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丽,归奕飞,李卓容,梁 珊,何 亮,何志娟
(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广西 柳州 545005)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乳腺癌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来,随着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及断层扫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被确诊。然而,钼靶检查在致密性腺体中的检出率低是导致早期诊断乳腺癌失败的主要原因,间接导致了浸润性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发病率的升高。相对于价格昂贵且假阳性率高的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彩超检查被认为是比较容易获得乳腺癌替代或补充检查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102 例在我院确诊为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 顾 性 分 析102 例2018 年1 月 至2022 年10 月在我院确诊为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9 ~84 岁,中位年龄50 岁,其中29 ~35 岁5 例,36 ~40 岁4 例,41 ~50 岁42 例,51 ~60 岁31例,61 ~70 岁11 例,>70 岁9 例。102 例患者中,高频彩超发现乳腺肿块62 例,乳腺肿块伴乳头血性溢液4 例,肿块合并钙化10 例,乳腺结构紊乱1 例,乳腺腺体异常增厚1 例;全数字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钙化28 例,钙化合并乳腺结构紊乱5 例,钙化合并乳腺肿块5 例,单纯乳腺肿块14 例。其中,术前行全数字化钼靶三维立体定位及高频彩超定位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35 例、导丝穿刺切除活检34 例、切除活检33 例。病理确诊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 例,保乳术5 例,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24 例,乳房单纯切除术5 例,乳房单纯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66 例。术后病理示乳腺导管原位癌62 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8 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11 例,乳腺原位实性乳头状癌1 例。
102 例患者术前均采用德国SIEMENS 公司生产的MAMMOMAT Inspiration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及定位系统和带弹性成像及光散射成像系统的ALOKA ARIETTA 50 专用彩超机行乳腺钼靶摄影、超声检查和定位活检。行高频彩超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手置于头顶,充分暴露乳腺及腋下,选用高频彩超探头反复扫查乳腺各个区域及腋窝,发现病灶后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血流情况。行乳腺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检查时摄影体位采取立位,投照为投足位(CC 位)和内外侧斜位(MLO 位),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外内侧位(LM)、内外侧位(ML)、内侧头尾轴位(MCC)、外侧头尾轴位(LCC)、尾叶位(CLEO)及乳沟位。对于常规体位下发现的异常改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技术。伴乳头血性溢液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BI-RADS 评估分类标准[3]进行分类:BI-RADS 0 类: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估,需要结合既往或其他影像检查;BI-RADS 1 类:阴性,无异常;BI-RADS 2 类:良性病变,无恶性征象;BI-RADS 3 类:良性可能性大,恶性可能性低于2%;BI-RADS 4 类:可疑恶性,恶性可能性2%~95%,BI-RADS 4 类细分为4A、4B、4C 三类,恶性可能性分别为2% ~10%,11% ~50%,51% ~95%,应考虑活检;BI-RADS 5 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可能性>95%;BI-RADS 6 类:经活检证实为恶性。参照BI-RADS 评估分类标准,本研究定义彩超及钼靶检查判定BI-RADS 4 类及5 类即可疑或高度可疑病灶为诊断正确例数,BI-RADS 1 类无异常影像改变为漏诊,BI-RADS 2 类及3 类考虑良性病变或良性可能性大为误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
102 例患者中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 类及4 类以上90 例,全数字化钼靶BI-RADS 4 类及4 类以上52例,高频彩超BI-RADS 4 类及4 类以上78 例,该102 例患者中不包括BI-RADS 0 类及6 类患者。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88.2%,单纯全数字化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51.0%,单纯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76.5%。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详见表1。
表1 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
本研究中,≤50 岁的患者共有51 例。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78.4%,单纯全数字化钼靶检查诊断≤50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35.3%,单纯高频彩超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56.9%。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详见表2。
表2 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乳腺导管原位癌为早期乳腺癌,该病患者的10 年生存率高达98%[4],故早期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乳腺导管原位癌有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5],因此提高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临床触诊、超声、钼靶、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大多数乳腺导管原位癌不能触及,因此仅依靠临床触诊很难实现诊断。乳腺磁共振成像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且费用昂贵、耗时长,故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6]。文献报道,70% ~90% 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可通过钼靶检查发现[7-8]。由于乳腺导管原位癌通常表现为钙化,而超声对钙化灶不敏感,因此在乳腺钼靶技术出现前,乳腺导管原位癌很少被诊断出来。钼靶作为乳腺癌最主要的筛查方法,是发现早期乳腺癌重要且有效的检查方式[9]。文献报道,每年进行1 次乳腺钼靶检查可降低40 ~49 岁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10]。与传统乳腺钼靶相比,数字化钼靶摄影清晰度、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均提高,另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可观察到更清晰的病变特征,对病变的诊断和定位更为精确[11]。近年来随着全数字钼靶摄影技术的发展,数字断层扫描作为传统钼靶摄影的改进技术,具有清晰的三维成像及精确的定位系统,可以准确辅助钩针定位乳腺微小钙化病灶,实现病灶的精准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12-13]。本研究显示,全数字化钼靶检出可疑及高度可疑钙化例数高于高频彩超,钼靶诊断钙化38 例,彩超仅为10 例。相关文献报道,乳腺癌腺体致密程度与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密切相关,而致密性腺体往往导致钼靶筛查早期乳腺癌失败,间接增加了浸润性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的发生率。亚洲女性乳腺为致密性腺体的比例偏高,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 ~50 岁,比欧美国家提前了10 年,因此更需要关注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钼靶检查致密性腺体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低,因此需要对这类女性进行补充检查。彩超对于致密性腺体有更高的检出率,推荐<40 岁致密性腺体女性可考虑优选彩超检查。本研究显示,高频彩超联合全数字化钼靶检查诊断≤50 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高于彩超或钼靶检查,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为78.4%,彩超及钼靶检查分别为56.9% 及35.3%。因此,推荐40 ~50 岁女性在常规行钼靶检查的同时补充彩超检查。高频彩超检查无放射损伤,分辨率高。近年来随着彩超技术的进步,其在显示肿块尤其是致密性腺体掩盖下的占位病灶有钼靶无法比拟的优势。本研究显示,彩超检出可疑及高度可疑肿块患者的例数高于钼靶检查,彩超为76 例,钼靶仅19 例。随着彩超及钼靶技术的不断改进,两者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越来越高,因此临床采用乳腺超声与乳腺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诊断早期乳腺癌非常必要。本研究中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88.2%,单纯全数字化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51.0%,单纯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为76.5%,P<0.05。
综上所述,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较高,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