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6]中CHD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相关临床资料完整;③无心脏手术史。排除标准:①急慢性感染、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②免疫系统疾病;③肝肾功能不全;④精神疾病;⑤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本研究经抚顺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XS2022008)。 1.2 方法 检查前训练患者呼吸,稳定心率。使用联影640层CT机(uCT960+)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螺距为设备依据心率自动调节。于前臂肘正中静脉注入300mg/L非离子型对比剂50~80ml,速度4~5ml/s,扫描范围由心底部至心尖部,要求患者于一次屏气时完成扫描。图像于扫描后选择最佳R-R时段进行重建,重建层面厚度为0.25mm,将重建数据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血管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CACS进行测量(图1);CACS的计算是沿用Agaston[7]及其修正方法,由钙化面积、体积、血管分布因素等决定,该过程均有Smartscore软件参与完成,并根据钙化积分与心血管事件风险间的相关性对CACS进行分组:无钙化组54例(CACS=0)、轻度钙化组82例(0 1.3 观察指标 所有CHD患者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糖(glucose,GLU)、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并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检测仪器为迈瑞BC-69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贝克曼AU6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操作均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CACS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CACS共同作为自变量对CHD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钙化组CHD患者的年龄、GLU、NE、PLR、NLR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钙化组CHD患者的年龄、GLU、NE、PLR、NLR随着钙化积分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LYM随着钙化积分的增加而递减。各组之间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WBC、E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CACS组间相关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CACS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PLR是影响CA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 CHD患者预后与CACS、PLR及年龄的相关性 对CHD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时间随访,根据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分为阳性组60例(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阴性组162例(无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CACS、PLR及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CHD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而CACS及PLR与CH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CACS及PLR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效果,CACS最佳截断值为326.94(曲线下面积=0.759,95%置信区间:0.683~0.835),敏感度为48.3%,特异性为93.2%;PLR最佳截断值为130.74(曲线下面积=0.820,95%置信区间:0.763~0.878)敏感度为88.3%,特异性为62.3%,见图2。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目前仍呈现上升趋势。冠心病是因脂质沉积于冠状动脉管壁,造成冠状动脉变窄或闭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发生损害而导致的心脏病,通常发生在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时,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所致,明确其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其发病率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8]。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脉粥样硬化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替代标志物[9],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已成为无症状人群中最具预测性的单一心血管标志物,CACS的轻微增加可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全因死亡率,对于中长期心血管预后的危险分层也具有临床意义,可能为联合CCTA检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而且能够增加超出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信息[10-11]。测量CAC在技术上较为方便,并且只需要低剂量的额外辐射照射,是一种无创、高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重复性,有利于进行连续比较[12]。 有研究表明,斑块钙化负荷是冠状动脉疾病事件和死亡风险的主要预测因子[13],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主要是通过CACS来评价及分析,因此CACS的定量分析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对患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下时,血小板增殖加快,中性粒细胞激活,而淋巴細胞持续凋亡[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钙化组CHD患者与无钙化组及各个CACS组间的年龄、GLU、NE、PLR及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CACS的增加,LYM表达水平递减,说明CAC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标志,与年龄、GLU、NE、LYM这些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CAC检测的早期重点是将结果与侵入性血管造影进行比较,以建立检测阻塞性CHD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梗阻性CHD的敏感性为88%~100%。由于对疾病高度敏感,阴性检测结果与梗阻性CHD相关的概率非常低,阴性预测值接近100%[16]。冠状动脉钙化面积和斑块体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umberger等[17]对尸检心脏的冠状动脉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这些心脏以3mm的连续增量被解剖、拉直并用EBCT扫描。CAC和冠状动脉斑块面积与整个心脏、单个冠状动脉和单个冠状动脉节段高度相关。近年来研究显示,CAC是一种由细胞介导的主动、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发育、炎症和代谢因素都会影响这一过程[18]。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0%,在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19]。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检测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和评价斑块特征的最有力的无创性工具。CAC评分是CCTA危险分层的支柱,已被用作冠心病的预后工具[20]。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冠脉钙化程度的加重,CHD患者年龄、GLU、NE逐渐升高,而LYM则逐渐降低,说明年龄、GLU、NE及LYM与冠脉钙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PLR是预测冠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寻求新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随访结果显示,再发心脏缺血事件患者的CACS及PLR较预后良好患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高CACS及PLR可能提示预后较差。相关研究表明,PLT、EO及NLR与冠心病有着一定的关联[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其与冠脉钙化程度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并无太多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综上,CAC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对CHD患者预后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年龄及PLR是CAC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衡量CAC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且PLR也对患者预后有深远影响,对临床决策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并对临床改善CHD患者预后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本研究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CHD患者CAC程度与冠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深入研究CAC对于进行血运重建患者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22–08–17) (修回日期: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