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玫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理念逐渐呈现出模块化、多维化发展的新趋势,一门课程的教学组成渐渐变得更有条理性和关联度。小学语文是以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识读、整合及表达技能为主要对象的课程,历来受到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中自然也就成为一块前沿阵地。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朗读、默读教学为切入点,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默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素养的养成科目,所设计的教学板块非常丰富,而其中最具有直接效力的莫过于阅读教学板块。阅读可以被大体划分为朗读和默读,分别对应了学生普通话发音、朗读节奏控制、语气和情感表达以及材料结构认知、要素提炼、情感揣摩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语文技能模块中最具感染性的。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默读”的“双读”教学重视力度相当不足,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朗读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善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朗读“硬件”的优化教学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张开嘴”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自信心就不可能有聪慧的源泉”。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很多小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交怯懦心理,不敢在他人面前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特别是当着许多人的面更是常常会有“怯场”的表现;另外,受到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习惯了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而亦步亦趋,很少能够有进行课堂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逐步丧失了站在大家面前大声说话的勇气和兴趣。这些问题是阻碍朗读教学成果取得的第一只“拦路虎”,如果不能解决,后续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都将失去执行的基础。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当中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信心,多为学生创造表达自我、陈述见解的机会和平台,对学生内心中所存在的口语表达愿望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敢于主动发言的学生要大力赞扬并明确而具体地点出其所具有的口语表达优势条件,以此让学生们越来越敢于“开口说话”,从而顺利迈出配合教师开展朗读训练的第一步。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大家自由诵读,并在这个过程中走下讲台观察每个学生的诵读状态,而后挑选一些表现相对胆怯的学生进行单独朗读。如果学生表现得比较紧张,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合作,师生一人一句朗读某一个具体的段落,并在朗读完毕后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具体的称赞。如:“你的声音真好听,简直和播音员一模一样!”“你读得好投入啊,听你读课文,老师觉得文中的人物就像活了过来一样!”“读得这样平稳,一点也感受不到紧张的气息,真是一个天生的朗读家!”等等。
2.普及普通话朗读知识,帮助学生“咬准字”
“学说普通话,朋友遍天下”,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普通话宣传口号,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普通话教学作为一项常规教学内容有了很长的历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普通话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认为只要引导学生读对每一个汉字的准确发音就完成了普通话教学的目标,其实这只是真正普通话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汉语是一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语言,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汉语的读音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同时汉语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多样,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话关系甚至不同的情绪作用下,同样一个汉字的发音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同样的一个字、一个词,书写时看起来别无二致,可在发音时却可以有两个乃至多个不同的版本,而每个版本所代表的含义却又天差地别。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读准每个具体的汉字外,还要对一些常见汉字的多音现象以及单音汉字的不同读法及其含义作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更多的普通话朗读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在朗读中表现出更为高超的素养。
例如,对于“儿化音”来说,一个词语加不加儿化音就有可能出现含义上的根本性变化,如“数九寒冬,娘子山仿佛被冻成了一条巨大的冰棍”,这句话中“冰棍”一词不应加儿化音,表示句中“娘子山”的形态之巨大;而在“小卖部的冰棍这么多年都没涨过价”一句中,“冰棍”虽然没有加“儿”的后缀但也要读为儿化音,表示句中所提到的是形态小巧的冰棒。再如对于“乐”这个多音字,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它所具有的“快乐”和“音乐”等常规读音外,对于在“仁者乐山”以及“乐亭”等特定词句中的特殊发音也要做一番介绍,以免在涉及此类内容时出现“读白字”的问题。
3.引入节奏朗读,帮助学生“断对句”
“句断之不知,惑之不解”,古人很早就对断句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的总结。小学生的口语表达经验相对欠缺,在朗读过程中常常只能根据标点符号来进行最基本的断句。殊不知除了根据标点符号断句外,有很多句子虽然内部并不存在任何标点,但是在朗读时同样要结合人的正常呼吸节奏进行短暂的停顿,这样读者读起来不会感到憋气难抒,而听者听起来也不会觉得匆匆过急。这个要求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达到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作为参照,带領学生深入体会不同的断句会给句子本身的含义带来的巨大改变,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适当的断句能够对朗读效果起到增色作用,以此来树立起学生重视断句的意识并掌握初级的断句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用“市长让秘书9月1日前去上海开会”这句话做例子,让学生分别以“市长让秘书9月1日前/去上海开会”和“市长让秘书9月1日/前去上海开会”这两种断句模式来具体体会句子含义的不同;同时以《山行》古诗词让学生练习节奏朗读,帮助学生断对句,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引导学生体会“一气呵成”式的朗读和分别按照“2-2-3”“2-2-2”以及“2-3”的断句形式进行断句朗读在节奏和美感上的区别,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意识到断句的重要性并掌握根据句意、语境断句的简单方法。
(二)注重对学生朗读“软件”的优化教学
1.以举例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读的作用
同样的一句话印刷在纸面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是在朗读时如果对句子中的不同部分分别进行重读处理,那么表达出的含义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别。很多小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朗读训练后往往能够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标准、断句准确,但是却忽视了对重读的运用和把握,导致一个句子的语义表达渠道被人为削减了,不利于文章内涵的准确表达。教师可以借助举例感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一句话不同成分的重读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形成鲜明的重读把控意识,而后再利用一些例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基于重读而产生的语义改变,进而帮助其掌握朗读中的重读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我和他明天去你家”这句话作为例子,分别以下面几种重读分布来传递不同的含义:重读“我”,强调明天和“他”去“你”家的不是別人;重读“明天”,强调了“我”和“他”去“你”家的具体时间;而重读“你”则强调了“我”和“他”明天哪儿也不去,就去“你”家。
2.以生活代入法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情感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蕴含着丰沛的情感,而在朗读过程中也应当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情感是比较丰富的,只不过有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前先结合材料内容的场景来联系一下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将自己代入文章的场景中,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处在说话角色的境遇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而后再将自己平常在这种心情下会表现出的语气融入具体的朗读当中。这是诸项环节中最需要时间投入的一项,教师切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去对待,而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以便为这一工作的有效落实积累足够的情感素材。
例如,在朗诵一篇慷慨激昂的诗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参加升旗仪式时的心情;而在朗诵一篇伤感的文章时,教师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上一次被父母责怪时的心境;至于一篇充满喜悦之情的文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过生日时收到一份梦寐以求的礼物时的情绪来朗读;等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善默读教学的策略
(一)拆解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常规框架
默读并不是一味地“摄入文字”,而是要在完成“文字摄入”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认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做到精准默读。在具体工作当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体划分不同的标准,围绕每一种文体篇目的常规撰写思路和行文结构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积累起准确而丰富的默读指导经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这一项指导时,要防止学生们走入“经验主义”的极端方向,否则反而会让默读教学出现更多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说明文作为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的文体,结合具体的篇目来就说明文“题目/首段点明说明对象”—“中间运用说明手法+分段介绍说明对象特点”—“尾段总结说明对象特征”的常规结构进行细致剖析,并提供给学生几篇说明文组织他们进行对比练习。
(二)组织趣味游戏,培养学生默读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是活泼、爱玩、好动的,如果一门课程、一项技能可以通过游戏来组织教学,那无疑可以让学生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锻炼学生默读能力时,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游戏中以更强的思维悟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默读速度、精度,同时在自我表现欲的作用下深度开发这一方面的个人潜能。当然,教师要注意对游戏活动的选择和对学生参与秩序的维持,以免让学生因过度追求“娱乐”而无法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们学过的课文或者读过的短篇故事整理出来,用一些情节将这些文章共同串联成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而后利用电子屏幕以一定的速度滚动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们从中快速辨识出自己学过、读过的篇目,看看哪一组、哪一个学生认得最准、最快。为了让游戏更有挑战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快播放速度或者加入相似的干扰信息等手段来提高难度等。这种趣味性的小游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意识
默读并非让学生们“偷懒”,而是要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到对关键篇目、核心段落的品读和思考当中,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时,将这一点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对默读形成一个正确的意识,而后则要围绕“默读时机”和“默读标准”这两个主题对学生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默读”与“精读”相互切换的时机,最终让课文默读教学彰显出真正的价值。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所学过的几篇课文,对其中标有“*”的默读课文和其他课文之间在文体、题材、篇幅、写作技法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点作深入比对;同时,教师还要就精读课文中的不同段落作拆解,让学生说一说其中哪些段落最具情节吸引力,对主要角色的刻画最为集中,并提醒学生意识到这些成分和特点所对应的阅读方式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用无韵的方式去唱一首语言的歌曲,而默读则是以“独处”的状态去品读文字间的韵味。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重视起对学生朗读、默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工作,通过对学生朗读、默读能力的双向塑造,来不断强化他们的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情感品读技能,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情怀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进而为学生们日后进一步的语文综合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蕾.小学语文“朗读”“默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津教育,2020(5):185[CD*2]186.
[2]付京芹.高效朗读助力小学语文阅读[J].教书育人,2021(13):18[CD*2]19.
[3]帅秀军.朗朗读书声,声声润心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探析[J].新作文,2021(6):80.
[4]薛春侠.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吉林教育,2020(18):50[CD*2]51.
[5]孙英.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25):187[CD*2]188.
责任编辑:黄大灿