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群,鄢 文
(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腰痛通常是指下腰部、腰椎、骶骨或臀部疼痛不适的主观感觉[1]。以中老年人多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作模式的转变,办公室一族队伍不断壮大,其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很多腰痛患者在进行相关常规治疗后,病情都会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姿势异常或者稍加劳累而再次诱发疼痛。还有少部分患者经过各种常规治疗后疼痛缓解并不明显,逐渐发展为顽固性腰痛[2-3]。顽固性腰痛相较于一般腰痛治疗难度较大,预后往往不佳,长期效果难以维持,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2]。笔者近年来采用身痛逐瘀汤结合腰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顽固性腰痛,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8例顽固性腰痛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治规范》中腰痛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腰痛,反复发作的病程在3个月以上;(2)腰痛严重者,因剧痛不能侧卧;(3)年龄20 ~60 岁者;(4)临床检查发现腰部X 线片异常或尿常规异常。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患有其他疾病且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结果判断药物的患者;(3)怀孕者;(4)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不能配合治疗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28) 和治疗组(n=30)。治疗组: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4 例、16 例;年龄21 ~54 岁。参照组: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3 例、15 例;年龄22 ~56 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 传统腰背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身痛逐瘀汤的配方:龙胆15 g,川芎30 g,桃仁35 g,红花30 g,甘草12 g,羌活16 g,没药12 g,当归18 g,菩提18 g,香附9 g,地龙15 g。肾功能不全加六味地黄丸;对寒湿痰阻的患者辅以独活寄生汤治疗;而对湿热痹阻者可以加入薏仁汤。传统腰背肌功能训练方法如下:(1)反复搓腰: 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部,手掌心上下搓擦腰部,15 ~20 秒,以腰部发热为度。每日1 次。(2)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置于体侧。一侧下肢屈髋屈膝, 脚蹬床面,另一侧下肢伸直做腿抬高动作,角度逐渐增大,幅度最大时,保持10 秒左右。双下肢交替进行,每侧10 ~15 次左右。每日1 次。注: 双下肢抬举高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不做统一要求。(3)五点支撑法: 让患者仰卧,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展,手掌撑地,双脚分开与臀同宽,膝盖弯曲,保持手臂不动,慢慢地用臀部、腰部和背部发力,将身体抬离地面,并将两肩抵在地上收紧肩胛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顺畅、有节奏。一组动作重复10次左右,每天1 组。(4)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躺在硬板床上,大腿先向后伸,头和背部尽量向后仰,小腿并拢向后伸。上述动作每日一次。三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三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 腰椎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身痛逐瘀汤的药物组成及剂量用法同参照组。腰椎稳定性训练:仰卧屈膝腹式呼吸( 呼吸重建):仰卧,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腿屈髋屈膝,下颌微收, 随着呼吸,让腹部进行有节奏的扩张和收缩,进行20 ~30 个呼吸,每日1 次。卷腹死虫式( 腹横肌训练,增强核心稳定性) :(1)平躺于垫上,手臂缓慢抬起,与地面保持垂直,屈膝抬腿,大腿与地面呈90° ;(2)让患者臀部离开地面,而腰部要紧贴地面,双臂和双腿垂直放下,贴于地面;保持10 秒,再缓慢收回归位。两侧交替,进行10 ~15 次,每日1 次。注: 腹部始终处在收紧的状态;下放时腰部始终保持贴地;保持身体平衡,不要晃动。仰卧屈腿俄罗斯转体( 锻炼脊柱及骨盆旋转的能力和稳定) :平躺在垫上,手臂打开,掌心朝上,两臂与身体形成一个“T”字,双腿屈腿抬起,大腿与地面、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均为90°。保持两腿并住的姿势,将腿部转向身体一侧,感受腰腹部的牵拉感,略作停顿,然后转向另一侧,转动过程中肩部始终不要离开地面。进行10 ~15 次,每日1 次。俯卧交叉两头起( 锻炼腰椎回旋肌群,增强腰椎稳定性):取俯卧位,手臂前伸,掌心朝向地面,同时抬起单侧手臂和对侧下肢,角度最大时保持10 秒左右,两侧交替,每侧10 ~15 次,每日1 次。上述动作每日一次。三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三个疗程。各姿势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根据个体耐受不同初起剂量以耐受为度,循序渐进缓慢增加。(2)练习前务必做好热身,训练后及时放松。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 评分)和临床疗效。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6.55±2.85 2.02±0.68参照组 28 6.34±2.35 4.32±1.65 t 值 0.3049 7.0258 P 值 0.1075 0.0000
腰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种综合的症状。可引起腰痛的疾病也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1)脊柱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痛,比如腰部的扭伤、挫伤以及腰部的劳损、肌纤维炎引起的软组织性疼痛。(2)由腰椎骨性结构改变引起的腰痛,比如腰椎的骨折、类风湿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以及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腰痛。(3)由腰部的脊髓和神经损伤引起的腰痛,比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的压迫症状、神经根炎、脊髓的肿瘤等引起的腰痛。(4)由内脏器官的疾病所引起的腰痛,比如肾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胆囊结石以及前列腺炎、女性的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等[4]。而顽固性腰痛在临床上表现为反反复复顽固性的腰痛,病情严重时翻身或弯腰都非常困难,其是一种脊椎慢性炎症;一般是因为腰肌劳损的原因引起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会导致腰部的肌肉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从而会出现慢性劳损的现象,导致腰痛。腰椎周围比较小的肌肉( 如多裂肌、回旋肌肉等) 负责腰椎的稳定,而位置相对靠外的大块肌肉( 如竖脊肌、腰髂肋肌等) 则主要负责运动。稳定是运动的基础,在腰椎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大块肌肉除了要完成自己的运动任务之外,还要额外发力来辅助稳定,超负荷的工作量易引起肌肉劳损,致腰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5]。顽固性腰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腰痛在中医证候鉴别诊断中分为四型。第一种是充血型,多因外力作用于腰部而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第二种是肾阳虚型,通常表现为肾区疼痛,室温正常时疼痛减轻,进食冰冻食物时疼痛加剧;第三种是肾阴虚型,可出现阴虚、火旺、热则痛脉无力等症状;第四种是寒虚型,在潮湿、寒冷的气候中进展,在中等温度下减轻。以上分类应在正常治疗下进行,避免引起其他类型的病症[6-7]。腰痛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推拿手法、针灸、石膏、热敷等。中医辨证论治时,气滞瘀血型可内服复元活血汤,风寒痹证可内服乌头汤;按摩手法要松弛,以解除腰部肌肉痉挛,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可针灸腰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穴等;也可采用伸筋草、宽筋藤、海桐皮、川芎、牛膝等舒筋活血的中药外敷。而对于顽固性腰痛,临床常用身痛逐瘀汤治疗,主要是以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等多种中药材混制成汤剂后服用,以达到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目的[8]。在服用此药之后能够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以帮助改善气血运行不顺畅,同时还可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效活血化瘀;并能够使身体当中的寒湿气快速排出,有助于改善湿气比较严重所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取得祛风除湿的效果[9]。目前,一些临床医生仍在使用仰卧或俯卧的方式来训练腰痛患者。但是,这些训练方法经过研究发现,首先是腰部压力过大,使患者的腰痛更加明显,过度的脊柱屈伸活动加剧了疼痛,腰椎不稳。而本研究中这种腰椎稳定性训练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腰椎的高负荷,还可以训练脊柱周围的局部稳定肌,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受伤的风险。医院要加强治疗师以及护理人员的技能,让治疗师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患者进行更好的康复训练[10]。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治疗,对于顽固性腰痛的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因其显著的优势,对此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方法对于顽固性腰痛均有效果,但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VAS 评分更低,相比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的同时辅以腰椎稳定性训练,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保证疗效。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腰痛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结合腰椎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