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能源金融化对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23-05-26 04:33谭梦钰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能源企业对策建议

摘 要:能源金融化是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只是近30年来,由于能源革命和金融创新的结合,能源系统和金融系统加速融合的表现。尽管在实业界,能源金融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至今能源金融的概念和外延还在不断地变化,很难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文章首先回顾了能源金融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将其分成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金融系统支持能源系统阶段、能源系统反哺金融系统阶段、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耦合共生阶段、国际能源金融战略形成阶段。在此基础上对能源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能源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能源金融化对能源企业影响的机制,最终从能源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能源金融化 能源企业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035-03

能源金融是一个复合词,顾名思义,能源金融就是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能源金融化则是指能源产业和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也说明能源金融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因此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1]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能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能源,可以说能源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金融对于现代社会异常重要,1991年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能源金融则是这两大领域的融合,因此,更加凸显了能源金融化的重要性。能源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对各国的能源战略、能源产业、金融产业以及跨国能源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发展,我国能源金融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探索我国能源金融化的现状,厘清能源金融化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影响并针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首先对能源金融化的背景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能源金融以及能源金融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刻画,分析我国能源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究能源金融化影响我国能源企业发展的机制,并最终针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能源金融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能源金融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能源就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进入工业化生产后,人类对能源产生了大规模的需求,此时能源金融开始萌芽。1886年在英国的威尔士出现了全世界首家能源交易所,当时以煤炭交易为主[2]。这可以看成是能源金融产生的一个标志。此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能源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高度融合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各类能源为基础的期权、期货、远期、价格指数等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能源与货币的结合还形成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深刻影响着国际金融的发展。能源金融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系统支持能源系统阶段。

能源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行业。能源产业从产业链的角度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能源产业的上游即源头是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生产。这一环节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度高、建设周期长、风险性大等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一旦出现失误,前期投入将全部损失。中游是能源运输,能源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对运输环境要求高,导致运输成本高,一些能源管道运输项目的建设周期动辄十几年,耗资数十亿美元。例如,在2011年投入使用的俄欧“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耗资约148亿欧元,其中陆上管道修建耗资约60亿欧元,海底管道铺设耗资约88亿欧元。而建造大型LNG船的费用在数亿美元。下游是能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能源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同时也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石油炼化设备动辄数亿美元。正是由于能源行业的资金密集特点,任何一个个人或企业都无法承担全部成本,因此能源工业对金融业的依赖是由其特征决定的。同时,能源工业还具有高回报的特点,一旦建成就成为“摇钱树”,因此金融業也愿意参与能源工业的生产活动。

第二阶段:能源系统反哺金融系统阶段。

随着能源工业的不断壮大,为金融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方面,能源行业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大量高回报的金融投资品。最初金融业主要通过传统的银行信贷形式为能源工业提供资金获得利息收入,逐渐扩展到债券投资、产权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最近几十年来能源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衍生品市场发展异常迅速。例如:石油期货期权、天然气期货期权、煤炭期货期权、碳金融、电力金融等等。另一方面,能源企业参与金融市场,迅速扩大了金融市场规模。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产品由于其重要性、风险性、价值高的特点逐渐开始具备了金融属性,即能源资源开始金融化。进一步导致能源价格脱离基本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更多的金融产品的特征,也使得能源企业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金融投资活动以规避能源产品的价格风险。主要表现为大型跨国能源企业在能源衍生品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活动。例如:BP以及壳牌等能源企业每年参与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合约价值高达数千亿美元。这些企业不仅从事能源期货和期权的交易,为了完成交易,它们还需要参与外汇或利率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等金融投资活动。

第三阶段: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耦合共生阶段。

这一阶段又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方面,金融企业以产权形式参与能源生产越来越深入。由于能源产业具有高回报的特点,尤其是一些特殊国际事件可能为金融企业带来超额回报,例如:2022年以来的俄乌冲突就导致世界能源市场价格飙升,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最初能源企业参与金融市场只是为了规避能源价格异常波动导致的经营风险,但是随着能源企业参与程度的加深,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大多数大型能源企业都开始走金融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例如:目前跨国能源集团都建有自己的金融公司,形成了大型能源金融联合体。

第四阶段:国际能源金融战略形成阶段。

目前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世界大国实现自己能源战略、金融战略乃至国际竞争战略的工具。在历史上,“能源+主权货币”的组合形式造就了一个个的金融霸权。例如“煤炭+英镑”“石油+美元”霸权。我们以“石油+美元”霸权的形成介绍国际能源金融战略。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固有的缺陷,20世纪70年代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继续维持,美国政府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允许美元自由浮动。为了继续保持美元的霸权,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促使美元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唯一结算货币。因此,全球各国都需要储备美元以用于石油交易的结算,尤其是欧洲国家,形成了大量的欧洲美元。随着OPEC组织的成立,石油价格不断飙升,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由于缺乏足够的投资品,因此,这些美元只能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因此又促进了美元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强化了“石油+美元”的循环。此后三个机遇彻底巩固了“石油+美元”的国际金融秩序。一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石油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巨大的石油需求,帮助美国稳固了“石油+美元”体系;二是石油超过煤炭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供给渠道;三是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使得石油金融属性越来越强。

二、能源金融以及能源金融化的内涵和外延

从能源金融形成的历程可以看出,能源金融的内涵以能源和金融的交叉为主要特点,但是其外延在不断地扩大。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科学内涵进行界定,并梳理其外延的构成。

如前所述,目前能源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佘升翔等(2007)认为能源金融可以从虚实两个方面分别定义,即实体能源金融和虚拟能源金融[3]。汲昌霖(2018)从资本的特征出发,认为正是由于能源的高收益性、易储存、高价值等属性,导致资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实现了能源产业的金融化[4]。由此可知,目前对能源金融大多是从其形成原因的角度,从归因法的角度给予描述性定义。没有抓住能源金融的本质属性。根据本文对能源金融形成背景的讨论。本文将能源金融定义为:能源金融是以价格机制沟通能源资源消费属性和金融属性的市场机制,它体现了能源金融化、金融能源化以及国际金融战略的竞争格局。

三、我国能源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在国际上能源金融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我国能源金融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金融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能源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不大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能源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能源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以发行债券为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能源企业能够通过股权方式在一级市场上融资。同时,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的中小创新型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都来自新能源领域,但是由于缺乏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这些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资金缺口。另外,由于我国能源企业除了几个大的国有企业外规模普遍较小,所以融资规模一般也不大。

(二)我国能源体系与金融体系存在错位配置问题

我国能源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错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金融行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北京、上海、深圳最为集中,而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种资源地理位置的错位导致能源企业融资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金融资本追求低风险高回报。而我国能源行业具有显著的特点:传统能源行业风险低,但是被国有企业垄断,有大量的垄断利润,所以深受银行等金融资本的喜好,能够获得大量的贷款;而新能源领域是高新技术领域且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具有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不受银行等金融资本的喜好,很难融资。但是传统能源领域污染高、新能源污染低,这种融资结构从总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产业的效率。

(三)我国总体的能源风险比较高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进口国,总进口量在2021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原油交易都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再加上我国能源企业普遍比较弱小,缺乏专业的金融能源管理团队和技术,导致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暴露,进而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能源安全。

四、能源金融化影响我国能源企业发展的机制

能源金融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能源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我国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总结如下:

一是能源金融化加剧了能源市场的竞争。能源金融化使得能源企业有更多的渠道来为企业的发展进行融资,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的难题,但是当大量的能源企业都获得融资的时候,为了达成金融资本所要求的高回报,各个能源企业不得不通过强化竞争的方式来获取超常规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风险。

二是能源金融化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金融化使得能源企业面临更多的决策选择。例如生产的能源可以选择直接销售现货,可以签订远期合约,或者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等。购买原材料也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进行。融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如果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将会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三是能源金融化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能源金融化也就是能源的价格不仅仅是由能源消费市场决定,而是由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共同决定。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一般都比较大,因此,能源企业将面临更加剧烈的市场波动,这增加了能源企业进行投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能源金融市场来管理风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暴露[5]。

五、我国能源企业应对能源金融化的对策

针对我国能源企业在能源金融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结合能源金融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等特点,本文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是主动迎接能源金融化的挑战提高企业交易的目的性。能源企业参与能源金融交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本企業的运营效率,不要盲目参与能源金融市场,更不要以投机为目的参与能源金融市场。能源企业只有主动迎接能源金融化挑战,以我为主,不跟风,才能避免陷入无谓的过度竞争中。

二是提高经营决策者的决策水平。随着能源金融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一方面通过企业领导人的自我学习,提高在新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组建专业化的能源金融运营团队,聘请金融领域和能源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引智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

三是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组建自己的金融板块。能源企业可以在能源价格较高时积累大量的盈余资金,利用这些盈余资金建设自己的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期货公司、保理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实现对能源金融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样可以提高能源企业应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伯强,黄光晓.能源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忠民,夏德水.国际能源金融问题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09):81-86

[3] 佘升翔,马超群,王振红,等.能源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7,15(08):2-8.

[4] 汲昌霖,韩洁平.能源金融的内涵、关联机制与风险传染研究——理论进展与评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8(02):107-111.

[5] 任璇.能源金融化对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煤炭,2022,41(04):23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天津 300222)

[作者简介:谭梦钰(200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能源金融。]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能源企业对策建议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