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少毛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有机结合,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语言;科学性;通俗性
道德与法治课要教做人的道理,如果处理不好,课堂教学容易变成说教,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讲究语言艺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本人觉得教学语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结合,是克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含义
教学语言科学性是指表述正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而且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是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离开了科学性其他一切无从谈起。正确是指要正确传授知识,不犯科学性错误。准确是指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精炼、不含糊、不模棱两可、不引起歧义、不令学生引起与本课教学无关的联想。完整是指能全面反映教材内容或引用材料的意思,不断章取义。时代性性是指能反映党和国家最新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新的政治术语。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通俗性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语言通俗性是指教学用语不抽象、不枯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理解、易接受、可亲可信。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语言为什么要讲求通俗性呢?常言道:苦口良药利于病,但这个“良药”只有被病人吃进肚子里才能“利于病”。如果病人不把药吃进肚里,或者不全部吃进肚里,那么再良的药也不利于病。怎样才能使病人愿意并且容易把“良药”吃进肚子里呢?最好的做法是把“苦口良药”变成“甜口良药”(生产厂家会在药丸表面裹一层糖衣)。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良药”,那么通俗性就是把“良药”由“苦口”变成“甜口”的助料,也就是说,通俗性能令学生愿意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提高人的智力活动效果,例如使人思维敏捷,记忆效果提高等,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效果。所以,教学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会引发人的积极情绪,如兴奋、轻松、愉快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
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根本属性,能保证学生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通俗性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理论知识。科学性与通俗性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俗性应服从于科学性,服务于科学性。通俗性应以科学性为前提,离开了科学性讲求通俗性,容易变成庸俗甚至低俗。通俗性也不能脱离教材内容,通俗只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通俗而通俗,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降低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教学语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结合。
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语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一)钻研教材,联系时政,实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这是科学性的基础。怎样才能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呢?首先,老师要正确、完整地理解教材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教材观点。其次是关心时政热点,了解党和政府最新的方针政策,治国理念,最新的理论成果,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讲究艺术,联系生活,实现教学语言的通俗性
通俗性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材,融会贯通,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通过口头语言表述出来,不是读教材,背教案,不是空洞的说理。在语言运用上可以运用下列方式:
1、引用俗语、成语、歇后语。来自民间的俗语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趣,运用得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成语、歇后语言简意赅,意味无穷,适当运用,可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利用。下面略举几例:讲“男生女生优势互补,互为映衬”时,可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时,可用“小时偷针,大来偷金。”讲“诚实守信”时,可用“忠忠直直,终须得食。” 讲“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时,可用“情人眼里出西施”,讲“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时,可用“燕瘦环肥”等等。
2、引用广告语、流行歌歌词。现代社会广告铺天盖地,流行歌曲是青少年学生所喜欢的社会文化,在教学中恰当利用这些广告语和流行歌歌词,既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又收到幽默的效果,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讲到“悦纳自己”时,我引用了一句歌词——“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讲到“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时,我引用了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语言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故事来说明道理。运用故事教学,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这些故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也可以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典故、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等等。如讲“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时,为了让学生领会宽容的作用,我引用了“楚王断带”的故事。
4、联系实际。简单的压服,空洞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教学内容就不易为学生接受。联系实际,能使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教学内容有现实意义,增强理論知识的可信性和可亲性。联系实际可以是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联系社会现实。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有机结合,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讨》王艳,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